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ody
nobody

匿名。nobody。

《史記(列傳)》歷史人物都是怎麼死的? 【統計02】老子韓非列傳

韩非子著《说难》而死于游说,被李斯姚贾陷害,服毒而死,死于秦。关其思死于君主面前,看破又说破,明确了群众预期,郑武公掩饰其军事目的处死关其思,以纠正群众预期。

老子韓非列傳主角有老子、莊子、申子、韓非子。其中韓非子死了。該篇還引述了《韓非子》部分內容,《韓非子》記錄了一個歷史人物死因,是關其思;另外,彌子瑕的故事也實在精彩,雖然彌子瑕沒有死,但是只能像狗一樣。

1、韓非子

韓非子是韓國的貴族公子。有人把韓非的書作傳到秦國,秦王見了《孤憤》《五蠹》這些書認為:“我要是能見到這個人,交流一下,就是死也不遺憾了!”

李斯說:“這是韓非子撰寫的書。”秦王因此立即攻打韓國。韓王開始並不用韓非,待到形式緊急,才遣韓非出使秦國。秦王感到驚詫,韓非未被信用。

李斯、姚賈告秦王:“韓非,韓國貴族子弟。如今王欲吞併諸侯各國,韓非到頭來還是為韓不為秦,這是人之常情。今王不用之,在秦國留久再回去韓國,這是秦國自留遺患,不如以過法誅殺韓非。”

秦王以為是,下吏定罪。李斯派人給韓非子送了毒藥,叫他自殺。韓非想要見秦王,自陳是非,但是不得見。秦王之後後悔了,派人赦免韓非,但是韓非已經死了。

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驚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2、關其思

鄭武公打算攻打胡國,反而把自己女兒嫁給胡國君主。商議國是時,問群臣:“我打算用兵,可以攻打誰呢?”

關其思回答:“胡可攻伐。”

鄭武公就把關其思殺了,說:“胡國,兄弟之國也,你說要攻伐它,是何居心?”

胡國君主聽聞此事,就認定了鄭國君主是自己的親人,而不加防備。

鄭人趁機偷襲胡國,取之。

關其思作為說客,其預見觀點都是正確的,韓非子對此評價,非知之難,處之難。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乃以子妻之。因問群臣曰:“吾欲用兵,誰可伐者?”關其思說:“胡可伐。”乃戮關其思,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而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此二說者,其知皆當矣,然而甚者為戮,薄者見疑。非知之難也,處之難也。 ----司馬遷摘錄韓非子《說難》

接下來還有一個小故事,彌子瑕雖然沒死,不符合統計死亡的歷史人物的原則,不過很有趣,摘錄整理。

3、彌子瑕

彌子瑕被衛國君主寵愛。按照衛國的法律,偷駕君車要受到斷足的刑法。

不久,彌子瑕母親病了,有人連夜告訴他,彌子瑕就詐稱君主命令乘車而出。

君主聽說了讚美他:“多麼孝順呀,為了母親病故竟願犯斷足之罪。”

與君主同遊果園,彌子瑕吃到一個甜的桃子,沒吃完獻予君主。

君主說:“真是愛我呀,忘其口而念我!”

等到彌子瑕色衰,衛君也就疏遠了。

再後來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說:“就是那個詐稱我令駕我車,把吃剩下的桃子給我吃的那個人。”

彌子瑕結局如何,明代名臣劉伯溫《鬱離子》記載了一個結局,無論真實性如何,至少反映了劉伯溫及其官宦階層長期以來的價值觀。

一次,衛靈公鞭打了彌子瑕,彌子瑕三天沒敢來上朝。衛靈公很擔心,問子魚,彌子瑕會怨恨自己嗎。子魚說,彌子瑕就像豢養的狗一樣,怎麼會怨恨主人呢。

現代人有個觀點,就是同性戀,尤其是男同在中國歷史上很常見,“斷袖餘桃”被拿出來當作論據,其實中國歷史上的同性戀更多是指男寵,像狗一樣被豢養大概就是最好的結果。

昔者彌子瑕見愛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至刖。既而彌子之母病,人聞,往夜告之,彌子矯駕君車而出。君聞之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而犯刖罪!”與君遊果園,彌子食桃而甘,不盡而奉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彌子色衰而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嘗矯駕吾車,又嘗食我以其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前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至變也。 ----司馬遷摘錄韓非子《說難》

司馬遷把老子、莊子、申子、韓非子放一起意圖也著實明顯。把張愛玲對伯夷叔齊的評論延續到了第二篇依然非常有穿透性。這大概也是司馬遷看破不說破的把列傳第一篇定為《伯夷叔齊列傳》,第二篇定為《老子韓非列傳》的原因。

逆天而行要有骨氣。越是叫你別哭,越是要哭得嗓子沙啞、兩眼紅腫為止。如今回想起來,倒像是什麼前兆,凡是不願隨波逐流的人都要耐得住那份寂寞。 ----《易經》張愛玲
吸煙室裡拿的另一本書上有胡適博士的論文,文中闡述老子是商亡後遺民之後。商朝覆亡之後,宗室利用古老傳統與祭祀的知識謀生,之後父傳子子傳孫,極力迴避當朝的耳目。伯夷叔齊死後若干世紀,他們的後人老子教導世人這支宗族的求生之道,不斷告誡世人心懷驚懼,貼牆疾行,留心麻煩。陰陽不歇的衝突中,老子顯然相信陰是女性,多數時候弱能勝強。琵琶心裡想老子確實是勝過了孔子,雖然官面上推崇的不是老子。民族心理上多的是老子而不是孔子。歷史上天災人禍頻仍,老子始終是唯一的支柱。 ----《易經》張愛玲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