世上沒有完美選擇,願賭服輸就好

林安
·
·
IPFS
·
21歲放棄報社的鐵飯碗,決定獨身一人去北京闖一闖時,我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人生是一場賭局,願賭服輸就好。希望任何時候,你我都有大膽下注,願賭服輸的魄力。

最近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突然多出了許多自我洞察。

昨天晚上散步的時候突然想到,5年前離開公司時,我覺得自己已經在大公司、小公司的市場部都輪值了一遍,對於每一個板塊是如何運作的,已經知道得七七八八了。

那時候的我自認為Marketing已經沒有值得學習的東西了,我可以離開去挑戰一些新的領域。

最近開始正兒八經像經營一家公司去經營一個團隊和業務後,我發現自己的短板全部來自管理、規劃和多線程溝通。

一方面,我不擅長也不喜歡統籌對接很多人,另一方面,我也不喜歡制定詳細的規劃和流程,OKR、SOP這些可以讓工作系統化、可複製化和規模化的工具,說起來我就頭大。

還好我找到了擅長這部分的人一起合作,讓擅長的人做擅長的事。

這也難免讓我思考:如果當初我在職場再歷練幾年,好好學習怎麼管理團隊,如何制定部門策略,是不是現在創業起來會更輕鬆一點呢?

但腦子裡另一個聲音又告訴我:做自己既不喜歡也不擅長,又不得不做,且被放在系統裡被人用指標去評估的事情,可能會讓我陷入更大的自我懷疑和職業倦怠之中。

於是安慰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許不管當初選擇了哪條路,最後總是殊途同歸。

我之前做訪問時,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你覺得剛畢業就做自由工作者,合適嗎?

我總是會回答:不合適,建議先在職場接受幾年毒打,知道職場是如何運作的,再出來獨立工作。

因為自由業一個人就是一家公司,包含很多環節的工作。以前在公司你只需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好,自由職業以後你可能除了本職工作,還要做財務、行政、銷售、商務、售後、運營、策劃、營銷......

一家公司該有的職能一樣也不少。如果你都沒經歷過職場,每一塊都得從頭學起,中間可能會浪費非常多時間,經歷非常多挫折。

回歸到創業上也一樣,創業需要更複雜的綜合能力。也許自由職業可以歷練一個人的綜合能力,但創業需要更敏銳的商業洞察力,更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快速學習的能力和更高瞻遠矚的策略規劃、趨勢判斷能力。

相當於難度係數一下子又上升了N級。對於沒有在職場一線「帶過兵、打過仗」的人來說,每項能力也需要從頭學起。

有一次跟一個沒幾年職場經驗的創業者興致勃勃地聊商業規劃,發現對方聊來聊去都沉浸在一些零星的點子和細節裡,更像是在聊如何完成一篇內容。當時的感知是:可能真正經歷過「大局」的人,才能有「大局觀」吧。

當然,我在很多人眼裡估計也一樣,所謂的創業,不過是小孩子過家家般的小打小鬧。

所以又回到開頭那個問題:如果不建議剛畢業的人做自由業,那麼在職場累積到哪一種程度,可以自由業呢?

如果是幾年前,我可能會說:找到了自由工作的方向,驗證了可以賺錢的技能,就可以自由職業了。

現在的我可能會多考慮一層:在職場了解到一個專案/業務從0-1的完整過程,並且深度參與過這個過程的核心部分後,可以試試自由職業。

自由業本質就是「一人公司」長期充當「螺絲釘」職能的人很難有「全局思維」。

如果只掌握了可以變現的某項技能,卻沒有配套輔助的其他生存技能加持,一顆離開了生產線的螺絲釘也很難在工廠外獨立生存。

在我看來,做自由工作者就是從一顆螺絲釘變成工具箱的過程。工具箱裡的其他工具不需要像螺絲釘一樣堅固,但至少組合在一起能發揮基礎的維修作用。

但我上面說的那些都是後話,是自由業5年後才有的醒悟,還不一定正確。

其實人生很多時候沒有那麼完美的選擇。如果時光倒流回我們當時所處的環境,我可能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經驗都是後天經歷了更多事情後才成長出來的,心智也一樣。如果有人問我5年前在不是最完美的時刻離開了職場,後悔嗎?

我會回答:確實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但是我“不後悔”,我覺得這就是我的命。

我的命運讓我在辭職5年後,突然看清了5年前的我所缺少的部分,也許是在提醒我該補的課題還是得補上,而現在正是最好的時候。

分享我在人生中比較重要的3次轉捩點中,是如何做選擇的吧。

1.大學時期

我在大學畢業之際,跟身邊同學一起稀里糊塗選擇了考研,當時並沒有想清楚自己想讀什麼專業,喜不喜歡學術研究,就選了一個看上去風景比較好的學校和以為自己會感興趣的專業。

準備考試的過程十分痛苦,每天在圖書館坐十個小時,看一些壓根看不進去的書,背一些完全不感興趣的資料,每天在圖書館如坐針氈。

有天晚上在學校操場跑步緩解壓力,看著那些圍著操場機械地一圈圈跑步的模糊身影,我就在想:在別人眼中,我是不是也是這群模糊黑影中的一個,看不清面貌,只是一團模糊的影子,不知道為了什麼在奔跑。

我問自己:

“我喜歡學術研究嗎?”

