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赫
阿布拉赫

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这件事都一做十年。这种癖好曾引起有司关注,后来在Matters的活力一落千仗。但仍然在记,不在这里,就在那里,而且一想到有人会因为你的记录害怕,就更觉得这记录的价值。我会继续。

鬼節亂彈

我是來了成都,才知道有鬼節這麼個東西的。每年八月中旬,夜晚出門或回家的途中,總能看到路邊樹池裡燒紙的人,或是人離開後還在燃燒的香燭。而早上,如果起得早過清潔工,那就還會看到散落在這裡那裡的一堆堆灰燼。

但像我媽這麼孝順且熱衷於這種事的女兒,卻從沒在這個時節叫我陪她去燒過紙。我也不記得老家有過鬼節的習俗。但我不敢斷言,因為我此前也不太記得老家有過清明的習慣,後來問我媽,我媽說要啊,清明都要上墳的。我沒上過,可能是因為我爹從不干這事,我不用被拖著一起去。

昨晚向我媽求證鬼節,這次證明我所記非虛,老家果然是不過的。但有另一個類似的日子,是十月一。我媽年紀大了,很多事情容易搞混,他把農曆十月初一和國慶節就搞混了。我說不應該啊,國慶祭祀不吉利,我黨知道了要禁止的。她堅持說十月一和國慶連著的,還說有一年連起來放了十天的假。我就知道,她把中秋也攪進來了。

我本來沒意識到中元節臨近。有天晚上跑步,在公園裡繞了兩個圈也沒見幾個人。後來回家經過一片漆黑無燈的區域時,看到周圍零星幾枝火燭,突然想起來,鬼節!我很怕鬼的,頭皮一陣麻,趕緊拿出手機打開手電,四下里晃晃。走到燈下,往常那個地方應該也有很多散步遛狗的人。但那天只有一個城管模樣的男子站在路口,身邊放著一輛共享單車,單車的前框裡,放著他的製服帽。這幾天成都秋老虎做祟,晚上的氣溫也在三十度左右。他穿著長褲,一邊踱步,一邊用一張紙搧著風。我心想,以前在老的香港電影裡好像見過穿短褲的警察,多好,為啥不普及呢?一家三口溜達過來,有人提著個袋子。過一會兒,聽見背後的城管喊話:這裡不准燒紙!轉身看,果然,我沒猜錯。那是一個近於荒郊野嶺的所在,第一次在那裡看見城管。他是被鬼引來的,想想還有些好笑。再轉念,十月一的時候,我媽讓我帶她燒紙,這裡不能來,我該帶她去哪裡?

倒退幾年,我是堅定支持路邊不應該燒紙的,因為真講道理,這封建迷信,沒意義嘛,又污染環境,還可能引起火災。但現在漸漸有些變化,老年人們被快速拋下,能掌握的事情日漸消失,他們需要那種方式寄託哀思。如果我們像日本、台灣那樣,到處是廟,誰又想在路邊燒呢?

Google了一下,七月半的中元節和十月一的寒衣節,果然是有些南北差異。中元節多流行於南方,而寒衣節多流行於北方。

據百度百科說:

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複生之數。 《易經》:“反復其道,七日來复,天行也。”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復生之局。 “七月是個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數的周期數。古人選擇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

《聖經》裡,“七”當然更是個不一般的數字,上帝造人,第七天也要休息。

不知道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在氣象或者天體運行方面確有其特殊之處的實證,亦或者是《創世記》的作者偷看過我們的《易經》? (據說《易經》成書年代早得簡直無法追溯了……)

說回來,為什麼七月半,也就是中元節或者盂蘭盆節在南方比北方更盛行,我找到知乎一個答案,說:

解放後新社會的基層改造從東北和華北開始,一切舊習俗都被掃蕩乾淨了,不是南方重視傳統,而是北方曾被連根拔起。

這肯定不是標準答案,但我相信它是標準答案的一個側影。如同盂蘭盆節這個名字,我初見是在東野圭吾的小說中(具體哪本忘了),以為是純日本的節日。直到最近,才知道在香港和台灣,都是有這個稱呼的。而在中國大陸,可能它做為佛教名稱在小眾群體中仍是存在的,但在大眾認知裡,已經基本消失了,和那眾多被連根拔起的寺廟一起。

至於北方為什麼更流行寒衣節,那就很有可能和季節有關。十月初一,天氣漸寒,人要換季,鬼也要加衣。我媽以前燒紙時總念叨,說她不孝順,比不了我姨,每年給老人做各種紙糊的衣服被褥,她沒怎麼做過,只會燒買來的紙錢。

傳統文化里,確實有很多糟粕。比如中元節,它的核心指導思想是“孝道”。我就很不喜歡這個詞,而古人祭祖,也不是因為思念祖先,更可能是一種社會活動,維繫宗族這種政治組織形式。現代人,漸漸沒有了祭祖的需求,但“悼亡”是永恆的話題。 “悼亡”也是更現代語境、更普世的情感。真正的文化傳承或者發揚,是該隨著時代演化的。很多年以後,我想也沒有人需要在路邊燒紙了,可惜的不是這個,而是那些本來會熠熠生輝的東西。像是《Coco》裡讓全世界認識到的墨西哥燦爛的“鬼”文化,在中國,本來也是燦爛的,但因為被連根拔起,可能從此沒有輸出的希望了。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