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油条
沙田油条

向日葵的爱https://tieba.baidu.com/home/main?un=%E5%90%91%E6%97%A5%E8%91%B5%E7%9A%84%E7%88%B1&fr=pb&ie=utf-8&id=tb.1.1cd9ae0f.nzrRWDC8MqXgN29zPMwuCA

「浙岱漁」漁船登錄台灣島?扒一扒背後的C 位技術


這幾天,大家應該都曾被這段視頻刷屏。

視頻中,一幕是插滿國旗千帆競發的漁船,一幕是實時海上漁船地圖,標有“浙岱漁”編號的船隻密密麻麻地出現在台灣島附近,甚至有幾個船隻顯示已登錄台灣島。


官方最新消息稱涉事船名號和MMSI碼非岱山籍漁船使用。

雖然並非真正登錄,但看著視頻中實時顯示畫面,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猛然意識到,印像中裝潢簡陋、設備老化,與“數字化”相去甚遠的漁船,什麼時候如此先進了?

雷峰網不禁好奇了下浙江出海漁民相關技術——“浙漁安”系統。

“浙漁安”系統是一套智慧化、數字化的系統,依托衛星寬帶通信網、智慧漁港網和安全生產預警網,可以集成併升級多項漁業安全生產管理功能。

在今年伏季休漁期結束前,浙江舟山漁業部門為2400多艘漁船安裝上了浙江省漁船安全精密智控系統。


出海漁民最需要什麼設備?

細數歷史上的海難事件,會發現大多數的不幸都源於深藏在大海中的未知,以及被大海切斷的通信。

看不見、看不清、看不准,常常陷漁民於險境,與外界斷絕的通信,則無情吞噬他們鬥爭的勇氣,等待命運的最終裁決。

因此可以說,智能的監控攝像頭、智慧的顯示屏、良好暢通的通信,是承載漁民的生命之舟的重要部分。

從2022年起,浙江將在農村建設了十九年的“千萬工程”項目,全面帶向大海,意在架起一張無形的數字網絡,改造出一批智慧化漁船,幫助漁船實現作業區域的自主防碰撞,以及將救助信號接收範圍擴大到整個東海。

浙江是全國唯一漁船漁港精密智控建設試點省份,在海上“千萬項目”背景下誕生的“浙漁安”系統,正是為解決這些痛點而來。

事實上,今年因政治及軍事因素而備受關注的東海漁船,並非第一批下海的智慧化漁船。

去年9月16日,第二十四屆中國(象山)開漁節上,浙江發布並上線了全國第一個將系統性重塑漁船安全監管機制的數字化平台——“浙漁安”系統1.0測試版。

當時,象山石浦港內近2000艘整裝待發的大馬力漁船中,有200艘已經接入“浙漁安”系統,並且按照海上“千萬工程”項目的最新標準改造一新。

“浙漁安”系統的核心離不開“三張網”:衛星寬帶通信網、智慧漁港網和安全生產預警網,能在港口對不符合進出港條件的船舶、船員即時告警、快速處置,還能在海上智能識別漁船危險狀態和船員危險行為,及時進行預警。

具體到漁業場景,分為漁船(船員)碼、船上AI巡檢、海上“斑馬線”等13個子系統應用,以實現漁船安全生產的“全覆蓋、全實時、全閉環、全協同”治理。


搭載了“浙漁安”系統的漁船,船身遍布預警攝像頭,隨處可見智慧顯示屏,還能和外界保持良好的實時通訊。

安裝在漁船各個關鍵位置的攝像頭,會對漁船全程行為數據進行跟踪、分析和預警,以及實時上傳云端后台。


在捕捉到船員未穿救生衣、駕駛艙無人值守等情況時,會自動觸發警報功能。在漁船遇到險情如颱風時,執法和監管部門可以根據後台信息,第一時間做出人工干預,指導漁船脫離險情。

安裝在船頭駕駛艙、臥室休息區的可觸控操作屏,則可以幫助漁民掌握整艘船的運行情況,實時顯示漁船具體位置,及當下海底障礙物等。


海上作業,保持通訊設備24小時開機至關重要。

以往漁船通訊主要通過單邊帶(短波通訊)、漁用對講機(超短波通訊)、電話或短信(高頻衛星通訊)三種方式,通話質量相對較差。搭載了“浙漁安”系統的漁船,通過衛星寬帶通信網,可直接通過觸控操作屏或者微信與外界直接通話,根本性解決了海陸互聯互通難的難題。


