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ghtFu
WrightFu

不學無術的香港廢中一枚,被醬缸社會不斷磨蝕的齒輪。珍視香港,也對羊城有複雜的情感。同時遊走Medium、Matters及方格子,閱讀為主,偶爾隨心寫寫,努力練習讀文「斷捨離」,著有《港穗情緣》

一个离地港人的媒体小观察

自己也明显感受到,公民社会里的动向和声音、社会议题的深度探讨和批判,越来越难被看得见。

屈指一算,原来已经一个月没有写文。 Omicron 来访香港之旅途,仍未完结,极权及中南海面对第五波疫情,种种破功的「防疫措施」及背后的各种盘算,才疏学浅的我,已想不到还可以如何评论和回应。加上公司有同事因为这些荒诞的安排,需要暂时以自己的方式隔离,背负着更多的工作量,也让自己少了接收资讯、作延伸思考的时间。

去年,敢言的媒体相继从香港的土地上被消失,虽然现时尚有一些非主流的媒体(如《独媒》、《志》等)和独立记者仍在支撑着,但自己也明显感受到,公民社会里的动向和声音、社会议题的深度探讨和批判,越来越难被看得见。

早几星期前,读到《明报》星期日生活的一篇文章,曾经担当记者多年的作者指出,倘若那些仍然愿意报导真相的媒体犹在,在较强的监察力度制衡下,香港人能够掌握到的疫症资讯,该不会是如斯的匮乏。但当NOW 新闻的记者,在记招上问了一条正常不过的问题,也会被标签为煽动民众的仇恨,让那奶共的新闻部主管急就章地发表道歉声明,已所存无几的「第四权」,又再被夺去了一些。

荒诞的「动态清零」战略方针,暴露出社会各个政策范畴的弱点。与尸同眠的惨况、「方枪医院」配套俨如集中营、弹出又弹入的全民强检禁足安排、隔离人士因database 的漏洞导致被遗忘等,数之不尽。民怨沸腾,在这时势,绝对正常不过(不感到愤怒,能够逆来顺受的才更怪)。好些媒体被杀后的版块更动下,昔日被视为亲建制的主流媒体,配上CCTVB 那四不像定位的「个人意见节目」《东张西望》,却都把自己包装成为「为民请命」的平台,并声称自己成功escalate 市民的投诉,逼使当权者改善,这些也绝对不是大众乐见的现象。这些媒体背后有着另类的agenda setting,市民的怨恨没有被spin 成对社会政策的进一步批判,或被收割成个别政治阵营攻击对手的筹码,这也令社会民生状况无法有能够跳出框架的改进。

恶法红线下,2021 年的香港,不少公民团体先后解散,但仍然愿意多做一些事情、守着一些底线的人,依然有不少。昔日的媒体报导或专访,尚且可以令这些团体、网络所做的倡议,得到更多人的认知。失却了这些「发扬光大」的渠道,要不是自己刻意按进去这些团体的网站或社交媒体帐号,或身边认识跟这些网络有联系的人,真的就会错过了很多资讯,也不会知道原来仍有人在好些范畴上坚持努力着。加上越来越多人转以地下化的方式维持昔日的连结,社会资本较少的人,面对的资讯鸿沟,更见庞大。

近期风行世界的web3 浪潮,其中一个主轴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这概念在香港,或多或少是一种为势所逼,抱着批判性思维面对众多寡头的论述时,也祈求把大机构被极权宰杀后的伤害减少。尽管每个人也有责任整理好自己的媒体食谱,但在资讯泛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一些仍有公信力的资讯聚合和整理,始终有其作用和价值,比方说,十家媒体/记者发送出来的电子报,选材上的分野,已经足够让你从数个不同的切入点快速理解社会脉搏和需要注意的焦点事件。但当不少公知要么封笔,要么留在Patreon 里划地围炉,引起的公共讨论传播力度,也因为付费墙的存在,而大幅收窄了。

分众时代,讯息接收的渠道着实很多。说自己「离地」,倒是感觉到自己投放较多时间使用的资讯接收源,带给我更多的,是他方的资讯。尽管这是自己的一种个人选择,但听说很多香港很多仍有运作的团体,仍然使用fb 为主要的资讯发布渠道,要逃离科技巨头的魔掌,相信仍非短期内能够达成的目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