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line
Sunline

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什么都想说,却什么都说不完! 《八尺门的辩护人》

等了一阵才把《八尺门的辩护人》看完。是部制作满精致的剧,但可惜就是旁枝太多了,让整部剧的轴心一直东摇西晃的,不知道到底重点在哪!即使一眼就知道主轴在说什么,但却因为企图太大想把所有「必须给观众看的事」都放进去,而使得它看起来有点松散且零碎了!

台剧常有种病:想把「所有的议题」塞进「一个」故事里,用不够的集数,去说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故事,或者反之用相同的时间,表现极简单但却东拉西扯的内容

以《八尺门的辩护人》来说,之中许多被提到的故事都能成为故事的主线与旁枝,从「执行死行与死刑公投」与精神鉴定开始,一路延伸出汤英伸案、原住民自我认同与不同族群间的歧视打压、外籍移工在台湾的工作处境、职场性骚与24小时的看护的工作权益、劳权与海洋环境的渔业政策、法庭上外籍人士的平等权利(聘用一个可信且公正的律师的权利,以及可以没有被打压能正确陈述的机会)⋯⋯最后进到所谓「死刑是政治问题」的范围,涵盖了执政党在总统与法务部长的立场(当然公投是要加入民意的)到任何一方的利益交换与利益冲突,及牌桌上对于这部剧中的主轴:海滨命案在法庭要角中的攻防!

主轴就是海滨命案与阿布杜尔,很多可以视情况不用提也没关系的事就可以拿掉了,把时间拿来把主轴讲好,也许会再精细一些。例如:莉娜在剧中被雇主性骚,虽然只占了非常短的时间,但都像是要延伸出什么一样。整部剧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一下将观众拉进A议题,没几分钟又带往B议题(及其他CDEFG) ⋯⋯最后呈现如王传一和潘仪君这两个在「废死立场」上说变就变的情绪(两个角色从一开始表现的立场对立,到后来的最后一场,又互换了立场。)

死刑的存废不只是政治问题,在台湾还需要某些迂回的心态,虽然真的站上辩论台上是可以大声替自己支持与否来陈述,但提起它就是迂回的,就像这部电视剧一样,用移工的处境告诉你为什么不能「这么草率地断定一个人的生死」,但加进了其他「不用提也没关系」的内容,反而看不到重点了!

陈令秋的大刀一挥,确实达到了她最后那场与王传一的对话中所提的: 「不杀,就不能阻止继续杀,如果必须要杀,那就要杀在最好的时刻。」但却缺了她下这个决定前与其他人的攻防及自我内在的情绪变动;若她旨在以这样的手段,对抗体制(像晋平对抗父亲一样)或以误杀的荒谬来表现「执行死刑必要的严谨」,那她这个角色就必然要有更多的故事要说。突来的决定不只让人惊愕,或者还有一种「最后还是在这个议题妥协了」便让这个故事想表达的不公不义,更加的不公不义了!

整部剧还是满精致的,但可惜的是太多旁枝,以及有不少不需要的铺陈,而削弱了这部剧真正想说的。 (再例如:阿民杀了通译是为什么?制造老佟的落海意外?还是一时受不了通译「不把原住民当人看?」)如果重点在于「弱势的处境需要有更多的同理与平等对待」并在「执行死刑与否」这件事有更多的讨论,很多旁枝都可以拿掉,专注于这两个重点即可,连欧盟在渔业保护这件事都可以不提,毕竟台湾就算没有国际法条、约定的协定,我们就是个不友善渔工、移工的国家,不能只是为了达成国际标准而反思这些议题! (我们甚至是对劳工都大量进行剥削的国家。)

演员的部分,雷嘉汭绝对要一书的大大赞扬,虽也听不懂角色中的外语,但在声音的表演上,雷嘉汭实在让人惊艳,期待她未来能成为台剧的要角;原先在《做工的人》演出道地台湾人的李铭顺,被我挑剔台语发音就是新马的台语腔,在这部的少少台语里有比较到位了,听起来好多了!

那些没有说完的故事,是在埋第二季的梗吗?不是网说的「期待第二季」而是它真的没有说完,但到底是企图太大觉得什么都要掺搅进去,还是觉得这样才是「把故事讲完整」呢?还是期望这样融入大量议题,让故事轴心东摇西晃的内容,可以动摇观众的立场呢?或者另一种层次希冀观众能如此全面的关心社会正在发生的事、关怀那些我们从上往下看的弱势呢?

《八尺门的辩护人》/2023
原作:唐福睿小说《八尺门的辩护人》
导演/编剧:唐福睿主演:李铭顺、雷嘉汭、初孟轩、范逸臣、潘仪君、杨烈、黄健玮、王传一、苏达、马国贤

图片来源: 《八尺门的辩护人》Facebook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