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攻玉山

寓森
·
·
IPFS
·


忘了是怎麼開始的,騎完一日雙塔後和兩個同事閒聊著要去爬山,不知道是誰提出登玉山的想法(事後大家都否認是自己)。

「可是排雲(山莊)很難抽中耶!」

「不然抽單攻看看能不能抽中」

於是約了個大家可以的時間,由熟悉登山的同事去登記,沒想到就真的抽中了!既然抽中了就開始安排行程,這時候大家似乎都沒有意識到單攻玉山的難度;尤其現在是冬天,並不是合適登大山的季節。玉山是台灣(東北亞)第一高峰,海拔 3952 公尺;但是不知道為何,登玉山這件事在台灣,並不被看作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周遭很多人都登過玉山,不是很常爬山的,也都上過玉山峰頂,都快成了大眾路線了。一般「正常」的行程是,從登山口走 8.5 公里到排雲山莊住一晚,隔天爬 2.2 公里攻頂。因此留在腦中的印象一直是,登玉山不難,最難的是抽中排雲山莊的住宿。既然抽不中排雲,不過多了 8.5 公里的山路,雖然要一日內從海拔 2600 爬到接近 4000 公尺,但是之前單車爬武嶺可是一口氣爬了快 2800 公尺,「應該還好吧!」。

預定登山的前幾天,一波強烈寒流來襲,玉山竟然下雪了!三個人在臨時成立的 Line 群組裡討論了一番,猶豫著要不要取消;最後一致的結論是:好不容易抽中,就走看看,萬一不行就回頭,改爬玉山前鋒。

前一天一夥人去吃了很棒的原住民創意料理午餐,泡了舒服的湯,在傍晚抵達東埔山莊,準備隔天攻頂。晚餐後山莊莊主好意為大家上了一小時的登山教育課,聽完才發現事情不是想像中的簡單,而且明天有可能山頂會結冰,這樣的話就要有雪攀裝備才能上山。(還記得當莊主知道我們要單攻時看著我們的眼神,我知道他很想搖搖頭)

唉!褲子都洗下去了(閩南俗語),只能硬著頭皮上了,反正過不去就回頭。

隔天凌晨一點起床(對,凌晨一點,單攻時間長,我們又不常登山,時間要抓鬆一點),吃了早早餐後(山莊特別為單攻人員準備的,辛苦了),凌晨兩點開始摸黑上山。

一路上行程緩慢,一位組員因久未登山體力不濟,最後花了 6 個多小時到排雲山莊,總算在時限十點前到達(管理處規定單攻者需要十點前到排雲山莊,不然就得回頭)。因為天氣晴朗,可以上主峰;討論之後決定一人留下,兩人攻頂;此時我和另一位同伴都還沒有意識到之後的艱難,畢竟只剩 2.2 公里,不是大眾路線嗎!「應該還好吧!」

再度啟程後,前半段因為有在排雲山莊休息了一段時間,感覺還算輕鬆,兩人不斷感謝老天爺給了一個晴朗的天氣,讓我們能完成登上玉山的夢想;沒想到後半段路況超乎想像,尤其是最後 500 公尺,山勢陡峭而且有許多崩塌的地形,很多地方需要拉著鐵鍊才能通過。雖然嚴格說來並不是非常危險,但是在體力已經消耗大半,高山低氧的環境下,心理的恐懼度跟著海拔高度的增加不斷上升,每走一小段就需要停下來大口吸氣。看著似乎就在不遠處的山頂,想繼續攻頂時感覺很遠,想放棄時又覺得很近。這時候突然發現,平常在生活中面對這樣的矛盾時,很容易會選擇放棄;但是在面對登山攻頂或是單車長途挑戰時,絕大多數都會堅持下去,即使感覺體力逼近極限了。

回頭想想,照理說生活上的事物反而更需要這樣的堅持,像騎車、爬山這種可有可無的自我挑戰,放下反而無所謂。猜想或許是在生命的長途中,「終點」總是模糊而不明確的,而漫長總是會讓人失去耐心;而自我挑戰活動是短期且目標明確,比較容易激發堅持下去的動力。或許心智就跟身體的體能一樣,需要藉由「壓迫」它才能進步,而且要不斷反覆進行才能維持好的狀態;最近的挑戰也帶給我同樣的感受,完成後的一段時間內對於生活事物的堅持確實比較好。

終於登頂後的快樂自是不可言喻。但是之前總是會懷疑,登頂或是完成挑戰時的快樂與興奮總是短暫的,值得花時間及冒險去完成嗎?這時突然明瞭了,重點並不在於那份快樂與興奮能持續多久,而是過程中心智與身體的變化,它們會留下來成為生命裡的一部分。

然而,這趟旅程的痛苦還沒真正開始。接下來迎接你的,是陡降 1400 公尺的 10.7 公里下坡。別以為下坡就會很輕鬆,幾乎耗盡的體力即使是下坡也是很大的負擔。下坡時使用的肌肉是平常比較少用到的,不是經常登山的人其實很難訓練到這部份的肌肉。我雖然規律的騎單車,平常每個月也會有一次登山的行程,但還是不足以輕鬆應付接下來的下山。而為了趕在 5 點前回到登山口,無法多做休息;於是又重複一次騎一日雙塔最後路段時的狀況,在極度的疲憊感與心中反覆飆出的咒罵聲中,掙扎地回到登山口。記得要上接駁車的剎那,因為休旅車的車身較高,身體竟然不聽使喚,無法用平常的姿勢上車,只好先「爬」進車內後,再轉身坐下,情況相當慘烈。

一度擔心會不會有「橫紋肌溶解」的問題,直到後來小便顏色都正常才放心。而平常訓練的成果發揮了功效,隔天就恢復了大半,不用「殘廢」好幾天。

去年年終連續兩次的自我挑戰,感覺冥冥中似乎有股力量推動著我,催促著我繼續前進;人生的高山何止「百岳」(台灣島內一百座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峰),只有真實地去經驗與挑戰生活中每一座大大小小的山,希望未來能爬上「心中的那座玉山」。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寓森精神科醫師,喜歡思考與寫作,愛好騎單車;主要關注「自戀」與「無條件基本收入」的主題。目前沉浸在「拉康」中,正在關注 i 世代一題... 個人臉書專頁「納西斯花園」,個人網站 lincalvino.me 「自戀筆記」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自戀觀察室」7、躺平,不行嗎?

「自戀觀察室」6、學校可能的角色與功能

「自戀觀察室」5、陷入自戀孤立的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