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劳小报
工劳小报

小报网站及订阅:https://news.laborinfocn2.com/ 介绍:“工劳”这个名字是工人和劳动的简称,同时也是“功劳”的谐音。我们想透过工劳来强调基层劳动者在维持中国社会运转中的贡献。但同时,工人也是社会不公的最大受剥削者,长期处于失语、不可见的无力处境。我们反对此种现状,希望提升劳动者的能见度,期盼不同职业的、不同性别的、不同民族的劳动者能达成真正的团结。

公車上的民生|工勞小報#29

三年來,在疫情直接衝擊下,客流量減少和財政補貼削減的雙重壓力,使得公車業面臨最凜冽的寒冬。

本文轉載自工勞小報,原文: https://newsletter.laborinfocn.com/issue29/

01 本期重點公車上的民生

三年來,在疫情直接衝擊下,客流量減少和財政補貼削減的雙重壓力,使得公車業面臨最凜冽的寒冬。實際上,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叫車和共享單車等新型出行方式的流行,公共汽電車客運量在2014年達到782億人次的高峰後,從2015年開始就進入下降通道,2021年、2022年的客運量分別降至489億和353億人次( 資料來源)。公車業的不景氣,直接影響民眾的基本生活,尤其炙烤著線路上的公車司機。

消失的路線與不再準時的公車

根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已經有二十餘個城市出現部分或全部公車停駛事件。停運風波主要發生在中小城市,其中包括黑龍江漠河、遼寧建昌、廣州番禺、湖南耒陽、河南鄲城等。一些較大城市如河北保定、甘肅蘭州,及至天津市也曾一度出現公車營運危機。

面對營運壓力,公車公司只能削減成本,降低服務品質。一是直接停運客流量少的路線。 2020年5月,江油市民發現公車線路已經編到了26路,但正常營運的線路只有11條。二是減少發車頻率。以保定市為例,2019年主要線路每6-8分鐘有一班公車。但到今年,記者測算68路營運時間後,發現早晚高峰期間的發車間隔在25分鐘左右,非早晚尖峰時間,需要等待一小時才能等來一輛公車( 來源)。

公車路線的刪減、改道,造成居民生活嚴重不便。年輕人還能透過手機及時查詢營運變更訊息,但對於資訊弱勢群體,只能透過站牌判斷車次資訊。尤其是依賴公車出行的低收入族群和老年族群,接收外部資訊能力不足,話語權較弱,只能被動接受突如其來的線路變更。

進退兩難的公車司機

公車營運的壓力很大程度上落到了公車司機和配套工人身上。以天津公車集團職工為例。集團內公車司機的薪資由基礎薪資、客票提成和公里費等部分組成,每月在5000-6000元,物業等工種薪資低一些,每月3000多元。通常來說,薪資會在每個月的25日發放,但從今年6月起,集團內包括司機在內的各工種都被拖欠工資,8月份更是被暫停了社保繳納( 來源)。

拖欠司機工資和減少福利並非是個案。曾經高速發展、贏得殊榮的商丘公車公司同樣沒能逃脫業務下滑的影響,出現人多車少的情況,司機們只能輪流上班,整月收入不足3000元,有時候甚至低於1000元直至完全停發( 來源)。同時,公司也無力承擔員工們的健保和公積金。蘭州市公車集團公司也因陷入財務困頓,拖欠員工薪資數月,甚至試圖讓員工以個人名義貸款,用於為自己發薪水( 來源)。

公車司機沒有坐以待斃。有些城市出現公車司機罷工和抗議活動( 資料來源來源),他們試圖以此要回自己的薪水和應得的待遇。為了維持生活,有些司機也被迫開始打工。代駕、送水、快遞、修鎖和微商,多職業並行成為部分公車司機的日常。但對於開了大半輩子的中年司機來說,改行並不那麼容易。有人因為年齡偏大或缺乏工作經驗,常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吃閉門羹( 來源)。

掌握方向盤卻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全國目前約有100萬名公車司機,承擔每天上億人次的出行,為中低收入族群提供了便利、實惠的旅遊服務。但是,掌握著方向盤的他們,並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在公車公司普遍面臨營運壓力的情況下,公車司機除了被剋扣薪資與福利,工作過程中也需要幫忙節省開支。例如,在酷暑時節,一度有司機為了節省費用而少開或不開空調( 資料來源)。加上線路調整、服務範圍縮小等,產業內的變化都增加了司乘之間發生摩擦和矛盾的幾率。