如果說去年9月推出的“浙漁安”系統1.0,將海上漁船安全生產工作,推入了智治時代。

那麼今年4月推出的“浙漁安”系統2.0,則在實用性、實戰性、實效性上更進了一步。

升級迭代後“浙漁安”系統,呈現為“1+3+1+N”架構體系。

其核心架構體係是一倉三網:在三張基礎網的基礎上,設計構建1個漁業綜合數據倉。

此外,還將原本的漁船(船員)碼進行分別區分為漁船碼、船員碼,升級為1套“浙農碼”;針對商漁船碰撞、自然災害沉船兩個最突出的問題上,開發了5個場景及與之對應的6個監管模塊,形成“5+6”多跨應用場景。

上個月,為了確保此次漁民高效出海,安全回家,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又印發《關於做好“浙漁安”系統貫通應用工作的通知》,監督“浙漁安”系統的安裝工作。

不可否認,面對不確定性極大的海上作業,漁民的個人經驗至關重要,但這份經驗常常需以生命為籌碼進行等價交換。

“浙漁安”漁船安全精密智控平台,是用數字化對漁船進行重新武裝,幫助漁民成為更加優秀的海洋捕手,也讓他們更加安全、舒適地滿載而歸。

數字上漁船,一個重要但不能著急的問題

浙江位於我國東南沿海,擁有6486.24公里的漫長海岸線,為全國之最。

廣闊的海域意味著豐富的海洋資源,天然的地理優勢催生出大批以海為生的漁民,坐擁全國三分之一的漁船數量,讓浙江成為當之無愧的“漁業大省”。

然而,浙江又是中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大小島嶼總計3000有餘。

站在漁業角度,廣闊的作業面積,複雜的通航環境,意味著海上漁船事故易發頻發,同時安全監管壓力十分大。

“浙漁安”系統的落地以及升級迭代,在漁船風險防控和應急救援保障上,為漁民上了一重安全鎖。

“浙漁安”系統是海上的數字燈塔,同時也是浙江省數字政府“浙里安全”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浙里安全”是浙江省全省數字化改革中的一個環節,包括農業安全、網絡安全、社保基金安全、住房安全等眾多場景,涵蓋了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據觀研報告網數據,2022年全國數字政府建設指數平均值為51.7,浙江省以73.4的建設指數,僅次於廣東省,走在全國前列。

以海上數字化為例,我國共有9個沿海省份,但浙江至今依然是全國唯一漁船漁港精密智控建設試點省份,而其代表項目“浙漁安”的落地也才不過一年。

自古以來,漁業在我國經濟生活中佔有著重要地位,海上漁船事故多發,更是一個共性問題。

那麼,為什麼在產業數字化熱度節節攀升的當下,漁業數字化進程又為何進展的這樣緩慢?眾多沿海政府卻表現的“無動於衷”呢?

其一,海洋漁業信息化還處於萌芽時期,短板太多,難以一時補齊。

海洋環境相對於陸域環境,更加複雜、特殊,現有的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難以直接照搬到漁業,物聯網感知設備問題、海洋通信問題、智慧漁業所需的跨學科人才等的建設與培育,均需一段時間。

其二,漁業資源分佈不均,政府的財政分配側重,影響了漁業數字化進程。

2021年全國GDP排名前四的省份都是沿海省份,浙江省排名第四位,然而排在前面的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其第一產業中的漁業資源都遠不如浙江省。

其三,漁業從業者的困境,數字化設備需求不足,難以帶動產業研發。

我國漁業從業者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數字化意識不足,且多為小規模經營,經濟實力薄弱,再加之老齡化嚴重等問題,使得諸如智慧視頻等高端配套設備難以普及。

因此不難得出結論,我國海洋漁業的信息化,具有眾多獨特的難點與挑戰,無法與陸域環境下的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量齊觀。

浙江省“浙漁安”系統的率先落地,儘管在信息系統互通、數據開放共享、數據資源利用率等方面還有待完善,但已經為全國的漁業數字化做出了積極示範。

而我們知道,當一個行業的領頭羊出現的時候,後面必然會有一群羊緊跟而來。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