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line
Sunline

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台剧总是声势浩大,但却经常害怕踩到雷!

台剧都是雷吗?其实倒也不是。说穿了就是你若是看过大量的外国作品,回头再看台剧,更容易会有那种「少了什么」而感到「可惜」的心情。可惜了,就是没有宣传说得那么了不起!

*这是韩剧菜鸟的观影笔记!

从2022年看了《阳光先生》后,我开始大量地看起韩国剧和电影,在许多人疯看韩剧许久之后,我将收视习惯从电视挪到串流平台,不再需要听配音一模一样的剧集,大量地啃食那些网上曾有过无数讨论的韩剧,以及慢慢地开始认识韩国演员,与韩国创作人员。

在此之前,我是忠贞的台剧/台影观众,但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且经常冒出「为什么都没有进步」的碎语;特别是台剧也大量驻进串流平台后,为了要吸引观众的目光,用尽各种宣传方式、天花乱坠地有着无数话题,却很容易摆在平台上就被比了下去,常有那种「声势浩大,但就是,没有那么好看! 」久而久之,弃台剧去看韩剧,好像也就这么理所当然了!

说起台剧是因为有了串流平台才那么容易「被比下来」吗?其实也不是,毕竟早年在韩剧那种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热烈地让观众纠心时期,台剧还是常有佳作,甚至韩流是不能轻易地抓住观众的目光:光是男帅、女美只能吸引迷姊迷妹的跟随,若是故事都长得差不多,那更不一定需要一直看下去了!

从「只看台剧」到「不太看台剧」几乎就是一年之中的转变;也不是「完全不看」台剧了,而是台剧仍然有着「就只能是这样」的框框在那,不很多元,也很难精采,加上演员和剧本若是表现得太过单一,也就会让人心感「好像也不一定需要看吧!」或者像网友说的:「看台剧超怕踩到雷。」

既然每次声势浩大,又为什么让人总是担心会踩雷呢? (以下就不用剧来举例了。就是某些通病!)

*没有「死人」不会讲故事!

不知道为什么,台剧很常出现「找凶手」这种情节,不论什么样的类型,不论是什么样的人物设定,在各式各样的故事里,都要用悬疑推理的方式来推进剧情,常让人心生怀疑没有凶手就不会讲故事,若再加个「一定有人死掉」的话,其实很多故事都长得很像!若是要再惊悚一点就藉由音效、剪接来制造气氛,其他的潦草交代也就算了! (而且多有虚张声势,缺乏了角色的内在或背景故事的描述。)

或者经常「有其目的」想要让剧有一个大目标,只是为了那个目标在说着故事,找凶手是一种目的,找出事情会这样发展的「为什么」,想要抽丝剥茧又经常顾左右而言它,脉络常常不讲清楚,东拉西扯的想要填满剧情,却常遗失细节!

还会有那种「没有交代前后」就觉得这里死一个人没关系,而有一个人死掉了! (剧不是新闻,不是「这里需要有一个人死掉,就有一个人死掉」!「人死掉的前后」才是「剧」啊!新闻的剧情说不定都比真正的剧本来得精采!)

*有一阵子是没有饶舌不会做配乐XDDD

*演员接演角色的变化不大

这事可能还是要回头去看剧本,如果在剧本所需的角色一直都千篇一律,那么演员的演出都很相仿,那也是满理所当然的。

若从韩国演员的演出,经常会非常让人惊艳!

像柳演锡的具东迈、安政源、朴大卫;金海淑的程罗莎、罗炳熙、大妃赵氏;金炳哲的日植、宣敏植、朴仲宪;李姃垠的咸安氏、郑恩喜、菊炆広;金甲洙的宋熙燮、黄银山、朱宗秀;赵佑镇的林冠秀、卞基泰、青云⋯⋯多有不同的角色变化,剧本赋予他们很多元的角色,也让角色能有自己的样貌,就让一个演员有了多变的演出,而让观众看得过瘾!

