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M編,接案編輯,分享與編輯有關的事與其他。 「為乾旱流淚,為涼夏可能欠收而不安踱步,即使被人說自己一無是處、沒人讚揚,也不以為意。我想成為,這樣的人。」宮澤賢治 頭貼 by lulljevic 個人網站:https://editorstw.com

从Readmoo读墨2021年度百大畅销书看电子书价

撷取Readmoo读墨的2021年度百大电子书畅销榜数据,比较电子书价格与纸本书价格、页数及字数之间的关联。

连续看了几年图书排行榜,有启发、也有辛酸;有斩获、也仍有举棋不定的惶惶不安。销售排行榜与分析,在一年的结束,描摹了某种读者的剪影,也随着时间流过,逐渐歪斜。新的一年又即将开始,仿佛又进入了新一座漆黑的迷宫,继续汲汲营营于寻找读者的身影。

但这一两年「数位出版」的浪花高高打起,其中电子书新书出版铺天盖地,许多新书与出版社都走向「纸电同步出版」,已经有一大批读者的阅读习惯从纸本转向电子,新书出版,他们最关切的总是:「有没有电子书?」而我也在今年成为这批读者群的一分子。在试用公司的电子阅读器一年多后,今年也正式购入自己的电子阅读器,投入电子藏书的怀抱。

因此今年就不看相对传统的博客来年度报告,而来瞧瞧2021年的Readmoo读墨百大畅销书排行榜

撷取自Readmoo官网

这几年各家网路书店的年度百大排行榜公布后,也都会配合交出年度阅读报告,其中的细节也是越做越细致。由于大部分数据掌握在平台手上,从公开的排行榜资料上能数据有限,因此对「电子书读者形象」描绘有兴趣的读者,建议可以直接查看《Readmoo 2021 年度阅读报告》

而我每年观察排行榜,始终最感兴趣的还是「书价」问题。

电子书是怎么定价的?

电子书的「实售价」往往与纸书挂钩(除非是E-only出版),而在去年即针对电子书价格问题,有过一阵短暂的讨论。起因于资深出版人何飞鹏于领取第44届金鼎奖特别贡献奖时致词论及「电子书售价过高」一事,引起出版界议论。何飞鹏指出「电子书应降至纸书定价五折」才对读者有吸引力。

关于此事的讨论(可恶,当初我没有跟上),以雅言文化创办人颜择雅的这篇脸书、宝瓶文化总编辑朱亚君的这篇脸书、以及前卫出版社主编A编的鸣人堂邀稿最具代表性。

朱亚君总编认为电书以纸书定价的六折较为合理,「对作者、出版社在利润上都不会被压缩,也不用贪心要多赚」;而颜择雅则直接挑明反对何飞鹏主张要低至五折的看法,认为电子书会令「纸本再刷速度减慢,绝版速度变快,印数减少,单位成本上升,定价就必须提高。纸本书绝版,版权就无法续约,电子书还不是要断版? 」而这三篇文章皆指出重点不是定价高高低低,而是出版社要如何做出吸引新一代读者的内容。

而目前的电子书价格实际上是多少呢?我直接统计Readmoo年度百大的数据,比较纸书与电书的定价,平均即为纸书定价之「七折」

平均电书折扣:70%
最低折扣:89%(《红眼日常:红眼意外调查公司番外集结本PART1》)*罗曼史最高折扣:39%(《蓝色时期(1)》)*漫画

而实际上在排行榜上亦多达72本电子书定价即为纸书定价7折。因此以实际状况而言,当前大多出版社即锚定电子书价格为纸书之七折。但这个折扣空间还有没有再往下调度的可能性?在当前新书出版即79折、69折,甚至在momo购物网常态性「满额66折」的情况下,经常有纸书售价比电书售价还要低的情况。这回过头来影响了电子书同样受到折扣战影响,出版社同样必须让电子书不时有活动折扣,让电子书价再往下探才有竞争力。

Readmoo平台揭露作品字数,让出版品显原形

而今年我综整Readmoo排行榜,尤关切的更是书价与内容的关系。在过去纸书的时代,书本定价与「页数」息息相关,各品类书籍往往有一个每页多少钱的定价区间。相关的讨论可以参看我在去年写的〈2020这疫年的阅读气象:看博客来与诚品的年末报告〉中的平均每页定价率。而我们在比较书价时,往往就是据此为基础,越厚的书越贵。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纸本书有「膨风」的现象出现。明明字数并不多,硬是要凑到三百多页,缩小版心、拉大行距、放大字级者所在多有;抑或选择较厚的内页纸张,让两百多页的书看起来跟别人三四百页的书「一样厚」 。各类「撑书页」也一并「撑书价」的情况层出不穷。

