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崇銘
鄒崇銘

鄒崇銘個人網站|我城的鬱悶:https://chowsungming.com/ FB & IG: Chow Sung Ming 電郵:info@cchowsungming.com 出版自主|Likecoin |Writingnft

《阿妈》,中生代香港女性的启示

中生代甚至继后的妇女,在面对「家庭事业两难」之下,仍无可避免需要作出沉重的牺牲。男性或许早已游走在大湾区,并充分体验到内地经济起飞的魅力,女性则只能困身于家中的四堵墙之内。一旦不幸如剧中的余美鳯(毛舜筠),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中老年危机。

最近忽然注意到身边不少中生代女性(姑隐其名!),年龄大都已届65岁以上。她们曲折的人生经历,令我觉得十分感慨,并发现甚为值得千禧后的新生代参考。

这批属于战后婴儿潮的一代人,曾共同经历了香港经济的起飞;但由于流动机会的高度不均等,以至大部分人未能充分一展所长,取得相应成就。 「投入高,收成低」,大概正是这一代人的集体写照。

通过教育达至社会流动?

关于香港奇迹、或可称作「狮子山下神话」的重点,在于通过个人努力达致向上流动。约在50、60年前,工业化发展创造了大量机会,令香港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整体社会财富和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成就了一个全球的经济奇迹。刻苦耐劳和勤俭拼搏的精神,遂成为这个神话不可或缺的必然部分。

众所周知,作为香港奇迹的另一面,是港英政府的高度不作为,让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民间迸发灵活开放的多元动力。然而神话之所以是神话,当然亦有它加以忽略、甚或是故意歪曲的成分。同样众所周知的是:政府早于1950年代大规模介入公屋兴建,以及工业用地和新市镇的开发。到了1980年前后,公营医疗服务和九年免费教育,亦已全面推展并覆盖各阶层(详见:〈承认「大政府」,妥善对待它〉)。

各类公共政策和资源的普及发展,却绝不意味它们便会较公平的分配。特别是以教育机会为例,在1990年代大学学位大幅增加前,有幸进入中港两大的精英,只有不足适龄学生百分之二。即使是其他大专和文凭进修途径,亦远较现时少得多。那年代同时亦是香港出生率的高峰期,几乎每个家庭均有成群儿女,升学机会往往会被留给儿子,女儿则为帮补家计而需及早投身工作。

已届「收成期」又如何?

这正是我所看见的、不少中生代妇女的相似经历。她们的学业成绩其实一点不低,但为了支持兄弟继续升学,遂被迫提早放弃升学机会,齐齐进入工厂当打工妹去了。然而好景不常,自1980年代开始香港工厂大量北移,不少妇女遂失去工作的稳定性,多年来一直面对「就业零散化」的压力。此外亦有不少妇女早早嫁人,负起另一家庭岗位上的重责,不问可知,这同样不利于她们的经济自主。

事实上,观乎近期大热的电影《阿妈有咗第二个》,在异常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无论是中生代甚至继后的妇女,在面对「家庭事业两难」之下,仍无可避免需要作出沉重的牺牲。男性或许早已游走在大湾区,并充分体验到内地经济起飞的魅力,女性则只能困身于家中的四堵墙之内。一旦不幸如剧中的余美鳯(毛舜筠),遇上不负责任的丈夫出走,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中老年危机。

因此,即使大部分中生代女性已届「收成期」,在回顾前半生之际,可能发现营营役役几十年,能够换来却所余无几。她们花了毕生精力培育子女,现在或能看见子女成材,并在子女的供给下衣食无忧;但她们仍总是每天唠唠叨叨,抱怨这样抱怨那样,仿佛物质生活的改善总是不能带来满足——原因无他,她们从来都无法获得经济和生活上的自主和满足。

反过来说,能够像余美鳯般享受「迟来的春天」的,又有几人?

对香港新生代的启示

共同经历集体向上流动和成功,尽享二十世纪末的时代荣景,乃是战后婴儿潮的一贯神话;但箇中「生不逢时」的配角及其际遇,却又得到多少人的注意?况且堪称「生不逢时」的,当然远还不止中生代的女性;事实是来自不同世代的香港人,尽皆只能充当少数婴儿潮精英、至今主宰香港命运当权派的陪衬品。

时间很快已经来到1990年代,在大学学位的大幅扩充后,新生代不论男女的升学机会均大增。但和中生代妇女的处境几乎完全相反,升学机会的极度充裕,却反过来造成了学位大幅贬值,手执一纸文凭无法成为向上流动的保证。 「学历高,成就低」,遂成了这一代人的集体写照,吕大乐「上位论」的主要背景。

想深一层,无法借教育爬上职业、以至置业阶梯,固然是年青人怨气的主要来源;但物质生活的改善,却不意味他们就能得到满足。和中生代妇女几乎如出一辙,他们虽然普遍拥有更高学历,但由于整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婴儿潮既得利益窒碍社会进步,令新生代无法找到一展抱负的机会。他们或许仍能通过家庭支持,维持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就无法获得经济和生活上的自主和满足。

对于近年Mirror的异军突起,成就了香港流行文化新的奇迹,政治环境欠缺出路固然是重要背景。但我却深信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以至大部分人难以学以致用、发挥所长,才令Mirror作为成功「追梦」的典范,能对他们构成如此巨大的冲击。就正如《阿妈有咗第二个》中的方晴(姜涛),原是出身屯门的茶餐厅「外卖仔」,却能借着演艺天分突破自我——难道这不正是当下香港最欠缺的神话吗?

这大概亦可充分解释,为何追星一族的覆盖范围,竟能同时遍及新生代(不论男女)和中生代(妇女为主)。

——原刊于《 香港01 》,2022年9月14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