即使如金泰梨接演的角色年龄相仿、角色的样貌也有那个年龄会有的样态,她每一个角色依然可以透过剧本的不同,演出截然不同的样貌!同样的从李炳宪作品看起的我,几乎把他能找来看的作品都看过了,也能看见他不同角色的变化,即使某些角色很重叠,但在他几十年的不同角色中都有不同的惊喜!

台剧的演员很固定(也许就是跟剧本有关)演久了会有某些封号跟着演员走!观众也许永远会记得那个国民妈妈、国民女婿,但观众看久了,会很容易感觉就是在看这些演员演他们自己,很少有「下戏了」的区别,那到后来看的是「偶像明星」而不是「演员」了。

甚至有些时候,你会在同一个演员不同戏里看见他另一个角色的样貌,连口条、动作都没有变! (这样剧会好看吗?)

*具东迈《阳光先生》、安政源《机智医生生活》、朴大卫《毒枭圣徒》;程罗莎《机智医生生活》、罗炳熙《恶鬼》、大妃赵氏《王后伞下》;日植《阳光先生》、宣敏植《监狱医生》、朴仲宪《鬼怪》;咸安氏《阳光先生》、郑恩喜《我们的蓝调时光》、菊炆広《寄生上流》;宋熙燮《辅佐官》、黄银山《阳光先生》、朱宗秀《机智医生生活》;林冠秀《阳光先生》、卞基泰《毒枭圣徒》、青云《外星+人》⋯⋯(看太多很多人只认得脸,但记不住名字,等我好好写韩影笔记的时候再把他们的中文和韩文名都记下来。)

*配角总是令人出戏

台剧的配角跟韩剧相比,最明显的就是「配角很容易不到位」,或者场景里的角色让整场戏看起来就是「快点,我演完要收工了」,经常口条不到位,动作眼神也不到位。一旦让观众感觉不到配角的融入/投入,那么也就容易分了神,主动地略过那些角色,进而情绪容易中断,再精采的故事都会让人感觉某一种「假假的」而无法专注于故事里。

以上述几个韩国演员,除了柳演锡和金泰梨外,全部都是韩剧的配角,轮替出现在不同的剧里(就《阳光先生》来说,柳演锡也只能算配角而已) ,他们演什么像什么,就算是一个路人、一个医院的病人,只出现在一个场次,或只有一个镜头,他们都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只是去轧一角草草了事一般。

再回到前述:如果主角演的都是自己,配角又经常让人想要直接略过,那么,看剧的时候其实就只是看「那些明星」而已了!

*话说演员和剧本很不到位的倒是可以去看《台北物语》,真是神级难看但很有趣的一部电影!

*总是缺少了一点细致

「草草了事」也经常发生在很多情况里,例如依真实改编的「时间」,有没有考究每个年代的场景和衣着与生活习惯,去呈现「时代感」?最常出现的毛病是写「未来」这件事,常常出现人们的某些习惯已经进到了AI来处理,但另一个习惯明明也可以用AI演进,却没有在相同的「未来」中也用「未来的方式」做变化。

或者只要拍摄时空跳跃(不是穿越,是前后跳跃)的时候会有时空场景的对照,人跟人说话互动方式的差异,却经常总是「主角」有变动,但身旁的人和场次没有!对观众而言是会有难以衔接的落差感,隐在极细小的细节里。

*有时又为了时代感,而刻意出现太多符号、用语,又经常显得刻意!

*演员的口条不够好

另外像是「语言」的细腻度,也是经常被「不在乎」的细节! 「口条」应该是演员专业的一部分,台剧不论是主角或是配角,在这一环也经常成为「出戏」的关键! (就且不论「台词是不是现实生活会出现」这件事了!)

不同的成长背景,会有不同的说话方式,不同年代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咬字、用语,台湾南部的台语跟台湾北部的台语会不一样(当然也就跟星马的台语不一样,不考究这件事基本上就是一种瑕疵) ,在美国土生土长的英语跟在台湾没有刻意学习美式或英式英语的人说起来还是不一样(美国腔跟英国腔,光是咬字发音就差很多),要是有机会听韩星在剧里说上几句中文,就会知道语言的差异,台湾的中文(国语)和中国的中文与星马的中文,都一定有差异!

