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jamin
Benjamin

新人工程師,偶爾分享工作心得(預計?

面试期间注意到的事

用国文来形容,学校的专案就像是写作文,也许有限制方向和主题但是具体作法自行决定,从零开始写到结束,且篇幅不会太长;业界的专案除非从零开始,否则绝大多数的开发是有现行程式可以参考的,就像照样造句一样,虽正常答题却可能对于整体的原理和结构不甚了解,却当成自己持有的技能,等到脱离原有的专案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前一份工作学会并实用的JAVA,得到不少公司的主动联络,工作内容全是关于JAVA开发的,这里再次感谢前公司的栽培。

面试时不免俗地会被问到几种常见问题,像是为什么离开前公司、介绍一下做过的专案,期望薪资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技术类的问题,这边才是重点。

除了介绍以前使用过的技术之外,面试的工程主管也会针对该公司对求职者程度的期望提出技术问题,可能是情境题(ex: ...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怎么设计?成本的考量是如何?是否有闲置资源?),或者是对程式语言底层知识的了解(ex: 你现在宣告一个global或local变数,他会存在memory还是register?这问题被问的当下傻眼没办法回答)

上面那个关于程式语言的问题不会也不用特别紧张,面试之后仔细想想前公司非本科出身的主管和同事,不知道这种东西也能在业界活得下去没有问题,就像该面试官自己说的「这种事不会也不用道歉什么的,这是每个人着眼点的不同,我只是想知道面试的对象对自己使用的工具了解到什么程度而已。面试就是这样的过程。」

另外再特别感谢一下这段期间第一间面试公司的人资,给了不少关于面试表达自己的建议,这里也分享一下:「建议自我介绍可以更充实一点,不要太简单地带过。像是你说服务是架在云端的,那么开发过程中有做过哪些功能使用了哪些服务,有什么心得......把这些都讲出来可以让人更印象深刻。因为你可能面试经验不多所以不知道怎么讲也是难免,我刚好有看到就跟你提一下。」


我的面试行程大概持续了两周,因为大多数面试的公司都采用线上的形式,因此可以排得比较密集,甚至有过一个下午面谈三次的纪录。在这样不断的介绍,提问,被提问的循环之中,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对知识的掌握不如自己原本想像的踏实。

我的开发过程每次都是接一个完整的需求,资料库新增资料类型、企划书写的相关商务逻辑检查、对外开放的api接口结构设计,以及其他单一执行的程式。不小心会觉得自己做过这样的东西,能解释其原理和实作的过程就代表学会了,但是在没看到的部分其实有不少前人留下的,将琐碎重复的部分先行处理好,让团队开发更顺利的共用部分,当某天试着自己尝试把功能重现出来就可能碰壁。

学校的专案和业界的专案,除了规模大小和需要考虑实际使用情境到多细部的程度之外,我认为最大的差别是通常不会从零开始参与,因此降低了团队的开发难度,但也可能少学了不少东西。

有人说「不要自己造轮子」,这是因为别人做的轮子更好,除非你的本行就是要设计轮子,否则省下了轮子的研发成本又能做出好的产品,何乐而不为?

那么学校为何要教轮子怎么做呢?不是不用自己做吗?
不用自己做轮子和不会自己做轮子是两回事,后者可去不了其他领域,没有人先造轮子就只能避而远之了吗?前者有更多的选择。

我的情况可能有点像这样,不过面试期间也来不及再准备了。

因此在发现问题之后,预期面试官可能问什么问题该怎么回答,将自己的程度真实表现出来。不会的部分就直说不会,由面试公司判断是否适合。

同时也关闭了公开在网路上的履历,面试对象暂且现在这些公司就好,如果都不理想就花一个月的时间把自己缺少的技术补足再重新出发。

我在2021.9.22前后做出这个决定。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