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如何从「联俄融共」到基本统一中国|《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晚清与中华民国》|众读PopRead

眾讀PopRead
·
·
IPFS
·
随着国共合作的开展,国民党跟着改组,让国民党变成「有苏联特色」的近代政党。当中包括政治与军事一体化,建立中央集权。改组后,原先盘据于广东的国民党,逐渐向外扩展。新生的共产党也借机拓展势力。虽然改组令国民党状大,但同时令出国民党出现独裁性格,排斥其他势力,国共两党皆有此特色,这后来演变成为国共内战。

一九二零年代初中国处于军阀混战,内战连连,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当时的军官多是军官学校出身的菁英,士兵多是出身贫农,大多因为「有吃、有穿、有钱」而当兵,发饷钱时会把钱寄给乡下的父母。军队由意欲满足个人生活需求的士兵组成,其战斗力不高。在战场之时,士兵由于不想与敌方互相伤害而放空枪,或者弃械逃跑,之后成为盗匪或加入别的军队。

一九二零年,粤系军阀陈炯明以「粤人治粤」为口号,攻打广州,驱赶原先的军阀陆荣廷,并且迎接孙文入城。陈炯明的治国方针是「地方自治」,借此将中国打造成「联邦制」国家。但孙文的方向是藉由武力北伐统一全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对陈炯明的想法不以为然,且强迫广东政府北伐,此激怒了陈炯明。一九二二年,陈炯明攻进广州的总统府,孙文逃离广州,来到上海。

在陈炯明与孙文反目之前的一九二一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接触孙文,后提出国共合作的构想,中国共产内部以陈独秀为首的干部强烈反对,然而握有中国共产党实际主导权的共产国际压制反对声音,促成国共合作,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党员李大钊率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虽然合作,但这是孙文在取得国民党内部共识之前,所作的个人决定,国民党内部对此有反对声音。

在一九二四年的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上,提出「联俄容共」方针,李大钊等三位共产党党员就是在这时候加入国民党,并且入选新成立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同时,有人提出动议,反对共产党员在保留原党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孙文的左右手廖仲恺的努力游说下,反对人士才妥协。

随着国共合作的开展,国民党跟着改组,让国民党变成「有苏联特色」的近代政党。当中包括政治与军事一体化,建立中央集权。改组后,原先盘据于广东的国民党,逐渐向外扩展。新生的共产党也借机拓展势力。虽然改组令国民党状大,但同时令出国民党出现独裁性格,排斥其他势力,国共两党皆有此特色,这后来演变成为国共内战。

在军队方面,军队直属于党,军官被教育要以「实现国民革命」为目标,展现旺盛的战意与强烈的忠诚度。与以往的军阀势力全然不同。除了目标导向,国民党还开办军事教育学校,即知名的「黄埔军校」,成立于一九二四年。开办之初担任校长的人,即后来国民党的掌权者蒋介石。

简单说说蒋介石的经历,他在一九零七年留学日本振武学堂,该学堂是清政府在东京设立的军校。毕业后在新泻县的日本陆军炮兵连队,以士官候补生服役一年,辛亥革命后回到中国,加入由孙文所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曾两度提出赴欧美留学的要求,孙文以「会成为革命阵营的缺失」为由拒绝。一九二三年,蒋介石前往苏联访问,知晓史达林派与中国共产党的留学生对孙文评价不高,演讲「三民主义」时被奚落,可以想像当时的蒋介石对共产党有负面印象。

然而在访问苏联期间,蒋介石了解到,苏联军队强大的原因。其重点在于有专心于军事的指挥官与政治思想教育。他在出任黄埔军校校长时,以「军事优先」为学校的治学精神,同时活用他在日本所得到的经验,要求学生的重视纪律。

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令蒋介石得以积聚政治本钱。对军校的毕业生而言,蒋介石就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在国民党的军官中,有不少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这让蒋介石在国民党中拥有一定的声望与支持。