公車司機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純體力或純腦力工作者。然而,身為一項技術工種,只須專心開車這一件事,也不輕鬆。公車的體量龐大、乘客眾多,司機需要時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寬窄不一、曲折不定的道路上穿梭行駛,肩負著一整車乘客的生命安危。面對道路複雜或早晚高峰期的路況,光是踩煞車和轉方向盤就是一件十分損耗精力的事。一位司機曾自述,一整天開車下來會有種近似溺水的感受,腦袋缺氧,一片空白( 來源)。

長時間的久坐,使得高血壓和糖尿病成為司機的職業病( 來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為了緩解壓力和提神,大多數司機也養成了吸煙和喝濃茶的習慣。可以說,這些看起來有些雷同的特徵,其實是大多數司機的身不由己。

公車停運,但生活不能停擺

國企時期的公車司機還算是一份體面職業,有著穩定的收入和福利保障。在公車公司私有化的浪潮下,司機一度收入下降、勞動強度加大,伴隨著的還有公車服務品質的下滑。城市公車是一項公益事業,可以滿足民眾基本的旅遊需求。面對財政困難,政府不能為了緩和一時壓力,隨意壓縮公共事業開支,特別是不能縱容企業以損害勞動者的基本權益為代價,維繫企業的生存。千萬車廂承載的是大眾的工作與生活,千萬名駕駛肩負大眾的安全與舒適。公車和司機們離不開我們的支持與尊重,我們也離不開他們。

02
工人動態

—— 工廠工地——

貴州山腳樹煤礦皮帶火16人罹難

9月24日,貴州省六盤水市山腳樹煤礦發生皮帶火災事故,造成16人罹難。依照國家規定,煤礦必須使用阻燃皮帶,這種皮帶一般情況下不會燃燒,很有可能是該煤礦使用了不符規定的傳輸皮帶。而今年5月19日,山腳樹礦才因安全生產違法被盤州市能源局罰款6.8萬元。皮帶問題為何沒有在5月被檢查出?地方政府的監管是否落實值得懷疑。 閱讀原文

廣汽豐田裁員後,工人加班無加班費

9月中,汽車大廠廣汽豐田迎來了產量升高的旺季,但是工人們加班卻沒有加班費,因為公司認為這是在償還之前產量低時工人們「欠公司的班」。先前7月中,廣汽豐田曾大手筆裁掉幾乎所有勞務工,如今產量回升不僅沒有增聘工人,反倒連工人加班費都不願意依法給予,反倒發明了「欠班」、「補班」這樣的新名詞來變相降薪。 閱讀原文

河南耿村礦難調查結果出爐,煤礦延遲通報政府致5礦工全部罹難

9月底,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公告了河南耿村煤礦「5·9」火災事故的報告。其內容顯示,在災情擴大、確認有5人受困後,煤礦仍未及時上報事故,礦工受困6個多小時後,礦場才向政府相關部門通報事故。最終,火災突然擴大,導致礦工全部罹難。礦山安全監察局對於耿村煤礦公司的處理是罰款203萬元,暫扣安全生產許可。 閱讀原文

武漢建築工人摔傷,勞務外包導致無人認領責任

9月初,51歲的建築工人李宏在武漢一家購物中心施工時不慎從高處跌落摔傷,手臂粉碎性骨折。到目前,李宏已經話費醫療費4萬元,但雇主、包工頭和聘請維修隊的保險公司都拒絕承擔責任。而僅僅在維修工人內部,都有至少陳某、李某、朱某、金某的四層轉包關係。複雜的轉包關係讓其中各部分責任不清,導致工人的權利無法被保障。另外,層層轉包、缺乏監督和責任關係也是導致作業現場安全疏漏的原因。 閱讀原文