韩剧在日治时期会大量的韩、日文夹杂。也经常会有韩国人演日本人的情节,韩语与日文的发声很接近,但还是有所差异,很多韩星是不会说日文的,但他们也都应戏剧的要求,尽可能把发音发到相当接近的标准!韩文里还有各地方言的腔调,用以辨识「是哪里人」!台语也是会有的,只是不太明显,台湾南部老一辈的台语就能分出台南腔、高雄腔、屏东腔⋯⋯之类的。

*近几年的台语推广,在要求「标准」之下,很多读字差异也会在新一代学台语的人之中被消失了。这件事有点可惜就是!

*想要说的很多却通常都没有说完

许久前看完《未生》的最后两集时,觉得2014年的韩剧,还相当有日剧的影子,很清楚明显地有个主旨在那里,且末了一定会很坚定不移地让剧情把主旨带出来,就好像《重启人生》的最后结尾,一定要告诉你「最后我们终于在几轮的重启后一起转世为鸽子了」。

台剧最常有的是塞进去很多「编剧」或是「导演」设定好非常明显想要跟你说的旨意,以什么样的情境去表达自己要说的事,如果痕迹过于明显,观众看很出来就显得过于刻意,但若是观众看不出来,又显得特别扭捏:你干嘛出现这一段,剪掉比较好。

又有的是「什么都想讲,但什么都不着边际」而让剧形成一种沾酱油式的没有重点。

也会有人说:「把什么都说了,让观众去思考也不错啊!」但说得越多,就越需要「时间」去铺陈,这个「时间的拿捏」往往成了台剧最致命的部分!一旦主轴、重心放错了位置,本来真正想说的没说完、说好,那些「什么都想讲的」也是蜻蜓点水的点了一下,不仅容易失焦,还容易形成「嘿!你看,我什么都有讲到、我什么都有想到,我只是想证明我什么都有关心到」的某种「自以为很全面」的傲慢了!特别是在社会议题的关注上! (但其实台湾的剧本基本上都不太敢碰社会议题和历史话题!)

*精采的韩剧几乎都是环环相扣没有废戏,而且你看越多次,会越赞叹那样的环环相扣是如何衔接起来的!

*小孩才做选择,大人总是无法见好就收

台剧还非常喜欢拍续集!这几年拍得最好的只有《俗女养成记》而已,倒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电视版比台湾的电影版好一点。其他的不论是从剧延伸到电影或是拍第二季、第三季都惨不忍睹(好啦!也许是我比较挑剔,某部第二季我看到第二集就弃剧了。)别说观众敲碗,其实多半是「资方」觉得可以乘胜追击,但往往接续的都不如预期!也没有什么太特别的理由,大概就是「乘胜追击」的时间很紧迫、很压缩,不太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好好去写架构剧本,反正「势」在,就是需要在势头上追赶,也就不会有太好的内容了!


但说台剧都是雷吗?其实倒也不是。说穿了就是你若是看过大量的外国作品,回头再看台剧,更容易会有那种「少了什么」而感到「可惜」的心情。

可惜了,演员不到位(口条、配角都不到位);可惜了,场景很考究,但剧情跟不上(或反之);可惜了,是个好故事,但内容太多不必要的情节,而没有把原来的故事说得更精致一些;可惜了,导演和编剧的痕迹太清晰,看不到故事本身,只看到创作者的意图;可惜了,就是没有宣传说得那么了不起!

2022以前我几乎是串流有得看台剧/台片,我一定会一部一部打开来看,近一年多都是觉得韩剧看不完而舍弃了不看也没关系的台剧。 (台片我会挑演员和导演看!)

台剧还是要多加油啦!二十五年前同时期台剧没有输韩剧呢!

图:我的Netflix片单(很久没乱浏览加片单了。)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