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原的「北京學」:都市、圖像、生活
2024年12月,我屬單位收到一套商務印書館2024年為陳平原出版的廿四卷文集,包括文學史、學術史、文化史及教育史等範疇的著作。在眾多的學術領域中,我深感興趣的是莫過於陳平原作為都市文化學者的身分,由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北京學界點燃「北京研究」的熱潮,並持續進行了大量的文學典藏勘查,…

李碧華《胭脂扣》混雜空間的啟示
《胭脂扣》成書於1985年,1987年改編成電影。四十年過去了,小說固然釋出潛在意義,為我們提供詮釋城市新與舊的「交替」和今與古的「拼湊」。作為城市時空演變影響方面來說,它承載的歷史含量,是深沉而不容漠視的。小說與電影對地方掌故的處理,都在凸顯香港塘西舊事的種種回憶,展示後現代文化的一種空間代替時間的文化。

也斯「舊題新作」的邊緣敘述
李碧華在2021年2月出版了《尋找十二少》。不肯忘情的如花,執意尋找當年的十二少,不過到2020年,她雖然來了,結果這個故事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如作者所說:「上世紀《胭脂扣》的故事已成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不但如花死了,演如花和十二少的演員死了,在政治禁令打壓下電影死了,塘西風月死了……連香港也死了。

孤狸引向記憶
「狐狸靜悄悄出現,獨自匍匐,探索覓食,稍微喘息。有作家將狐狸隱喻為神秘之獸,牠的到來恍若夢魘壓境,能讓人陷於記憶之川。當我們糾纏於過去的人和事,尋思誰能夠被銘記時,他並且會以各種的方式被永久懷念。或許人生的記憶之書隨著時空遊走,就意味著步入另一個世界之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