—— 服務業——

叫車司機猝死,家屬訴滴滴平台索賠開庭

今年4月,滴滴平台的叫車司機陳志雲猝死在車上。生前的3月11日至4月3日,陳志雲連續出車24天,平均每天出車時長達10小時,最長的一天平台在線時長達20.8小時。目前,陳的妻子劉火秀正向滴滴平台提前訴訟,要求滴滴負擔丈夫的死亡賠償金等。而案件的關鍵在於陳志雲能否被認定與叫車公司有勞動關係。先前類似的案例中北京豐台區法院拒絕判定叫車司機與平台的勞動關係。 閱讀原文

六旬環衛工「冒名」入職被撞身亡公司拒絕承認其為員工

去世環衛工肖女士

今年4月,陝西西安一位環衛工被汽車撞擊身亡,當時她正在工作。而事故後,所屬的陝西明堂環衛公司拒絕給予任何賠償,並表示「公司無此人,可到法院起訴判決」。公司的理由是去世環衛工因為超過退休年齡冒用他人身分證入職,所以他們乾脆就不承認這位環衛工的存在。環衛工超齡只能假造身分入職,本已是無奈之舉。現今,環衛公司又為了逃避責任否定工人的存在,荒唐之下是老年工人的悲涼處境。 閱讀原文

—— 白領——

產假結束回公司上班,職場媽媽卻被要求上繳4萬元生育津貼

7月,上海一位白領小可被公司拒絕發放薪資,原因是4月初她修完產假回來上班時沒有上繳公司4萬元生育津貼。公司的理由是生育津貼和生育期間的薪水不能同時領取,這符合法律規定。但法律也規定生育津貼高於產假薪資時,公司應補足差額。小可本身在產假期間只領公司半薪,每月約4700元。如果上繳生育津貼、保留薪水的話,這段時間內她的收入將大打折扣,約減少2萬元。企業要求勞工退還生育津貼明顯是企圖佔生育保險的便宜,後續該公司更直接對當事人留職停薪、變相解僱勞動者。 閱讀原文

網易員工疑似被HR(人事)威脅後輕生

9月中,社群媒體有人爆料,網易伏羲團隊的一名員工,因為在公司被PUA、被HR威脅,在出租屋選擇結束生命。在去世前兩天,他曾向公司透露憂鬱傾向,並申請年假就醫,此事也得到了網易確認。後續,網易承諾負擔該員工子女的教育費用至22歲大學畢業,但否認HR威脅、PUA等事,只承諾進行內部調查。但這樣的公司內部調查,真的能還可以過世員工一個公道嗎? 閱讀原文

—— 青年勞動者——

實習單位安排職校女生為男顧客洗澡,報警後反訴學生誣告

涉事的永琪護膚造型湖津支路店

9月中,在重慶永琪護膚造型門市實習的職校女生王糖霏(化名)向警方報案,原因是這家店強迫實習生為男顧客洗澡、按摩私密部位,違反了實習協議中「不得安排或要求實習學生對異性進行身體護理」的規定。在實習期間,王糖霏也曾嘗試求助學校班主任,但後者卻回覆消極,不了了之。而在報警後,學校方面態度消極只表示等警方處理,而該實習門店卻態度囂張,完全否認此事存在,甚至聘請律師打算以誣告為由起訴實習生。 閱讀原文

—— 民間行動——

社群媒體掀起「實名支持8小時工作制」運動

9月中,抖音、Bilibili等社群媒體掀起了一場「實名支持8小時工作制」運動,多位勞工勞工手持身分證宣布自己實名制支持8小時工作制,反對12小時工作制。目前,相關影片多被刪除,亦有帳號遭封鎖。 閱讀原文

03
深度與評論

I. 北青深一度:拖垮8個農民家庭的拼改裝貨車

53歲的崔吉山貸款42萬元,從當地一家物流公司買下一輛「證照齊全」的大貨車。然而不久後,因頻繁發生故障,他發現這輛車竟是非法拼裝的。出於對賣家的信任,他在購車過程中沒有簽署正式的購車協議,僅是口頭承諾,導致他在法律層面上無法追究公司的責任。同時該車輛的合格證等都是合規管道獲得,經過幾個中間商轉手後,難以找到責任人。經過多次上訴,案件仍在調查中,至今未有結果。維權四年,確診肺癌的崔吉山說,自己現在是咬著牙堅持,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堅持到「把道理講清楚」的那一天。 閱讀原文

