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cthelion1993/ 美術史是研究美術品與時代文化交涉互動下的歷史研究,而當代讀者的閱讀及傳播也參與了美術史的形塑。五丁目期待透過不同形式的短篇筆記,提供關心文化、喜好藝術的各位一個富知識性的生活提案。

【趣闻】惊爆! !年轻画家卖画却遭坑杀!台湾第一起艺术买卖纠纷! ?

(编辑过)

前几天,奈良美智的作品《温室女孩》在Phillips与Poly Auction合办的拍卖中,以1亿3百万港币成交,相当于台币3亿7千6百万元,为画家生涯中第二高价的艺术品。然而,若买家在拍卖结束后却选择不付款会如何呢?受制于拍卖会前签署的契约,若买家不付款,除了会损失押金,还会因此吃上刑事官司。

在现今,由于拍卖市场、艺术展览会、画廊产业的勃兴,艺术交易涉及的层面复杂多元。因此,纷争往往不只是甲乙双方的问题,中介商乃至运送人员都无法置身至外。那么,台湾第一起「现代」的艺术纠纷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在缺乏明确文献史料的情况下,这或许会是难解的答案。不过早在1930年的台湾,就曾发生一起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纠纷。


事件的起源

时间回到1929年的10月,台湾教育会举办的第3回台湾美术展览会,于桦山小学校(今捷运善导寺站旁)盛大举行。此时,来自嘉义的青年画家林东令(1905-2004),在激烈的竞争之下首次入选。林东令早年结识后来「台展三少年」之一的林玉山(1907-2004),并跟随台南彩绘艺师潘春源(1891-1972)习画,而这位潘春源也是后来著名彩绘艺师潘丽水(1914-1995)的父亲。努力习画多年后,林东令终于在1929年以《牛》入选台展。

林东令,《牛》,1929,黑白印刷。 (图片来自台湾展资料库https://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4te_search/index.jsp)
同一年,潘春源也以《牛车》入选台展,比较两人笔下的黄牛,可见老师对学生绘画风格的影响。潘春源,《牛车》,1929,胶彩绢本,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

一年一度的台展,每年都能吸引大批观众前来,如林东令入选的第三回台展,就有多达一万五千余人入场参观。随着台展成为画家们打响名声、吸引买家的展示舞台,画家也会在展场目录上标定价位,供人选购参考。若画作被购买,便会在画作下贴上标签,而此作法已经与现代艺术博览会的形式相近。换言之,或许对林东令这样的年轻画家来说,他们正在藉由展览会、展会卖约等「仪式」,逐渐经历了所谓的「现代性」。

参考另一位嘉义画家张李德和(1893-1972)参展作品的照片,可以看到画作右上角及下方有画作名称、作者、奖项以及代表卖约的贴条。

从当时的目录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一众画家所订定的价格,相较于诸如林玉山、郭雪湖、陈进等早就获取名声的画家开出得100到700圆不等的价码,老师潘春源的《牛车》则标价100圆,林东令《牛》只订定50圆。这价格确实不算高,甚至可说是该展部最低的定价,不过仍等于公学校教师数个月的薪水。

当时的展览目录。 (图片来自〈第三回台展の盛况》,《台湾教育》第329期,1929-12-01,页96-97。)

当时有买家在会场上表示愿意购买林东令的画作,这对出身嘉义中埔乡下、初出茅庐的林东令而言,从中获得的金钱反而是其次,更重要的或许是买家对他的肯定及赏识吧。


事件的经过

这位预定要购买林东令作品的买家是来自宜兰干门的李继富,奇怪的是,他却没有在展览期间进行交易。等到台展闭会后,林东令不得已只好先领回画作。虽说这时似乎有其他的买家有意购买,但年轻且社会经验不足的画家,深怕失信于李继富,于是在12月自嘉义委托「南国公司」,将画作打包后交付宜兰买家手上。

然而问题来了,南国公司宣称此画已交付受货人,但是李继富却迟迟未交付款项,林东令多次寄信询问,却音讯全无。于是,林东令决定诉诸法庭。

1930年10月底,恰逢第4回台展展览期间,《台湾日日新报》汉文版针对此案重点报导。而台日报之所以关注这位年轻乡下画家的买卖纠纷。箇中原因,或许与嘉义出身的报社记者赖子清(1894-1988)有关。赖子清与林玉山等画友相识,这中间或许也有林玉山等人的牵线助力吧。

台日报的报导。 (图片来源:〈台展入选画交买主请代金皆被默杀至今将经过一年间卖主大愤将诉诸法廷〉,《台湾日日新报》,1930-10-30(n04)。)

当天报纸以「台展入选画买主请代金皆被默杀至今将经过一年间卖主大愤将诉诸法廷」为标题夺人目光。内容提到「自昨年十二月七日,宜兰交货后,迄今将阅一年。作家一段苦心,付之流水。而买家虽解风雅,奈公德全无。林氏不堪其愚弄,已决定诉诸公廷」,用字强硬,强化买家的负面形象。显示画家有意透过媒体的力量,造成社会舆论。

然而,虽然报纸提及林东令「大愤将诉诸法廷」,但翻阅现存的法院诉讼档案,却未见此案下落。同一时间倒是另有一起李继富积欠他人财产未还的诉讼案,这是否导致买家无力偿付林东令作品的费用呢?由于这幅画至今下落不明,纠纷的后续我们也无从得知。不过,报纸也在最后向参加台展的画家呼吁,以后在展览期间若有卖约,建议先要求付订金,以免损失惨重。


余论

对今日的我们而言,能从这件可能是台湾现代美术历史中,最初的艺术纠纷事件里获知什么讯息呢?首先,当艺术成为能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纠纷便随之而生,其中可能包含签约、售价、毁损、真伪等种种争执。然而,林东令此次经历的纠纷,是以现代艺术展览会作为买卖的舞台,由于主办方只负责展示,不负责主持交易。也因此像林东令这些甫「登龙门」的年轻画家,可能会因为急于出售画作获取收入与名声,又轻信对方的承诺,导致吃了大亏。不过,画家仍试图运用报纸媒体,激起社会舆论,希望能逼使对方出面。

整起事件由于涉及展览会买卖机制、运送公司、法院、报纸媒体等,的确称得上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纠纷案件。然而,留存迄今的法院档案中,却未能寻见此次事件的相关纪录。除了档案散逸的可能性,有没有可能买家最后迫于舆论压力,与画家私下和解了?而这幅《牛》最后又归于何处?诸多悬念仍待后续进一步的调查。但无论如何,这位初出茅庐的画家虽然遭逢意外,但却未停下脚步,他在1930年再次入选台展,勇敢地踏上自己的现代艺术之路。

1938年,林东令以《莲雾》获得该此展览的特选殊荣。 (图片来源:林荣烨,〈【名单之后】林东令──热爱乡间景色的画家〉:https://www.gjtaiwan.com/new/?p=72945)

※本文同时刊载在Facebook书院街五丁目的美术史笔记粉丝专页,读后欢迎到粉专按赞、订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