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s
Flos

社群行銷專業|文案寫手|SEO寫手|自由工作者|每周一書|偶爾畫畫 #flos選書 #flos推介 #flos手記

flos 推书-《汉娜・鄂兰》

她被后世定义去政哲,然而她本人其实极度拒绝这样的定义,不论是哲学家,还是政治哲学。她其实自视为一个思想家。一个对生活、对政治生活着大量发想的思想家。她是汉娜鄂兰。

汉娜鄂兰对传统西方政哲抱持批判态度,对政治的定义更偏向罗马的共和政体。鄂兰认为正是因为政哲太过「离地」而引发一次世界大战,也就后来引出了希特拉的出现各样各样。要说的话鄂兰是偏向古希腊的城邦制,近代一点则是刚立国的美国。

全书以鄂兰的作品来分野的话

1-3章:极权主义的起源

4-7章:人的条件

8-10章:谈较短篇或未完的作品

以我个人来说最深印像的是6和7章谈人如何实践生活,之后就是5和8章谈何谓自由最后就是第10章谈思考和判断。

鄂兰对政治的定义

  1. 重建政治的独立性,政治和法律只应出现在公领域而非私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阅读:BBC Reith Lecture 2019 Johnathan Sumption)
  2. 政治只服从自己的内部规则・政治基于人类的多元性,政治必须尊重、表现而非抹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政治只出现于不同个体的聚集,然后创造出来的公共空间。空间中所有人以「平等」且「不同」的身份发声。・政治是政治行动的展现。 「行动」指个体以「言行」展示自我并以沟通协商实现某种合作。这种由「行动者」透过协作所示的为权力,并为世界带来新事物,带来某种「开端」。 (延伸小节目:Netflix上的《美国工厂奥巴马伉俪访谈录》)
政治完全没有任何必然性,真正的政治是如此罕见,又在如此少的地透存在,以至于从一种历史的角度而言,只有几个伟大时代曾经历及实现过。

以此角度看来,把一切政治化的某程度上是政权本身。相反,部分符合鄂兰大部分「人的条件」的人民反而没有这样做。当然,也有一部分在鄂兰概念中「没有勇气面对社会」的人只顾其私领域的利益,实在可惜。

极权主义的起源

  • 极权主义是一种新的政体,往昔政哲均不能予以解释。他的出现令过去道德基准不合用。
  • 在宣称遵守历史运行的法则下,主张意识形态是以人类最高目标为最终目的,进而发起一连串政治运动,且认为他们不受道德所束缚
  • 基于这种状况,此前反道德的行为均获允许,甚至有其必然性

(延伸影集:Netflix上的《暴君速成指南》)

鄂兰以纳粹对待犹太人的情况为例作解释,

  1. 犹太人以无国借人士身份在国与国间穿梭并提供金融服务,作为受各国政权的保护。在各国都显得抽离且政治冷感的无国借人士,他们自成一个团体。在极权主义抬头并开始出现民族国家时,他们就会是政权不能处理问题时最好的代罪羔羊。
  2. 现代化的过程中,对原料的需求令殖民主义抬头。 「宗主国」「殖民地」之间的种族优劣成为统治工具,并为宗主国谋取最大利益。在宗主国国内,本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同样成为统治工具。人权的概念变得空泛
  3. 极权主义很依靠全体主义来全面控制国民。 「多元性」国民必须变得单一且放弃多元具批判性的思考。将各样意识形态强加于文众身上。他们会自创一套「科学性观念」或「世界观」,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均由此解释,一般人所认知的「物理现实」由此消失。

在这样怖况下,社会会出现两种阶层:

资产阶层和特权阶层会热切参加政治事务,但把政治事务视为增加自己利益和特权的手段。他们会把公民权益置于不顾。慢慢变成在非洲很常出现的「强人统治」 。而群众因为失去本来拥有的「共同世界」,世界观崩坏。意识上呈无处定锚状态而融入强人为他们提供一种定位,以满足人类作为社交动物对融入一个社群的渴望。

在这种情况下,鄂兰式政治完全消失。在鄂兰的定义中政治不该是「制造」,政治不同于社会领域。政治中不应有「暴力」和「宰制」的出现,政治行动亦不应用「目的」与「手段」来解释。由此可归纳出三种对政治的误解:一)政治等于行政管理及管僚统治、二)政治是一种自古就有的人类中「同类宰制现象」。政治无处不在,且可用因果解释暴力的使用。三)政哲中追求理想的单一化,「以一代多」。