“我不喜歡。”

「我以後想留在學校當老師嗎?」

“一點都不想,甚至討厭那樣的生活。”

“那我為什麼要考研呢?”

“因為我害怕畢業後找不到理想工作。”我大學在以理工科著名的學校讀的中文系,算是學校裡的冷門專業,甚至被很多人調侃“中文是最無用的專業”,“畢業即面臨失業」。

因為這份恐懼,總覺得自己需要再提升學歷,畢業後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問自己:“假如願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我想做什麼?”

答案是「找工作」。既然最終結果還是要面對這個殘酷的就業市場,我為什麼不早幾年進入呢?

如果不去讀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後我已經有3年工作經驗了,如果我在職場混得好,就繼續工作。如果工作不如意,還是想學習,再考研也不遲呀。

而且那時候經歷了職場的歷練,更清晰自己對什麼類型的工作感興趣,考研方向會更明確,而不是胡亂報一個以為喜歡的專業,幾年後再感慨浪費了大好青春。

想清楚了這一點後,隔天我就去圖書館把自習位清空了,告訴我的考研輔導老師放棄考研的決定。雖然那時我已經準備考試了3個月,早就錯過了大四找實習的最佳時機,但我覺得早發現早放棄,其實是件好事。

雖然我不知道自己找不找得到好工作,但至少我知道我一定不想搞學術。

後來我在北京找了一個月工作,一開始確實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最後靠著大學時寫的無用小說和在各種網站發布的散文,意外地得到了藍色光標的實習機會,並在實習期結束後破格轉正了。

2.工作時期

在北京工作的幾年時間裡,我換了3家公司,每次跳槽都讓我更清晰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到了工作的第四年,我對上班產生了嚴重的倦怠感,一個同樣的問題擺在我面前:是跳槽換一家公司開始新一輪的打工循環,還是乾脆跳出體係做自由職業?

我問自己:

「如果換一家公司繼續工作,幾年後我在做什麼?”

「可能又因為厭倦了那家公司的某些不可控因素,選擇了跳槽。」「我以後想成為市場總監嗎?」「我不想。我不喜歡管人,也不喜歡制定策略和規劃,更不擅長跟高層打交道、奉承不了老闆。後沒什麼成果,還回不去原來的職位。喜歡的事我還有勇氣離開職場探索自由嗎?後來我意外地被焦慮驅使著靠自由業活了下來,而且不知不覺就堅持了5年。

3.自由職業期

自由業第4年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些瓶頸,當時擺在我面前的有3條路:

1.繼續當下的自由工作模式,找到穩定的客戶,接商業撰稿,經營自媒體接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廣告。

2.找到一個可以創業的方向嘗試創業

3.重新回去上班。

最迷惘的時候,我還是問了自己幾個問題:

“現在這種自由職業的狀態是你喜歡的嗎?”

“不喜歡,這種被動等待和想盡辦法獲客的工作模式太焦慮了。”

“如果你今年又找到了幾個穩定的包年客戶,你願意一直這樣下去嗎?”

“不願意,雖然收入穩定了,但內心還是非常沒有方向感和目標感,因為始終在為別人做事情。”

“那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呢?”

「有一份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業,每一份工都是為自己而打。工作內容最好與產出優質內容和創造人與人之間的深度連結有關。」雖然我那時特別排斥創業,也一點信心都沒有,還是決定了踏出創業的第一步。現在,我創業2年了,從一個人到一群人,漸漸有了協作夥伴,註冊了公司。

雖然不能說做得有多好,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確實更清晰了自己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

這種清晰感比2年前決定創業時更強烈,也比當初離開職場時更強烈。如果現在讓我重新回到職場,我非常清楚知道自己要去什麼樣的公司,補上什麼樣的技能。這種清晰感,是我做很多事情的底氣和信心。

我覺得,很多時候人迷茫是因為看不清方向,心中有一團霧,卻不知道那是什麼;隱約覺得自己一定在某些事情上有天賦,也不知道是什麼;知道自己有短板,卻不知如何避免。

短短創業的這兩年,我不僅看清楚了自己自身的長板和短板,還看清楚了在團隊協作和經營一家公司時,自己缺少的是什麼。

如果將來我想重新回到職場,我很清楚自己要補什麼,以及可以在現在的工作中刻意練習什麼。這些都是幾年前的我想破腦袋也想不到的。

如果我在那時為了逃避而盲目做出了某些選擇,現在又會怎麼樣?可能跟很多人一樣還在職場痛苦迷惘著吧?又或者已經在某家公司做到了市場部總監的職位,有著不錯的薪水,接受著996高強度工作?

但人生沒有如果。我很感謝過去的每一次選擇,沒有為了逃避而做出大多數人會選的那條路,而是在看清了未來幾年的理想狀態後,選擇了離理想狀態更近,卻更加不確定的那條路。

21歲放棄報社的鐵飯碗,決定獨自去北京闖一闖時,我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人生是一場賭局,願賭服輸就好。

希望任何時候,你我都有大膽下注,願賭服輸的魄力。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會客廳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個不上班的人」,持續研究追蹤自由業、數位遊牧者、遠距辦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眾號/小紅書/b站:林安的會客廳

作者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來自作者
  • 相關推薦

还债、买房、转行自由编剧,亲人离世后,她如何继续体面地追求自由?

自由职业的不同阶段,他们过得怎么样?

5月复盘|反内卷,从做一些不用坚持的小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