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大叔
D大叔

在這裡聊聊區塊鏈世界中的有趣消息,針對 Web3、品牌行銷、商業趨勢和科普新知,提供個人觀察和想法、內容推薦和導讀。 我在2018年接觸加密貨幣,2021年擁有第一個NFT,接觸不算早,但是對區塊鏈世界深深著迷,希望分享自己從加密小白開始的經驗,和大家一起探索這個世界的未來。 只有在枕上、車上、廁上才能深度思考的注意力不集中者。 喜好又東又西,故鄉又南又北,靈魂不大不小,人生不缺不全。

社群、信任与本质:NFT Taipei 论坛笔记(1)-社群经营的趋势- 区块D周报

12月塞满了区块链/Web3的相关活动,从OneOff、Taiwan Blockchain Week到NFT Taipei,还有超多的Side Events,到处走走看看真的是收获满满,也认识了很多原本只能线上瞻仰(?)的人,非常开心。

本文针对NFT Taipei两天的国际论坛做一下个人的笔记。归纳自己认为的三个重点:「社群」、「信任」与「本质」。当然论坛上谈到的议题很多,但这三项是我印象比较深,大家也谈得比较深入,会是明年产业持续关注的重点。

一、社群

这一年多来玩了一些NFT项目,深刻体会「社群」对一个项目的重要性,这次在论坛上听到了很多更深刻也更延展的看法,也可以清晰看见品牌和项目官方未来在社群经营操作上的发展趋势。

■ 买家不等于社群

首先在论坛上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买家不等于社群」。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我相信如果是今年熊市之前就有在玩NFT的人一定都会认同这句话。不过我有一点点不同的想法。

过去在参与NFT项目的社群互动时,社群里的Holder(持有者)几乎就是最「高阶」的一群,如果是Holder+OG(Original Gangster, 早期参与者)那更是金字塔顶端的存在。这群买家通常拥有最多的社群频道权限、更大的话语权、提出的意见和疑问更容易受到官方的重视。

但是不可避免的,越热门的专案就会有越多的Flipper(为了短期转手获利而购买的人)买家。这样的状况在牛市尤其明显,从年初时的「白名单买卖」盛况就可以看得出来。

「白名单」就是在专案正式发售时保证/优先拥有铸造(Mint, 也就是购买)资格的名单。热门专案的白单通常在开卖前就会被炒翻天,甚至出现「价格排行榜」和「委托抢白单」的生意,也导致在各个NFT项目的社群平台上(通常是Discord)出现专门为了「肝白单」而拼命在完成官方指定任务的个人/工作室大军,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得到白单或是早期铸造然后转手获利。
这群人也是最容易因为NFT价格下滑而在社群里恐慌鼓噪的人,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后续的社群参与,而是未来转手的价格。

进入熊市后Flipper明显少了很多,现在(以比例上来说)愿意早期参与一个项目,并且深度与社群/官方进行互动的人,通常都是对这个项目有一定的认同感(爱),从Day 1就打算长期持有的人。

所以问题是:这些Flipper和白单工作室买家也算是所谓「NFT 社群」的一份子吗?还是只有那些深度互动且抱着爱的人才算呢?我认为必须要看项目方在各个阶段的经营策略而定

一个NFT项目可以大致用来定义社群组成的四种人:

对于行销比较了解的人应该会发现上图由左至右其实就是「漏斗」的概念,不太清楚的话可以去搜寻一下「行销漏斗」来搭配阅读,应该会更能够理解。

一个NFT项目在初期推广阶段,通常会把策略重心放在增加「关注者」和「参与者」上,这时候所有活动设计的重点都会以「整个关注者群体都能参与」为主,这时候的「社群」其实不存在持有者和核心参与者。几乎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把「关注者」和「参与者」往「持有者」阶段送。

随着项目持续发展,搭配不同项目属性、品牌策略、时程规划...等,项目的沟通策略和对象也会随着改变,这里就不一一展开,重点是对NFT项目来说,不同阶段的「社群」都代表不一样的人群定义,有时甚至「管理并回应Flipper的期待」在特定状况下都可以作为项目方用来调控价格的工具。

回到论坛上,我想讲者提到「买家不等于社群」时,是指对一个成熟的品牌或NFT项目来说,在经营「社群」时必须要把「买家」和「核心参与者」甚至一般「参与者」分开来对待。因为会持续与品牌/项目互动的「参与者」,他们的潜在贡献程度可能会比完全不互动的一次性买家还要更大,也更珍贵,因此值得长期且客制化地特别对待。

■ 一个大社群➝ 多个小社群

另外一个在论坛上得到的启发是,品牌及NFT项目未来不再是朝「建立一个大社群」为目标,反而是协助顾客,帮助他们在品牌的某个核心价值下建立「一个一个紧密的小社群」。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在Web3和NFT项目最爱用的社群软体「Discord」上体现得最淋漓尽致:

现在大家在说的「参与某个NFT项目的社群」,很主流的方式是指加入该项目架设在Discord中的伺服器,然后在该伺服器里五花八门的分类频道中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主题,在里面与其他人聊天、发问、回答,参与活动、发起活动...等等。很有可能某个持有者花了数十个小时在Discord里深度参与互动,但是永远只在某几个他有兴趣频道里。

截图几个NFT项目Discord里的频道

因此项目方和品牌在未来应该要采取的作法是,针对每一个小「主题社群」提供适合他们属性的燃料和火柴,协助这一个个小社群成为更紧密、更活跃的群体。

「Web3 is about empower the community」
(Web3要为社群赋能)

换个说法,其实就是从过去「一个品牌经营一个大社群」的操作方式,转换成更细致地将顾客切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社群,提供每个社群更客制化且不是一次性的互动(例如抽奖),而是更长期的(例如精心游戏化的点数设计、专属的NFT赋能)品牌资源挹注,帮助他们成为更紧密的社群,当然也借此提升品牌在他们心中的好感度。

■ KOL ➝ KOC

延续上面两小段的脉络,自然而然接续到一个也在论坛中被提及的概念:社群的中心从KOL转向到KOC的趋势。

KOL 是Key Opinion Leader 「关键意见领袖」,KOC 则是Key Opinion Consumer 「关键意见消费者」,前者大家比较常听到,后者则是近两三年在行销产业开始有较多讨论的特定受众。

简单形容两者的差异就是:KOL是你在FB、IG、Twitter和YT上面会看到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Influencier(网红),KOC则是你的LINE群组里那个很会精打细算、爱分享且总是担任大家的购物咨商师兼推销员的表姐。

KOL流量很大,触及范围很广,但是KOC对商品的了解程度更高(因为也是商品实际消费者),且对其他消费者的影响力也更强(因为有更深的人际关系连结)。

当企业在规划Engagement Roadmap时,开始有许多品牌及NFT项目(至少从论坛上听起来)会先从KOC下手,先建立几个紧密的小社群,再互相串联进一步扩大社群规模。

以上是「社群」的部分,不知不觉差不多三千字,最近在努力让自己一篇文章不要塞太多,所以「信任」和「本质」这两部分我放到下一篇。


以上就是本周周报,如果你也会好奇未来区块链将对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在「区块D周报」订阅区留下Email订阅,就可以每周在信箱收到值得关注的消息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