II. 齊魯晚報:應徵富士康,離開富士康,重返富士康

每年7月到9月,iPhone新機發布前後,正是富士康招工旺季,招募工人數高峰時有十幾萬。但因為富士康產線轉移,今年招工減少,時薪從去年的32元降到26元。富士康的入職過程非常簡單,觀看400分鐘的學習視頻,第二天就能正式進廠工作。對年輕人而言,日復一日枯燥的工作是難以忍受的。一位受訪者表示打算幹到10月下旬就辭職,她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就像一個工具人,不想再進廠了」 。雖然不少人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會離開,但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有些人又會重返富士康。 閱讀原文

III. 財新週刊:耒陽礦難案中案

2020年11月29日上午,源江山煤礦發生透水事故,在井下作業的15名工人中,只有2人成功逃生,另外13人均被困井下,全部罹難。經過調查,這起事故並非偶然發生的天災,而是經年累月的「互害」案中案。為了爭取煤炭資源,源江山煤礦與相鄰兩家煤礦,曾多次往對方巷道裡灌水,導致採空區形成積水,而這容易造成巷道垮塌,釀成事故。政府沒有及時介入也是悲劇發生的原因之一,有關人士反映自己曾多次向相關部門舉報灌水行為,但都沒有得到回應閱讀原文

IV. 結繩志:馬克思vs 馬斯克,電動車廠裡的打工人

這篇研究報告展示了珠三角地區部分電動車製造廠工人的勞動狀況,調查對像是工作在三家生產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工廠不同車間、不同崗位的46名工人。調查發現,工人的勞動條件沒有因疫情的影響而有顯著變化,其工作時間的長短直接與汽車的銷售相關,工人想要賺錢高收入仍然需要依靠過度的加班。同時勞務爭議處理方式單一,工人在維護自身權益上處於弱勢。如何增強工人的維權意識,提升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工作質量,依然長路漫漫。 閱讀原文

V. 中國勞動趨勢:沒有工資的工作,網路結構與中國建築民工的抗議活動

建築業移工是中國最弱勢的勞工群體之一,因為在多層分包製度下,他們很容易被拖欠工資。本文作者透過在天津、深圳、南昌和韶關四地的實證研究,發現由包工頭(勞務分包商)直接招募的工人,在被拖欠工資時不會採取集體行動——他們與包工頭之間基於家族、地域或民族認同的強人際關係,讓他們得以信任包工頭,也要求他們不能透過反抗行動破壞這些關係。而由其他工人作為中介招募的農民工,則很有可能會訴諸集體行動。移工與招募自己進來的中介,以及這名仲介招募的其他工人往往關係緊密。 閱讀原文

VI. 中國勞動趨勢:統計局不再發布年輕人失業率數字背後的故事——和Eli Friedman的問答採訪

2023年8月,統計局宣布停止發布中國青年失業數據。在此之前幾個月,16到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的官方數字飆升至歷史最高水平,就業市場情況不佳。國際媒體在報導時往往著重強調對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和疫情的衝擊,而忽略了對深層的經濟結構性現實的分析。最近,ChinaFile 與研究中國勞工議題的社會學家Eli Friedman 就年輕人就業難以及中國經濟轉型問題進行了對談,在失業率數據背後,為我們詳細解讀了中國令人憂慮的就業新形勢和政治經濟新動向。 閱讀原文

VII. 穀雨實驗室:我不能算努力,只能說是拼命在工作

本文分享了三位朋友的故事,他們講述了自己努力工作的經歷,到如今為工作所困的疲憊與無助,他們意識到了身為普通人的局限,所以李佳琦那句「找自己的原因,這麼多年薪資漲沒漲,有沒有努力?」才會激起這麼大的波瀾。一位分享者提到,當她意識到公司實際上違反了勞動法時,她的心裡十分痛苦,因為自己什麼也改變不了,弱者沒有更多的選擇和權利。另一位分享者是一位高中教師,每週七天每天14個小時都在學校裡,她只能靠吃來緩解情緒,過勞肥直接胖了20斤。如此的付出並沒有換來漲薪,甚至因為地方的經濟問題,降薪的傳言似乎板上釘釘。 閱讀原文