可以看出,现代政哲的把世界和人类事务视作以哲学中的更高实理和更高标准,来改造原始领域中的不完美,要自愿成一元中的完美人类才可发声。而言些在鄂兰眼中都是在反政治,是「真正政治的消亡」 ,只是在讨论如何逃离政治。

公领域和私领域的区分

这一点对《极权主义的起源》还是《人的条件》中都有一定重要性,是「家户管理」与「城邦事务」之别。私领域在鄂兰的理论中属家户管理,是制造和回应自然必然性的地方,也是属于宰制的领域。私领域中不存在自由,只有勇于面对社会的历练才能进入公领域成为「自由人」 。私领域也是不应见光暴露的事,而公领域的事则光明磊落。在古代私领域满足是公领域的入场卷,但在现代社会则变成摆脱公领域才能满足私领域,这一点以香港过去两年部份市民的言论尤其明显。

社会领域的出现

社会领域是一种「扩大式的家户管理」,是一种「家庭集落」 。而社会领域的体现是「国家」。社会的扩展做成每个人都只能追随某种框架而活,每个人都被迫「正常化」 。把自发性的行动排除并盲从准则。扩张到最后是大众社会,并均等地控制所有人。 (延伸阅读:便利店人间、不完整的大人)

社会科学,统计学等被鄂兰视为统治工具,为行为科学提供基础进而制造出一种单一行为标准,以达至现代政哲追求的单一化。而因为这种对公领域的压抑,政治和法律均如文首般所指沦为保障私有财的手段。财产取代进入公领域,成为人的人生目标,使大众不再重视对公领域的建造。

鄂兰式的公领域

鄂兰式的公领域有两个重要元素,首先是公私不宜连通。另一点是显现即现实,以言语对他人述说「去缺乏化」和「去个人化」(去私领域)的想法,而体现方式不限。可见公领域是一种与他人共享私空间,也是世界本身。 「共同世界」由不同个人的多重认知和生命经历所组成

公领域就是用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世界。

人的条件

鄂兰的政治中,世界需由「制造者」制造,原则为有利性和美感,并追求对「此世的爱」而非传统哲学的「理想后世」,种种都可见鄂兰对积极行动的重视。

"With the term vita activa, I propose to designate three fundamental humain activity:labour,work and action”

Labour劳动:是指满足人类基础生理需要的过程,并在满足和缺乏间无限循环。这种行为不导向任何成果,是最低「世界性」的一种行为。最有世界性的一点就是人类用尽方法隔绝自然。家的维续等私领域行为也属于此。现代社会中劳动被过分提高形成今日的消费性社会,人类由此而降低对公领域的重视成为「劳动动物」,而现代政治则成了「私人活动」的公开进行。

Work制造:指制造者把天然资源物化,此处的「制造者」和上面的「制造者」同义。因此世界具有物的特性,制造者难逃一死但其作品可以一直留存。在鄂兰眼中这层面的活动,除了世界的建造,本质是「效益主义」或「功利主义」。也存在一种把自然以「暴力」摧毁加工成物后带来的一种「自我满足」和「自我确定感」。也是一种主宰感,是一种在「目的、手段、成果」中的无限循环。

Action行动:行动所指向的事实是指向人类的多元性,是人的特权,也是最能回应鄂兰政治观的部分。行动必然包括言语,行动只有在行动者同时是言说者时才成立。每个人在行动时就是从私领域走向公领域。而行动的唯一基准是其秀异性而非动机和成果,亦因此行动是一种普遍的争胜,每人都想彰显自己是最出色的。

然而行动带有极高不确定性,因为一旦开始便会和他人有所关联而出现大量变数。所以行动必然有如奇迹,是一种奇迹式的创造。这也令行动一事带有脆弱的特质,有不能如愿的危险性。因此作出行动是展示出勇气之举。

人要勇于追求不平凡。

自由是去「做」,而不只是「有」

自由和政治在鄂兰的思想体制中密不可分,要在有真正意义的政治领域,才会有真正的自由。自由对于鄂兰来说,只有在人起而行的时候才会拥有。自由等于「政治的自由」及「行动的自由」,且与「他人的在场」紧紧相扣。

