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啟章
董啟章

作家、愛書人、家有狐狸和刺蝟

为什么我要用NFT出书?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得以再版,我想特别感谢飞地出版社的老板张洁平和编辑黄润宇、封面设计师柳广成、版画家科长、技术总监高重建,以及许多鼎力相助的朋友。大家的高瞻远瞩和创新勇气成就了这件事。希望我们的实践能够延续下去,不断改进,将来把更多作者和读者带进Web3的共享世界,创造新的文学宇宙。希望能在这个宇宙里和你们相遇!

🦊 购买《天工开物.栩栩如真》NFT书🦔

🦊 收藏本文NFT 🦔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要以NFT书的形式重新出版了。与初版相隔接近二十年,新版文本经过仔细修订,并增加了全新的一章作为序言。大家很自然会问:为什么不用实体书的形式再版?让我假设你是一个主要买纸本书,间中买电子书的读者。我会尝试在一千字内说明我用NFT出书的理由,并且希望赢得你的支持。

先说传统纸本书的局限。无论每个版次印多少本,实体书始终有数量的上限。除非是少数长期畅销的书本,一般著作迟早会遇到销售停滞而不再加印、终至绝版的命运。加上发行和销售通道受到地域、经济或政治因素的限制,令书找不到读者,读者也找不到书。华文阅读群体早已全球化,但实体书的流通却停留在地区化的半封闭圈内。

再说「传统」电子书的局限。你可能会说,电子书不就可以跨越上述的障碍吗?某程度是可以的,但现有的电子书的主要问题是,读者购买的只是取得权(accessibility),而不是拥有权(ownership)。你买的电子书其实不是属于你的,而是电子书商的。如果电子书商有一天不再经营下去,你购买的全部电子书都会化为乌有。电子书也必需使用相应的阅读器,而且不能传阅,变相阻碍了书本的流通。书本被锁在供应商手中,情况比纸本书更封闭。

无论是实体书还是电子书,在「作者—出版社—发行商—销售商—读者」这条链上,发行和销售占去了不成比例的收益,并拥有操纵市场的巨大力量。作者的收入微乎其微,出版社惨淡经营,而读者的选择权也受到限制。我们需要对作者、出版者和读者更公平的机制,而在当今网络技术高度普及的情况下,作为中介的发行和销售不再是必然的环节。省去印刷、运输和库存成本,加上兼任销售管道的收益,令作者和出版协作者(策划、编辑、设计、推广、技术支援)的分润增加,除了对创作方是重大支持,读者付出的金钱亦更用得其所。

所谓的Web3没有标准定义,但其中的一些元素,很适合用来理解NFT出版模式。一、去中心化:不受市场建制的操控(大型连锁书店和网上平台、电子书出版商、发行商),取回经销主导权,但书店(特别是独立书店)的角色没有消失,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只是不再处于垄断地位;二、点对点接触:作者和读者直接交易,出版社成为协助作者而不是代理者的角色(一般NFT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DIY流程铸造,但书本还是有赖出版社的专业支援,才能完善阅读体验);三、社群建立:作者和读者建立直接联系,可以组成读者会举办后续活动,或者空投额外的礼物,形成一个更紧密的群体。

NFT书和「传统」电子书有两个重大分别:一、读者能够真正拥有电子文本,可以用任何相容的软件存取及阅读ePub或pdf档案,不受特定阅读器和供应商的限制。二、NFT书在区块链上进行注册和认证,每一本都是原创和正版的数码资产。区块链是通过密码学和共识机制建立的去中心交易系统,它具有公开透明、无法删改、难以攻击和干预的特性。而所谓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代币)是一笔无可替换的元资料。 NFT书,就是在NFT上加入电子书档案的一种复合形式。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每一本NFT书,同一著作的内容虽然相同,但版本资讯都是独一无二和无可复制的,因而具有珍稀价值(收藏和转售)。这一点和传统纸本书相似,但NFT比实体书更持久、更难以毁坏和失散,也更方便传播。

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请原谅这欧化句),是我对区块链和Web3的期盼。去中心、点对点、自由自主、由下而上、共识机制、社群共治等,这些动听的理念并非空话,而是一直由一群富有创意和愿景的人所实践,在摸索和改错中步步前行。从中本聪在2009年创造比特币,到2015年以太坊成立,以经济诱因支持数码共同体的运作,区块链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我深信这项发明会为陷入困局的人类社会,开出一条通往自由开放的道路。只有拨开对密码货币和NFT投机炒卖的迷雾,我们才能看到区块链的真正面貌,以及它为我们带来的可能性。出版NFT书,是我对未来投下的一票。

这篇文章比原定超出五百多字,我希望多出来的部分,可以令你改变心意。

🦊 购买《天工开物.栩栩如真》NFT书🦔

🦊 收藏本文NFT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