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代表SM的S,法国另类传奇:评《萨德》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萨德是18世纪法国情色文学的代表作者,但本书作者香塔勒.托玛(Chantal Thomas)以萨德千变万化的文体切入:家庭书信、旅游文学、抨击文体、私人警探纪录的巴黎妓女社会史等,分析其个人哲学视点及美学品味。
底图为《茱丽叶特的故事》插画(图源:wikipedia)

撰文| 李招莹(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系副教授)

香塔勒.托玛(Chantal Thomas)是法国当代杰出作家及18世纪自由精神文学研究专家,早年师从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书写受其影响甚深,2021年入选法兰西文学院院士。

1912年版《萨德选集》中的萨德画像。 (图源:wikipedia)

托玛在巴特指导下开始研究萨德(Marquis de Sade),1978年完成论文。去(2022)年出版的《萨德》中译本,依据的是脱胎于其论文的第二本萨德传记,内容多了18世纪知识哲学背景、文体、多重观点框架,以当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在法国学界传统的文学档案或书信档案等客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论述。

萨德是18世纪法国情色文学的代表作者,向以颠覆、淫秽及邪恶闻名,但其作品一直是思想研究的重要课题,甚至被视为文学瑰宝。本书与一般文本分析或文学评论不同之处在于,作者是以萨德千变万化的文体切入:家庭书信、旅游文学、抨击文体、私人警探纪录的巴黎妓女社会史等,先客观介绍这些文体,穿插萨德的文学档案,并从萨德的模仿文体或创作,分析其个人哲学视点及美学品味。

➤跳脱时代的书写

虽然阅读过程中,读者仿佛被带入旅游文学的地理描述、社会史的新闻描述、宫廷日常风流生活、抨击文学方式书写法庭、戏剧剧本场景等,如同万花筒般游历不同领域,但每个章节最后仍会回归萨德书写的原创文学:小说、书简、散文、旅游文学、黑色小说、抨击文学、戏剧。

萨德以18世纪百科全书手法创作各种文学形式,捍卫书写的自由。而香塔勒.托玛也创作了新的文学评论与叙事方式。

同样出于托玛之手的《一代妖后:泼粪刊物里的玛丽.安托奈特》解析媒体舆论如何影响公众视野中的玛丽王后;《回忆咖啡馆》则以半自传散文书写个人记忆与社会的集体记忆。到了《萨德》,托玛的创作形式更为多样而复杂。

《萨德》全书架构延续《一代妖后》的多重主题,但沿着不同文类出发,以更复杂的观点对话,先以社会史或司法面书写,再以萨德或日常生活个人角度点出视角,摆荡在集体与个人之间。虽然经历法国大革命,社会发生了重大思想与社会政治革命,但萨德仍留在旧制政权的思考模式,书写创作不断,绝对自由,以逻辑的古典语言结合违抗法律的幻想。

➤萨德在「萨德」之前

历来的萨德专家很少研究他的父亲萨德伯爵(comte de Sade),本书第一章〈父亲之爱〉从萨德伯爵的书信直接取材,带出他如何教育萨德开启新视野,也打开了一些谜团。

萨德的父亲Jean-Baptiste François Joseph de Sade(图源:wikipedia)

萨德伯爵是传统普罗旺斯亲近王室的老贵族,扮演朝臣角色。他是当时的宫廷时事报导者,以第三人称方式叙述,优美的法文报导当时前线的战争新闻、巴黎戏剧、宫廷中的恋爱与失恋,及得宠与失宠的依附关系。

萨德伯爵的婚姻只是表面,实质上则是一名浪荡子(libertin)。萨德的童年教育由父系家族承担,在普罗旺斯的城堡度过童年,放荡情感的成分多于宗教的教育,依循父亲规画的高层贵族教育,进入路易大帝中学。萨德是他父亲大量文稿的第一个读者,并负责校稿与出版,他的思想及行为深受父亲影响。

第二章〈旅行者:古罗马的壮丽〉提到,萨德走访尼德兰与义大利,这是当时知识分子必经的朝圣之旅。萨德手中拿着旅游指南,以实证主义的精神对照游历的城市,以独特文化之眼,去神圣化的重新书写城市景观及人事物。

18世纪的旅行文学带来不同的地理、动植物及居住者风俗习惯的描述,而萨德选定的标题则是:

义大利游记,或关于佛罗伦斯、罗马、那布勒斯、罗雷托及与此四城毗邻道路的评论性、历史性与哲学性论文。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致力于深入探讨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立法形式等等,古今兼顾,以一种迄今为止从未有过的、更特别且广阔的方式进行。

此标题显露了,18世纪的标题比其他时代更长,此外当时的旅游文学彼此复制,未有抄袭的概念。萨德对于旅游指南的作者充满批评意见,并指出指南作者缺乏个人观点,因此他所写的旅游指南特别在罗马的描述上,引用伏尔泰题词,突显出自身不信神的个人观点。他以主观视角谈论罗马,将城市看成戏剧的布景,他也以「一口坏牙且眉目可憎」叙述佛罗伦斯神父的肖像。后面的几个细节,让人想到班雅明的《柏林童年》,但多了萨德的批判之眼。