以思想自由为例,当我们没思考而空谈时我们其实什么也没有,只有在我们真正开始思考并发表时才获得思想自由。

鄂兰不反对消极被动如「不被干扰」或「不被强迫」等的自由观念,但其核心的自由是外显的,要做和发表时才会存在。鄂兰式的自由就明显和消极式的自由对反。

同时,鄂兰对传统西哲内显式的内在自由发出了批判。传统西哲中自由是一种个人意志和选择的意象,认为「完全的自由与社会的存在不相容」并完全切断了自由与行动的内在连结性。这一点鄂兰是全然反对

除了外显的特征,就是鄂兰口中的获得自由与「放弃主权」挂钩。因为鄂兰式的自由主张的是有能力和他人共享快乐,在共同世界中以政治行动打开新局。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政哲中,自由是内在思想自由,或传统自由主义中的消极自由所预设个人意志自由的「绝对性」与「摆脱性」,均是鄂兰所反对的。

何谓权力

鄂兰反对权力由单一人物或政体所拥有,因为对鄂兰而言这就是一种专制政体。最高的权力应该是多元且去中心化的,权力必须分散并互相制衡。鄂兰的权力是一种短暂易逝的现象,只存在于公共场域中的人聚集并行动。而当行动没有成功时,这股权力就会消逝,而无法储存。只有在下一次活动启动时才会以新的形式出现。

而权力的分立和易逝并不会令权力的力量被削弱,相反权力间的牵制与平衡平等的互动会产生出政多的权力。这也是鄂兰偏好去中心化和联邦制的政治制度的原因。亦因此鄂兰在《论革命》一书中,明显赞美美国式的权力分布,对法国大革命中的权力分布作出批评的原因。

美国式的权力分布是层层叠加,一切都是从下而上建立,在开放平等的基础上有更多的空间包容多元性。建立出一种共和与民主的多数统治,是一种以权力的结合为基石来形成的联邦原则。而法国大革命产生的权力架构仍然是一种单一的最高权力且欠缺制衡,仍然是一种对自由的扼杀。

何谓权威

在鄂兰的世界观,权力和权威是分开的,不能混合。权威不是不来自于强权的压迫,也不是来自于论辩的说服。权威不是权力的暴力,却也不是平等性的关系。权成是将我们与过去的经验相连,不至于断裂或遗忘,令人的行动能有过往的经验加持并维持一种归属感。可以说是一种共同世界的引导和支柱,新旧世界特以连结对新一代提供启发。

经验层层叠成的权威同时亦是共同世界的基石,为人类世界带来一种永恒性和持久性。它成为了让人一再回顾的基点确保基础原则不被遗忘,在行动中人亦能一再得以重新肯定。

平庸之恶

在以色列曾对一个纳粹战犯进行过政治秀式的审信,正是这之审信令鄂兰思考出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是因为鄂兰发现该战犯其实是一个普通人,在亲友眼中甚至是好人。但对于自己的战争罪行,他就只有纳粹口号式的回答,他无法分辨出看己对犹太人所做的事的对错,他只把自己看成是纳粹机器中的小齿轮。鄂兰由此思考出「判断」的能力以及「思考」的能力的重要性。

鄂兰在生命最后的5年就此开始写作《心灵生活》,但作品未能完成。此书的重点是批判性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丧失,就是令平凡人做出兽行的原因,也丧失了从他人角度思考的能力。放于现代社会,就是自视为社会的一颗小齿轮,失去创新和行动时的不可预测性的人。

思考是一种自我对话,内心如亚当史密斯所说内心有一个第三者监视着自己的行为,为我们驱走内心的恶。而思想带我们到判断前,判断是最具政治性的人类官能。这是一种和社会的norm保持距离的方法,令我们每次进入共享世界都可以作出具体判断。而同理心也是判断的一个重要部份,是一种从「独我」转向「他人」的一种开放。


公共空间也是公民互相沟通、说服和协商的网络。它不是一种持续且实质的存在,而是稀有且随时消失的存在。当中鄂兰多次强调不能存有任何宰制。一旦出现以强迫和力量取代理性沟通和平等,公领域就会消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