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vonneEcho
YvonneEcho

喜愛三毛的文筆靈魂、希望有天也能行走世界、紀錄一切。 https://linktr.ee/yvonneecho

《深度报导写作》表达手法

「修辞」、「写作要素」、「表达语法」之后,这次研究到《 深度报导写作》中关于「表达手法」这一部分。

跟「修辞」一样,「表达手法」也是报导写作不太用到的。但是对于其他文学领域来说,算是蛮基本的观念就是。

「表达手法」分类成:

  • 人称
  • 视角
  • 距离
  • 速度
  • 情感

接下来一个一个攻破吧。


人称

「谁来讲这个故事?」、「什么口吻说故事?」

第一人称

  • 「我」

第二人称

  • 「当你来到」
  • 「当你打开大门」

全知第三人称

  • 宽阔而灵活的视角
  • 可以将自己变成一部摄影机,纪录栩栩如生的细节、用以勾绘场景和人物的外部形象
  • 你可以违背自然规律来窥探人物的内心
  • 你还可以驾凌场景之上,报导远在天边的事、甚至回望过去、预见未来。

特定第三人称

  • 作者以全知视角穿越时空
  • 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 旁征博引各家说法
  • 全盘掌握文稿的内容与起伏


视角

藉由视角人物所譨带出来的动作与情节。
「视角、场景、对话、身分细节。」
  • 可以是作者
  • 也可以是故事核心人物
  • 甚至是故事次要人物
「目击者是最佳的视角人物」清晰生动地讲述关键场景看谁最能「全面、深入」讲述故事或阐述议题
  • 概述型报导、通常用「作者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写作
  • 故事型报导、用故事人物作为「视角人物」
视角人物—(透过)谁来讲这故事主角人物—这是关于谁的故事


距离

内文事件、人物与读者之间的隐含距离,决定读者成为入戏的观众、还是冷静的旁观者。

「空间距离」

  • 摄影镜头的变化
  • 细节的描写、拉近
  • 概述性、拉远

「心理距离」

  • 从外到内的—客观行为观察、主观言语感受,再到深层心理分析。
 「透视人物内心能缩短读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获得读者对人物的同情。」

「话语距离」

  • 作者的声音能控制读者对故事情感介入的深浅,或情感距离的远近。
  • 例如:藉由核心人物的视角和语调,以反映他自己的叙事,就能让人物获取读者的认同与同情。


速度

情节的变化、大律动—推动故事的速度骨干
  • 叙述与概述的变化、中律动
  • 句法的变化、小律动
  • 标点的变化、微律动。


情感

注意记者会自己投射情绪、而不是故事人物的感情—哀伤是记者自己的哀伤、愤怒也是记者自己的愤怒。

写作应该要让故事人物自己呈现自己的感情与情绪。任何写作者反客为主、强加于故事人物的感情,是很容易被识破的,因为那种感情的质地必然是单调而粗砺的。




视角与人称部分,后面我撷取了一点点补充:

「主角视角/第三人称」

  • 藉由核心人物来讲述故事
  • 「新新闻主义」写作的主流。

「主角视角/第三人称」

  • 正统的写作方式。
  • 能上山下海、叙述灵活。
  • 缺点是读者不容易进入故事情境。

此外还有十几种组合、就不细说了。


这分类中,其中对「情感」的部分最有体会,有时从文笔都感受得到下笔者满满的情绪、人物反而变成一种象征物。


大致上先这样子。改天来看所谓的「选题」、「结构」之类的议题要如何去理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