VIII. 三聯生活週刊:21到26歲,她被困在考研考編裡的五年

大學畢業後的四年,劉同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老家那間10平米的小臥室裡度過的。考研一戰失敗後,她參加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研究生考試,又備戰了第一次、第二次公務員考試,以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編制考試。劉同現在對生活的感覺是,好像在路上走著走著,腳下的陸地忽然被瓦解,人直接跌落進水里,所有人都告訴你,要拼命遊,游上岸。但上了這個岸,還有下一個岸,前面好像總有一片更大的海,而她腳下的那一小塊土地如此脆弱閱讀原文

IX. 打工談:當科學研究打工人決定逃離體制圍城

本期打工談邀請到了科研工作者小趙來分享他的經歷,從他的講述中,科研工作並非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神聖清靜,「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他講到了青年科研人才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和挑戰:非升即走的困境;導師掌握著決定博士是否畢業和博士後是否出站的權力;真實的收入每個月只有小幾千塊錢;學校內卷的程度超過企業;女性基層科研工作者的性別困境閱讀原文

04
調查與報告

  1. 58同城:《暑期服務業就業大數據報告》

  2. 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專題研究》

  3. 前程無憂:《大學生最愛福利榜》

  4. 脈脈高聘:《2023遊戲產業中高端人才洞察》

  5. 51社保:《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2023》

  6. 醫米調查:《2023年中國醫院人力資源報告》

  7.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傳播研究所:《青少年藍皮書》

  8. Just So Soul研究院:《00後畢業生洞察報告》

  9.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中國靈活就業者金融健康報告》

05 工運談改革開放後國人史札記-前言

很多開始對工人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常會問的是,有沒有系統梳理中國工人歷史的材料,特別是當代工人史? ‌‌在我們比較容易接觸到的材料中,尚未看到這方面的合格作品。官方敘事的歷史,涉及當代的部分參考度不高,更多的是各派學者、媒體、團體等等關於某個工人群體或事件的分析評述報道。資料不可謂不多,但如何從工人階級立場出發,在這些資料裡提取訊息,整理出一個清晰的脈絡呢? ‌‌

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質的改變。越來越明確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各類要素,並改革相應的政治體系和法律體系。當代工人正是伴隨著這個過程逐漸形成的,他們思想狀態的演變、行動特徵也受到相應的影響。因此,對於這些要素產生過程的了解,是理解中國當代工人問題的基礎:生產資料是如何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市場經濟的商品流通是如何建立的,只擁有出賣勞動力自由的無產者群體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相應的,原公有製基礎下的企業所有權如何演變,社會財富的產生和去向,國企工人的地位、工作生活保障如何被剝奪,改開後佔有小部分土地的農村勞動力如何被迫捲入資本市場、成為僱用勞動力,由此形成的當代中國工人思想狀態、反抗行動有什麼特點,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同樣作為工人階級,中國工人和傳統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相比,有什麼同與不同,都有哪些具體表現等等。我們將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梳理手邊的材料,並據此整理出一份札記。

札記的內容,將以概括性的敘事和具體事例分析結合的方式展示。以時間為軸,以各類工人群體意識發展、組織狀態、行動方式為主線,梳理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公有製解體及私有經濟建立發展過程中工人身份、處境變化,及相應的重要背景環境和事件過程等等。希望透過一段時間的連載,能夠描繪出中國在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工人階級的面貌和行動的大概輪廓,幫助我們理解過去發生了什麼,又在哪些因素的影響下走到了今天。歡迎讀者朋友參與進來,提供資料、提出問題、補充觀點等等。 ‌‌在此基礎上,結合讀者的回饋與討論,後期能夠進一步補充資料整理成冊。

作者:歡歡

05
法律與維權

判決1:試用期3個月滿後又加3個月?違反勞動契約法無效

2021年4月,王先生作為建築設計師與公司簽訂三年勞動合同,初始試用期為三個月。試用期滿時,雙方協商試用期延至六個月。在六個月試用期未滿前,公司竟以不符合錄用條件為由解僱王先生。王先生提起仲裁並訴至法院,要求違法解僱賠償和補足試用期工資差額。法院裁定:試用期有限制,只能約定一次,因此公司是違法解僱。公司應支付王先生相應賠償和工資差額。 讀原文