第三章〈书简作家:惩罚的失败〉延续上章的书写,作者以纪年方式进入萨德狱中的书简纪录,从中可看出他对童年的怀念及对岳母的憎恨。萨德与太太联系的书信中要求寄送的日常必需品,包括巧克力蛋糕、鲔鱼酱、刺绣上衣及苏威火山的版画,反映出他完全活在贵族生活讲究细节的方式。作者特别挑出萨德书信中对于食衣住行的要求,这一段的书写风格特别可见罗兰.巴特的影响。

1777 年,萨德被关押在文森城堡(Château de Vincennes),直到1784年被转移到巴士底监狱(左);萨德在文森被监禁期间的想像肖像。 (图源:wikipedia)

➤狂欢的开始

第四章〈风俗特征:警探的散文〉以社会学方式,书写巴黎的妓院如何满足上流社会。当时的警察因参与者社会地位的高下,而对妓女的处置有巨大的差别待遇。警探同时也对王室提供完整的妓女社会报告,例如妓女生涯、健康报告及面容的描述。作者藉由此案例,书写阶级间的区隔。

警探散文从警察与高贵浪荡子的关系,带入萨德的丑闻。第五章〈专制的嗜好〉提到:「1772年7月25日。马赛传来的消息说,萨德伯爵,就是那个在1768年,因为借口要测试药效,对一个女孩子做出诸多疯狂的恐怖事情而惹出很多议论的那个人⋯⋯」

萨德伯爵在这场邀约了许多人的舞会上,在甜品撒上添加了斑蝥(mouches cantharides)的巧克力糖片,「服过的人燃起淫荡的烈焰,沉溺于极端情欲的狂热引发的过度行为。」但萨德感兴趣的并不是对于妓女,而是对于浪荡子们的描绘。他的小说探索欲望的丑恶,也必然揭露了社会结构中不道德的背景。菁英阶级的宽容体制结合政治专制,意味着浪荡子无视一切法律。第六章〈狂欢沙龙〉提到,从人民的角度来看,萨德践踏了美德与宗教,但他也揭开了贵族的虚伪与内部权力隐密的串通。

斑蝥(mouches cantharides):芫青科昆蟲,辛寒有毒。芫菁在尿液中的分泌物會刺激尿道及生殖器,導致持繼勃起,早有人類使用芫菁作春藥用途。
《索多瑪120天》局部手稿(图源:wikipedia)

萨德在《索多瑪120天》(Les Cents vingt journées de Sodome)特别提到,路易十四时期,因战争带来可观的财富,豢养出一大群吸血虫。在席林城堡的狂欢活动中,「受虐者遇到浪荡子时需下跪并用第三人称同他说话,尊称他为阁下。」感官享乐从来不是免费的,而是由财富所限定。感官享乐的权力与社会阶级的画分密不可分,富有的阶层注定走向「邪恶的富足」,而贫穷的阶级则因遵从美德的教诲而导致灾祸。

《索多瑪120天》小说推进中,穿插着「讲故事的女人」(老鸨),加上萨德以社会学角度书写的《茱丽叶特的故事》,呈现出对卖淫族群的广泛取样。老鸨的名字体现出乏味平庸的特质,姑娘们的名字很耀眼,成为警方的报告,也成为萨德的《专名学》。寻芳客的社会属性则包含国王的指导神父、高等法院的庭长、高阶公务员(盐税的收税员),还有宫廷贵族的阶级波尼福特公爵等。小说中女性的分级与工作分配,在在可以看出萨德对于社会阶级的缜密观察。

香塔勒.托玛倾向于站在18世纪文学而非精神分析的立场,从18世纪情感地理学和爱情国地图,描绘各种感觉的细微差别,就如同《索多瑪120天》提供一系列的人物肖像。

➤放荡还要更放荡

第七章〈欺压的篇章〉谈《朱斯蒂娜或美德的不幸》,两姊妹一个天性浪荡,生活幸福美满且飞黄腾达;另一个极其贞洁,却无数次受骗上当,最后以死亡为结局。萨德对黑色小说有特别的热爱,对死亡葬礼情有独钟。他抨击哥特小说家的想像世界,而倾向于理性逻辑建构的社会阶级世界。

第八章〈同性恋女子〉谈《茱丽叶特的故事或邪恶的富足》。年轻女孩原来注定成为受虐者要被除掉,却发现存活的艺术。这是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故事,以动感及流浪汉小说来书写,茱丽叶特在罪恶尺度方面更上一层楼。

拿破仑将《朱斯蒂娜或美德的不幸》付之一炬,他对小说内容的道德堕落厌恶至极(左);荷兰语《茱丽叶特的故事或邪恶的富足》插图(图源:wikipedia)

