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哥
鋼哥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谁是班克斯? 》| 艺术家需要露脸吗?

将一个身分符号化反而开启了共享的可能。在蝙蝠侠以及班克斯的例子中,都展现了共享化身分后的公共性「可以使用,但不可拥有」

在传播理论的研究中,有一个领域称为符号学(Semiotics)。从字面上的推敲就能得知,这是一门处理符号(sign)的学问,包含符号如何被建构、如何(被)互动以及如何在人类社会中演进甚至赋予旧符号新的意义。单一符号的具多重解读,若我们需要解读一个符号经常会需要放到特定情境里才能正确解读;事实上,越是模糊的符号意涵其解读的空间也就越大。


一个符号是由能指(signifier)、所指(signified)组成(来源:Square Holes)

符号的能指(s ignifier )以及所指(s ignified )之间并没有固定的用法,因此,会因该符号在不同的社会情境或语言脉络下被给予不同的意义。例如,「摇头」此一动作在台湾经常被解读为否定的意涵;然而,同样的动作在印度却是「认同」的身体语言(严格来说是「晃头」详细解读可参见〈 点头,摇头,晃头,到底印度人要说什么? 〉)或者是,同样对着一个人比中指,你可能会解读成“F*CK YOU !” 但是,懂手语的人就能理解这是哥哥或弟弟的意思(手语的英文就是“ Sign Language ” )

B or 13? (image from Word Illusions)

换言之,符号的模糊性反而带来多重的解释性。在2020 的一部记录片《神秘涂鸦客:谁是Banksy? 》( Banksy Most Wanted试图揭开全世界最神秘的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的面纱。只要班克斯一出手,作品经常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更是艺术拍卖会上高价售出其作品的常客。然而,出道将近30 年,班克斯到底是谁?至今他从未公开过真实身分。该纪录片采访可能认识他的人,一步步窥探他对难民、环境、政治议题、媒体生态的观点,尝试推敲他的庐山真面目。随着剧情的推演,也开始敲响了该纪录片的叩问:

我们真的需要知道艺术家的真实身分吗?


班克斯在拍卖会上将此幅以100 万英镑得标的作品销毁(来源:班克斯Instagram)

这并非是以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所提出「作者已死」的观点作为回击,相反地,对我而言则更像是诺兰(Christopher Nolan)在黑暗骑士三部曲( The Dark Knight Trilogy )中对于超级英雄的诠释

我要让蝙蝠侠成为一个象征让人人都能成为蝙蝠侠

如同电影里永不脱下面罩的蝙蝠侠,班克斯也从来不公开他的真面目。身分的指称一旦被模糊化后,即可让人人皆可使用该身分;因此,将一个身分符号化反而开启了共享的可能。在蝙蝠侠以及班克斯的例子中,都展现了共享化身分后的公共性

可以使用,但不可拥有

面具、口号、标语都蕴含了这层隐喻,特别是在面具上会依循着这个路线衍生出一个独特的现象,我称为「面具人格化,人格面具化」 。在2005 年的电影《V 怪客》( V for Vendetta )便出现了将物件人格化的剧情。在电影里的主要象征物是盖伊.福克斯面具( Guy Fawkes mask ),在历史上,这个面具的原形「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原为十七世纪一位策画推翻政府的男子,后来因计画露馅被捕而处以死刑。在电影里,主角V 便戴上了盖伊.福克斯面具,象征着V 极力想要推翻极权政府的决心。

盖伊.福克斯这个看似昙花一现的抗议行动,不仅在电影里获得重生,也成为反法西斯主义( anti-fascism )、抗议威权政府的象征符号。这一切都来源于1980 年美国绘师大卫.洛伊德(David Lloyd)将其形象绘制成面具,并与英国漫画家艾伦.摩尔(Alan Moore)共同创作的漫画小说《V 怪客》,也正是同名电影的前身。

《V 怪客》由艾伦.摩尔撰写、大卫.洛伊德绘制

在2011 年占领华尔街示威游行( Occupy Wall Street protests )中也能看到有参与的群众戴着盖伊.福克斯面具,而大卫.洛伊德同时也参与了该示威游行。在接受BBC 采访时他回应:

「盖伊.福克斯面具已经变成一个常见的品牌、和一个用于反抗暴政的易得标语。」

此外,他还提及

「这一群参与游行的匿名团体需要一个全效的形象(all-purpose image)以掩盖他们的身分,并且形象化他们对于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支持。」

在大卫.洛伊德的回应中,我们可以发现盖伊.福克斯面具这个被创造的物件被注入了一股反抗暴政的灵魂,将该物件化身成一位领导众人抗议的领袖;同时,参与反抗运动的群众只需要戴上面具,即可让参与游行的人知道你也是一份子,仿佛你也是当年揭竿起义的盖伊.福克斯。整个游行并不需要有实际的领导者,靠着一个象征的标语便能集结各地的群众。

美国福坦莫大学( Fordham University )社会学教授海瑟(Heather Gautney)投书《华盛顿邮报》( The Washington Post ),海瑟描述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一个没有「官方一套指挥的无领导者运动( leaderless movement )」 。该运动没有特定的结果、没有底线、也没有指挥大权的上位者,在这场运动中,人人都是领导者

如同黑暗骑士三部曲的精神,让人人都能成为蝙蝠侠,让人人都能成为高潭市( Gotham City )希望的象征,让这个精神可以超越肉体而永存。循着这个脉络看待班克斯,仿佛能推敲为何他始终不公开露面,身分的模糊性对于班克斯以及追随他的群众而言反而是种保护;就如同在各个示威游行中戴上盖伊.福克斯的群众,面具对他们而言不仅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也在保护自己的身分。

倘若今天有人在社群媒体尚宣然诏告天下「我就是班克斯,我就是那个藏匿几十年的街头涂鸦艺术家!」如此大胆的宣告肯定会引来媒体大肆报导;然而,吊诡的地方也在这

你无法承认他是班克斯

也无法否认他是班克斯

参考资料:

汤和平。 (2014)。点头,摇头,晃头,到底印度人要说什么?取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581

Aurélia Rouvier, Seamus Haley. (2020). Banksy Most Wanted.

Philippa Snow. (2020). MASK UP: HOW THE GUY FAWKES MASK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CONIC DESIGN OBJECTS IN RECENT HISTORY. Pin-up. Retrieved from: https://pinupmagazine.org/articles/article-guy-fawkes-mask-v-for-vendetta

Heather Gautney. (2011). What is Occupy Wall Street? The history of leaderless movements . The Washington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on-leadership/what-is-occupy-wall-street-the-history-of-leaderless-movements/2011/10/10/gIQAwkFjaL_story.html

MONICA NICKELSBURG. (2015). A brief history of the Guy Fawkes mask . The Week. Retrieved from: https://theweek.com/articles/463151/brief-history-guy-fawkes-mask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