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子鴿
【雜談】文本的真假界線
當你闔上一本散文集書封,深受書中小人物的悲歡喜樂而感動,甚至不平、落淚,最終發現全是小說情節,你會生氣嗎?大多數的人會吧,因為自覺遭受欺騙。散文、真實事件的分享可不同於虛構小說,我們期望在書頁中照看社會的真實樣貌,感受不同人生,然而你只是讀了一本為搏銷售量而書寫的謊言,這就是條子...
條子鴿事件反思,編輯要投入到什麼地步才能算是負責呢?
最近寶瓶文化出版因條子鴿杜撰經歷風波,下架《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一書,激起網友留言討論。寶瓶文化的聲明中提到:「因寶瓶為一個民間公司,沒有公權力去調閱文件、侵犯個人隱私,在雙方(都有著公權力背景的雙方) 任一造拿出直接證據之前,我們不能、也沒有權力隨著網路風向、媒體具名或不具名的片面爆料,去判定任何一個人的罪行。
條子鴿事件的反思|編故事、賣慘為何別人願意買單?
想要被看見有什麼撇步跟眉角呢?
作者崩壞,出版社該負什麼責任?
在這個時間點發文,讀者應該毫不意外我要講的便是近日寶瓶文化出版的《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作者條子鴿的炎上事件。此事背景略敘一二,是條子鴿在9月4日的貼文,透過一個取締交通違規的故事,影射謝長廷護子施壓警察,令其收到申誡的事情。後來在謝長廷正面回應,各界人士查證的情況下,這個臉書故事被指造謠、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