第九章〈大革命的插曲〉提到,萨德于1790年4月2日被释放后,失去了忠诚的伴侣及作品手稿。萨德的个人造反与巴黎人民的造反结合在一起,革命与铁窗内的哲学带来剧烈的冲撞。他质问自己是谁,不清楚自己是贵族抑或是民主派。 1792年10月萨德被任命为控诉陪审团,但他在性别词汇里又陷入了让人怀疑的胡言乱语,面对任何党派都成为边缘人。

萨德与大革命的理念之间存在着矛盾,他对人民团结无感,嘲笑博爱的理念,对新体制的口号也不赞同。大革命慢慢走向恐怖统治,萨德坚定反对死刑则为他带来麻烦。萨德是代表性的法西斯主体,其作品呈现不受他人指导的知性。

第十章〈萨德与抨击刊物的世界〉谈到法国大革命之下审查制度废除,造成新闻业蓬勃及情色出版物大量出现。过去萨德的作品被禁止,如今他在《闺房哲学》(La Philosophie dans le boudoir)内硬生生塞进抨击刊物。这类文字在旧制度下只能在地下传播,但法国大革命带出的出版自由,让地下或非法传播的东西暴露在阳光底下,多少有暴力的色彩。

抨擊刊物:littérature pamphlétaire,簡短的文字作品,具諷刺性,通常帶政治色彩,以激烈語氣捍衛主張,或嘲笑、批評、誹謗某些人與事。

不管在细节或整体幻想上,萨德与抨击刊物都相当契合,都在勾勒有权有势者享有的无罪豁免权。在《闺房哲学》中,萨德嘲笑一切价值,国家的所有价值都崩塌或显得自相矛盾,平等为偷盗正名,博爱滋生乱伦,而诽谤、亵渎、卖淫、通奸、强奸、鸡奸、谋杀等等共和政府认为需要禁止之事,都属于无止尽自由运动的一部份。萨德的文本所针对的国家,不是不够共和,而是不够放荡。

《闺房哲学》(图源:wikipedia)

➤传奇的尾声

萨德的最后一本著作《法国王后巴伐利亚的伊莎贝拉秘史》依循抨击刊物的惯用手法,以整本书的篇幅来献给罪恶的国王和王后。萨德运用抨击刊物的夸张、重复和偏执狂,揭发王后的罪刑,将伊莎贝拉描绘成所有罪恶的唯一原因。

最后一章〈精心布局〉谈论萨德对戏剧的热爱,这是他的人格特征之一,也与他的贵族身分紧密相依。萨德就读耶稣会中学,戏剧是教学的重点,朋友间以此作为消遣的媒介,而在大革命的监狱里,死刑犯也会运用戏剧的抽离效果,以面对走上断头台的前景。

戏剧是萨德在同代人中维持活跃的必要纽带,在狱中,他借着紧追戏剧界动态,从未远离他的时代。即使最后在极度贫困时,他找到的唯一职业仍然与戏剧相关。萨德小说中也经常提到小说人物对戏剧的喜爱,他对舞台上灯光及布景剧本等等掌握极高的技术,也透过口音的描绘放入小说中。

夏伦敦国立收容所(La maison nationale de Charenton)是精神病院,也是萨德度过最后11年的地方。院长支持透过戏剧的方式治疗精神病人,因此萨德写的剧本得以在院内上演。全书最后以萨德日记的最后一页作为终结,其中萨德与家人情感及医疗过程的描述,充满日常生活感。

《萨德》的结尾带有戏剧及音乐性,宛如乐章中最后一个音符嘎然而止。如同《一代妖后》结尾提到玛丽王后最后不是以王后头衔,而是如同一般女公民,以卡贝(Capet)遗孀身分判处死刑送上断头台,代表世界场景变了;《回忆咖啡厅》的结尾则描绘罗兰.巴特作为其文学启蒙与生命的亮光。香塔勒.托玛这位18世纪的专家,著作的结尾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磅礡气势。 ●( 原文于2023-05-25在Openbook官网首度刊载)

萨德
Sade
作者:香塔勒.托玛(Chantal Thomas)
译者:沈亚男出版:无境文化【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香塔勒.托玛(Chantal Thomas)

生于1945年,法国当代杰出作家与18世纪专家。悠游于学术及文学创作间,深受早年师从罗兰.巴特的影响,托玛的书写联系了知识与想像。

学术著作以关于萨德、玛丽.安托奈特以及18世纪自由精神之书写最为知名。如《一代妖后:泼粪刊物里的玛丽.安托奈特》、《萨德》。

小说则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与戏剧,如2002年获得费米娜文学奖的《再见吾后》。近年出版了多部半自传体的散文,脍炙人口。如《我的老师罗兰.巴特》,《回忆咖啡馆》,从二战战后海边的童年,1968年5月学运,到与罗兰.巴特的师生情谊……在含蓄的文字中具有诗性的韵味,细腻的描绘中处处显露思辩的睿智,自成一家。

香塔勒.托玛于2021年获选为法兰西文学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成为法国最高文学荣誉殿堂的「不朽者」。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