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李怡

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失败者回忆录50:归处何方

1997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是土地的回归,而且是几百万香港市民向共产党领导的祖国的回归,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回归。 24年的变迁,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前人的殷鉴正如五叔回忆录的书名所示:归处何方。

在我父辈的亲属中,交往较多的就是五叔李刚了。名叫李刚的人很多,五叔不是那个2010年以「我爸是李刚」的特权,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中所指的李刚,也不是曾任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其后因被指「涉嫌严重违纪」而被免职的李刚。五叔原名李存溢,1925年出生,15岁那年从香港奔赴延安参加中共革命。在延安进入鲁迅文学艺术院主修大提琴,后来成为作曲家和指挥家,49年后在北京参加建立国家级的歌剧舞剧院,担任行政领导工作,经历所有的政治运动,包括受到残酷斗争、虐待的文革。文革后担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多次带艺术团体到香港和外国,在文化部12年后退休。

1972年文革期间,他被打为「黑帮」在干校劳动,我获邀到北京参加国庆,我提出想见五叔的要求,于是当局把他从边远调回北京见面。 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五叔多次来港,我们见面颇多。 1997年他退休后,经我联系,在香港出版了一本回忆录《归处何方》。 2006年我到北京在他家留连几天。 2007年1月五叔在北京病逝。

在他写的回忆录中,讲到1943年在延安的「抢救运动」,他认为这场运动是由中央社会部长康生发起的。运动使不少热血青年一夜之间成了「国民党特务」,而他的三姐、即我的三姑姐李慧莲被关押一年多失去自由,被轮番拷问,最后不得不被迫承认自己是「特务」,运动高潮过后,与弟弟重见,二人抱头痛哭。不久,三姑姐就病倒了,一年后离世,死时不足25岁。

从中共建政后,就不断以运动治国来看,把「抢救运动」推到康生头上,可能是五叔「为尊者讳」而已。他的回忆录接着就谈到了1949年后不断发动的「阶级斗争」运动。大致上说,1957年反右运动之后,所有的党外知识人就鸦雀无声了;1959年彭德怀上书毛泽东指出大跃进的问题和弊病,被毛发起「反右倾运动」批斗彭德怀,牵连大批人,由此而党内也鸦雀无声了;到了文革在全民掀起互相揭发互相斗争的运动,也就使全国人民都鸦雀无声了。五叔在回忆录中指出,历次运动对知识分子、文学家艺术家冲击最大的,除了文革,要算反右派斗争。他说他作为歌剧舞剧院的领导之一,因未能保护无辜的艺术家而深感不安。他特别提到五十年代自美回国的歌唱家张权,在反右中受到的伤害。他没有仔细讲这位歌唱家的遭遇,但提到她划为右派后,被下放多年,晚年回到北京,住房问题也一直不能解决。她1993年去世,遗愿是要在北京天主教堂做追思弥撒,并葬在天主教墓地。

前文谈到的林秉宁,董建义,都是籍籍无名的右派分子,而鼎鼎大名的右派知识人当中,我直接认识并且作过访谈的,有三个人:电影剧本《苦恋》的作者白桦,1956年发表「干预生活」的作品的刘宾雁,和香港《文汇报》创办人徐铸成。上世纪八十年代跟这三人所作的长篇访谈,使我对中共国的认识,有很大的提升。

白桦在《苦恋》中写一个归国画家凌晨光在中国的悲惨遭遇,他在厄运连连之后,还反对女儿随男友出国,于是他女儿问他:「您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但是这个国家爱您吗?」凌晨光无言以对。白桦原名陈佑华,1930年出生,1947年即17岁就参加了解放军,成为军中作家,1958年被打成右派,开除了军籍。 1964年重回军队。白桦被打成右派的原因,是他15岁就左倾,17岁就参军,自认为出身「纯洁」,不同于来自旧体制的人,他有资格真诚地、不会被人怀疑地说话。白桦在1979年获平反后,仍然揭露政治生活中问题的初心仍然不变,1979年发表《苦恋》,1981受到批判,成为文革后第一个被批判的作家,批判矛头直指他剧本中「这个国家爱你吗」这句话。我访问他时,他仍然认为他的遭遇只是因为中共的政治生活处于不正常状态,若正常就不会遇到这些事。但实际上他的遭遇,是在专权体制下正常不过的事。

跟刘和徐访谈的启示,后文再讲。

五叔和三姑姐李慧莲1943年回归延安,1950年代我的同级同学和其后许多香港工人回归祖国参加建设,五叔讲到的张权从美国回归,哈佛医学博士董建义的回归,白桦笔下的画家凌晨光的回归,还有千千万万我们不知道的回归,他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不是一堆数字,开始时或者都有一段蜜月期,随后的遭遇是不同程度的大同小异。 1997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是土地的回归,而且是几百万香港市民向共产党领导的祖国的回归,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回归。 24年的变迁,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前人的殷鉴正如五叔回忆录的书名所示:归处何方。

1972年访京,与五叔五婶和他们的女儿在他任职的中国歌剧舞剧院门前
1987年12月白桦访港,后立者是香港影人韩培珠。

(文章发布于2021年8月18日)


《失败者回忆录》连载目录(持续更新)

  1. 题记
  2. 闯关
  3. 圈内圈外
  4. 杀气腾腾
  5. 煎熬
  6. 伤痛
  7. 动荡时代
  8. 抉择
  9. 那个时代
  10. 扭曲的历史
  11. 先知
  12. 自由派最后一击
  13. 我的家世
  14. 沦陷区生活
  15. 汪政权下的乐土
  16. 沦陷区艺文
  17. 父亲与沦陷区话剧
  18. 李伯伯的悲剧
  19. 逃难
  20. 愚者师经验,智者师历史
  21. 战后,从上海到北平
  22. 古国风情
  23. 燕子来时
  24. 在左翼思潮下
  25. 1948树倒猢狲散
  26. 猪公狗公乌龟公
  27. 《苹果》的成功与失败
  28. 怎能向一种精神道别?
  29. 自由时代的终章
  30. 清早走进城,看见狗咬人
  31. 确立左倾价值观
  32. 「多灾的信仰」
  33. 最可爱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34. 中学的青葱岁月
  35. 被理想抛弃的日子
  36. 谈谈我的父亲
  37. 父亲一生的辗转挣扎
  38. 父亲的挫伤
  39. 近亲繁殖的政治传承
  40. 毕生受用的礼物
  41. 文化摇篮时期
  42. 情书——最早的写作
  43. 那些年我读的书
  44. 复活
  45. 不可缺的篇章
  46. 不可缺的篇章之二
  47. 不可缺的篇章之三
  48. 不可缺的篇章之四
  49. 不可缺的篇章最终篇
  50. 没有最悲惨,只有更悲惨
  51. 归处何方
(《失败者回忆录》此前在《苹果日报》连载,现正在Matters持续更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