判決2:保全換崗期間猝死不是工傷?公司訴請取消工傷駁回

劉先生從事保全工作,換崗休息時突然猝死。人力資源和社會安全局(人保局)將其認定為工傷,但保全公司對此提出異議並訴至法院,認為劉先生非在工作時間和崗位去世,不應算作工傷。保全公司的證據主要是劉先生的工作排班和同事證詞。海淀區法院最終認為劉先生的死亡發生在工作時間和地點,其死亡地點未超出工作範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情形,且與同事換崗的間歇並非下班時間。 閱讀原文

06
資源推薦

書籍:《每日的工人階級史》

最近有消息稱,陳某因非法出版而被判入獄一年、六個月,他的出版物包括了《每日的工人階級史》。該書的作者是一個由志工組成的國際團體,他們透過社群媒體、播客、網站和其他方式,分享和傳播工人階級的歷史。他們致力於“讓工人階級的歷史不再被遺忘,而是成為我們今天行動的靈感和指南”,在書中收錄鮮為人知的故事和逐漸被遺忘的歷史,回顧了人民英勇的抗爭歷程。所以《每日的工人階級史》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項運動。書的序言由著名的語言學家、政治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諾姆·喬姆斯基撰寫,他認為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服務,讓我們了解那些為創造更好世界而奮鬥的人們,他們的故事往往被主流歷史所忽視或扭曲」

更難得可貴的是,這些紀念日和工人階級本身一樣,具有多樣性和國際性,不再只是關注歐美工人的鬥爭。書中關注範圍涵蓋了婦女、有色人種、工人、原住民、LGBTQ族群、身心障礙者等各個族群。它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和世界,也能激發我們對未來的想像和行動,為在當下奮鬥的人提供了教訓和啟發。

下載連結

07
圖片故事

9月23日,江西某設計院長語出驚人,要求全體取消週六日雙休,因為薪水是按月給的,每月有30天,不存在週末。這位院長對於勞動法的認識堪稱顛覆性,其奇葩發言瞬間爆火網絡。 來源

08
勞動碎語

「工作五年,一年比一年錢少。」一名餓了麼騎手對財新稱,大環境不好,配送費的時段補貼從0.5降至0.2,以前每天收入曾經超過1000元,現在只能賺到300多塊。一名達達配送騎士也稱,單日收入300元左右,「主要是乾活的人多了,超過了外帶訂單增加的速度。」兩名騎手每天單量均在50-60單左右,每天工作時間13-14小時。

來自《 外送騎士薪資保障再引爭議一線城市收入下滑

我覺得我不能算努力,只能說是拼命在工作。努力總得有個方向,或是說做著點喜歡的事,但我工作只是為了能交上下個月的房租。今年上半年,我沒有一天不在加班,每晚11點多走出公司,隔天9點前又要回來,遲到幾次就沒有全勤獎了。我們不允許請假,每週三是固定的休息日,如果週四休假,全勤就沒了,還要倒扣100,雖然全勤也就多100。如果我上個月沒提出離職,現在不可能有​​時間來聊這些的。我真的熬不住了。

來自《 「我不能算努力,只能說是拼命在工作」

他的工作是加工一些小的零件,這份工作做久了,固定握固件的手指會有些變形,有一塊地方會微微凸出來,凸出來的那一部分,覆蓋著厚厚的一層繭—— “磨出繭是好事,細皮嫩肉的手磨久了會出血。不好幹活。”

取自《 這也太傲慢了…

小貝說,剛開始外送時,她每天都很著急,一上線就像進了電烤箱,怕找不到地方,怕超時。那時她白天送外賣,晚上做夢依然在送外賣,一天夜裡,她已經睡著,男朋友過來親她,被她猛地一把推開,「你給我滾,要超時了」,醒來才發現在做夢,兩人都笑了。

來自《 送外賣的她


本期小報週期(2023/09/12- 2023/09/26)

撰稿:焉識、索修、非洲大蝸牛、歡歡、超64

編輯:非洲大蝸牛


在最後:歡迎訂閱我們

以上是第26期工勞小報的全部內容。我們正在探索將日常的工人資訊定期整理為Newsletter,希望你可以來信(editor@mail.laborinfocn.com )提出建議加入成為志願者,同時也請你多多分享給牆內的朋友們。點擊下方按鈕可以訂閱和閱讀往期內容。

CC BY-NC-ND 4.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