而这些书一旦电子化,与纸张、页数脱钩,字数明明白白地公开,也让人值得重新思考书籍定价的方法。

来自Readmoo百大畅销书综合榜数据

我统计这一百本电子书畅销书的售价与字数,平均每本书长度为十五万字左右(中位数书籍为十三万字);电书售价平均每千字2元左右。

然而我们再细分这一百本电子书,发现其中只有28本为华文书、其余72本皆为翻译书

那么我就好奇,如果个别去看华文书与翻译书的平均每千字定价,是否又有差距:

单就这一百本之中的华文书vs.翻译书而言,华文电子书平均每千字售价为2.56元;高于翻译电子书的每千字1.9元。


当然这一百本畅销书有厚有薄,字数有多有少,因此我以「平均每页字数」及「平均每千字价格」两个作为指标,综合评比这一百本书。

平均每页字数最少前十名:
平均每千字价格最高前十名:

在这两个指标的前10名中,就有8本重复:《老派少女购物路线》、《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俗女日常》、《我毕业五年,用ETF赚到400万》、《高敏感是种天赋》、《我想看妳变老的样子》、《火来了,快跑》、《灰阶思考》。

这12本书中,就有9本是华文书,也与前面提到的华文书价格较翻译数价格为高一致。而有6本是「励志成长」类型的书(其余文学小说3本、商业理财2本、社会科学1本)。

但我们可以就这样判断这几本书就是膨风书吗?并不是。第一这几本书都是畅销书,且依据Readmoo读者评分而言,这12本书平均为4.5分,也有一定的品质保证;第二则是不同类型的书有不同的定价逻辑与目标读者,比如实务操作型的商业理财书往往字数较少(多表格、图表),但资讯如若符合当下读者所需、精练、含金量高,书价稍微高一点也是能为消费者接受。

然而透过揭露的字数、纸书定价、电子书售价,消费者可以更透明的判断一本书的内容扎实度与长短。而透过电子书平台的大数据演算,应当也可以得出平均每位读者读完一本书的时间。我认为Readmoo的确可以在商品页面直接揭露这项资讯,供读者评估看完一本书要花多久时间、内容是软是硬。

平平都是三百元,有的书可以读好几周;有的书翻几个小时就食完,这也值得读者评估。

那再反过来看看:

平均每页字数最多前十名:
平均每千字价格最低前十名:

反过来看,重复的书则只有四本:《应许之地:欧巴马回忆录》、《筷:怪谈竞演奇物语》、《13·67》、《穷查理的普通常识(增修版)》。而两个指标加起来共16本书中,多达14本为翻译书,其中6本为文学小说、4本商业理财、4本社会科学、2本自然科普类。

以文学小说为大宗,这也符合我们一般印象中小说字数多、较为便宜的印象。


这样的统计能带来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呢?

在电子书破开页数概念之下,「出版物」该如何定价值得重新思索;然而难道「字数」就可以变成另一种衡量价格的标准吗?其实也不尽然如此。最终一书值不值得一个价格,依旧端看书籍内容的品质优劣而定。

但是在纸书、电子书同步出版的当下,两者环环相扣,尤其正如颜择雅总编所述,电子书造成的排挤效应,使得版权书更可能面临无法再刷、续约进而绝版的情况。与纸书依傍出版的电书,经常作为锦上添花的附加产品,一切仍以纸书的编排、设计为主,因此电子书的价格跟着纸本书的价格走(据此打个七折)。但是纸书的价格又是根据页数、印刷成本而定,因此也就会发生电子书内容短、价格高的情况。

如果是刻意为之的安排,那我们可以客观评断他的内容值不值得对应的价格;但如果是在纸书企划阶段,就有意为之的拉高页数与定价,则在电子书话就更不免显得浮肿充数。

然而,我们再回头看看书价「平均每千字2元」,是不是让人觉得吊诡的低呢?难道内容真如此廉价?

电子书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抛开物理的形象与局限,可以更专注于创作者提供的「内容」本身。抛开装帧、编排、印刷等等杂讯,单就作者创作的文字、整理的资讯、提出的新知,难道有比付费讲座要低、线上课程要差吗?

反而,正因为在过去的出版黄金年代,大量印刷的出版量,「著作」作为具体的「纸书」,而只被视为某种工业化的产品,透过大量复制而降低了本身的价值。然而「智慧财产」适合被这样低估吗?

在出版量崩跌,印刷量降低导致书价节节攀升的现在,透过电子书带来突破形式的局限,我们可以更聚焦在内容的本质:他的价值并不取决于用多贵的纸、用多美的封面设计、甚至印多少本。因此电子书价格实际上不应与纸书价格,也不应与字数挂钩而论,他或许可作为一种参考,但更「现代」的定价法,反而应该是从内容本身估价。以这个角度而言,无论电子书还是纸书的价格都应该要再上升,而且是因为「他值得更高的价值」。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