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winTsai
ErwinTsai

1985年生,台灣人 2019年11月開始嘗試創作的生涯,練習每日創作1000字以上的文章,原本希望可以持續一年,看看會發生什麼改變。 雖然只做到了三個月,但自己確實感受到變化,那是文字的靈魂在內心已萌芽。

倒数17周时间变多了,却乱了

工作上较能够取舍,是因为被割舍的东西不是自己想要的。但生涯上的规划却都饱含着个人欲望,反而让我扭捏犹豫了不少。

这周开工,好像轻松了不少,虽然需要恶补代理期间耽搁的工作,但掌控自己的事情还是容易得多,毕竟是自己的舒适圈嘛。

这周做二休三,连同假日就成了做二休五,很满意这样的比例生命就该花在值得浪费的事物上

如果没办法一气呵成的割舍,那就让时间慢慢的把脱不掉安全感慢慢的剥离,坏处是像是把皮肤上的胶带慢慢撕掉一样,看他一根一根毛拔起会痛,好处是可以慢慢来,给自己更容易去做的理由。


撕掉就好了吗?没有后遗症吗?

有的慢慢地显露出来了就不谈原本的担忧的经济问题了

以往在工作上,因为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所以总是需要告诉自己,排出优先顺序,把不重要的事情排到待办事项中,眼前只专注今天决定要做的事情,而且最好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所以我一直在练习,练习如果访客来了、接到电话、突然想到什么事情,都要试着先把眼前他人的需求排在当下以外,不仅要克制自己想立刻处理的欲望,还要养成做纪录的习惯(不然当下不处理,事后也是忘记)

如果你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时间,别人也不会尊重你的时间

我很喜欢这句话的精神,说的是如果自己常常允许自己随兴投入在他人的临时要求,别人当然就以为你是一个很好打扰的人,可能赢得办事效率快速,有求必应的美誉。而如果经常电话找不到人,拒绝当下他人的需求,告知当下无法处理,久了别人就会对你有个印象,『找他帮忙、做事,需要排队』。

同样是被贴标签,但后者的标签普遍上的观感是不好的,给人的感觉是难相处的,而前者是和善的,与众人更容易贴近的,但我会把后者,视为他人开始尊重自己的时间的结果。

没错,在工作上,我逐渐地实践自己理想的工作模式。

但当生活型态开始转变时,不在办公室的时间变得更长时,
原来我的本性习惯还是原来那个样子。
我让一堆自己想做的事情塞入自己的生活计画中,
搞得自己又在时间的压力之下变得像无头苍蝇。


因为不时处于紧绷状态,从而更容易在取得空闲时堕入一些大脑刺激诱惑(滑手机、脸书等)。

而因为想做的事情多,

安排自己学网页程式、学摄影、学社群经营、学google analytics、学英文、阅读、写文章、写心得、学亲子活动等等...

无法专注一件事情(明明知道专注带来的力量更大),

也导致了做不好任何一件事情的感觉。

试着厘清自己的思绪、规划,

写下自己的be、do、have,搭配韩第的三种组合工作型态。

其实以往自己就有这种问题,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大概两到三个月,我大概就会又开始觉得自己的人生规划开始混乱(大概就是因为熵增定律吧!)。

所以必须偶而刻意去拨出时间重新整理一下心智图,光是这两年下来,就不知道换了几个版本。虽然大致上的项目都相同,但归根究底,自己在工作上较能够取舍,在自我的生涯规划上却难以选择,除了我发现,因为被工作时间排挤、还有带小孩,所剩的时间不多,想像的空间也不多,被迫做出最精简的抉择。

但自己生涯规划归根究底仍然是个混乱的价值观体系,可能加上自己是个拥有极度不安全感以及欲望的内在,一但时间开始变多了,能做的事情多了,也加上离职前的焦虑感,发现时间规划根本就开始大乱了,而且无法拿捏事情的重要顺序,我其实还是跟以前一样,容易分心,难以专注。

工作上较能够取舍,是因为被割舍的东西不是自己想要的但生涯上的规划却都饱含着个人欲望,反而让我扭捏犹豫了不少

该怎么做,还是持续的在考验自己的智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