黄埔军校建校的同年,北京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联合皖系与孙文的广东军,联合攻打直系,起初双方争持不下,后直系的将军冯玉祥倒戈,直系战败。战后张作霖与冯玉祥推举段期瑞执掌北京政局,而且催促孙文北上。孙文决定从广州北上,因受到英国阻挠而转经日本,后抵达天津。然而在一九二五年三月,孙文亡于胰脏癌。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此遗愿就是北伐统一。

孙文死后,国民党尚未有人能执掌国民党的大权,党内出现竞争局面。被视为孙文左右手的廖仲恺被暗杀,嫌疑者胡汉民被派往苏联。及后被选为党主席的不是蒋介石,而是汪兆铭,但汪兆铭在党内缺乏强力的支持。相反,蒋介石则乘时而起,他在一九二五年十月击败陈炯明,确立国民党在广东的地位。同时,国民党内部原先被压制的「反共」声音,在孙文死后复现。其中有反对共产党员同时拥有国民党借的特权。而指导国民党的共产国际反对蒋介石北伐,党主席汪兆铭表现出向共产国际靠拢,令蒋介石的不安全感加剧。

就在各种纷扰中,出现了「中山舰事件」。一九二六年,国民党的主力舰中山舰未经蒋介石的许可,开进黄埔港,并要求回到广州。蒋介石马上下令广州戒严、扣留中山舰、逮捕舰上的的五十多名共产党员、包围苏联军事顾问的住处、解除广州和香港工人纠察队的武装。蒋介石在未经汪兆铭同意下出动军队,让汪兆铭非常不满。但蒋介石表示汪兆铭打算联合其他人攻击自己,让汪兆铭无可奈何,加上苏联欲避免与蒋介石冲突,令汪兆铭只好称病休养,让出党主度一职。接任者自然是蒋介石。

确立党地位后的蒋介石,联络冯玉祥、李宗仁、唐生智,准备北伐。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军在北伐上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一直打到长沙、武汉、武昌等地,及后又拿下南昌、杭州。在一年内,北伐军几乎控制了中国南方地区。顺带一提,共产党借北伐,在国民党占领区内展开农民运动,特别在湖南,获得了超过两百万人的支持,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尤其是毛泽东日后的政治资本。

在北伐的同时,国民党内对蒋介石不满的声音也浮出台面,反蒋派希望汪兆铭回归,制衡蒋介石派别。蒋介石的对应方法是让汪兆铭担任有名无实的职位。虽然压制了汪兆铭,但反蒋派试图将国民政府迁移至武汉,强化党的权力,压低蒋介石的权力,蒋介石则将国民政府设在南昌(拿下南京后设在南京)。一九二七年三月,北伐军拿下南京,然而北伐军闯入各国领事馆,恐吓职员,部分军士在南京城内抢掠,英美的领事馆也受袭,为此英美两国派出军舰,炮打南京。史称「南京事件」。

在武汉的国民政府与南京的国民政府两者并存,是为「宁汉分裂」。然而武汉政府的财政不稳,军队与农民之间因粮食问题而出现冲突,政府内部也出现纷争,后因武汉政府与共产党决裂而与南京政府统合,称为「宁汉复合」。武汉政府的首脑汪兆铭开出「宁汉复合」的条件:蒋介石必须下台,蒋介石平衡利弊后,决定下台。国民党的执政由分治走向统一。然而,汪兆铭无力掌控国民党内部,蒋介石下台三个月后便回到国民党,汪兆铭则再次被迫出国。

重新执政的蒋介展开北伐,顺利北上,控制东北一带的奉系军阀在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向蒋介石投诚,国民党基本完成统一。从一九二一年孙文「联俄融共」,到国民党基本统一的一九二七年,前后不够十年。

以上所述重点放在孙文、蒋介石与国民党在北伐上的行动,很多细节没有讲及,其中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时的的行动就占很重要的地位,但如果把这些都加进文章的话,文章会变得很长,与其这样,不如大家直接找书来读吧。

另外关于国民党、共产党与日本在一九二零代至四零年代的恩怨情仇也很值得写。

资料来源:《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第七章】【第八章】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