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小男孩教我的事
過年期間讀了『男孩情緒教養』,覺得很受用。
家裡有小男孩還有老男孩,老男孩已長年被社會教導遵守兄弟規範,不可流淚,不可輕易吐露心事。但這樣的性格其實多少造成他自身以及伴侶的痛苦及孤立。希望能在照顧小男孩長大的路上,停下來檢視這樣的世俗規範到底問題在哪裡。
發現大小男孩面對壓力時,都被社會鼓勵以杏仁核(戰或逃)去做反應。所以很多追追殺殺的爽片會這麼賣座,其實主角就是設定一個無所畏懼角色,不停地面臨危機,單槍匹馬不停的想辦法戰勝存活,沒有找人討論及傾訴的必要。這樣的人其實心理壓力很大的,但他不可能說出我好累,我需要休息需要幫忙這樣的話,因為他是英雄,社會不許英雄為自己的壓力哭泣。男子漢不能有情緒,就算有也不能顯露。
杏仁核絕對是當初人類演化的重要推手,但社會重視戰勝,長期漠視情緒及心理壓力,告訴自己不要怕、不要難過、不要理會造成不愉快的對象或記憶,這些受到漠視的生理能量還是存在的,很可能『拐彎』出現在其他地方。不是出現問題行為(譬如酗酒、暴力、賭博、吸毒),就是身體出現徵兆(例如長期某些地方病痛)。所以在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感到心跳、身體緊繃,那絕對是心理影響生理,應該先處理情緒。也就是啟動他的副交感神經讓他得到安撫及平靜。
例如兒子堅持要用姊姊的艾莎杯子,儘管他有自己的杯子,但依然哭到崩潰吵著要。這時,交感神經讓他處於極大的壓力,無法溝通。
因此我停下來,把他抱離現場,輕聲在他耳邊說話,拍拍抱抱用他喜歡並熟悉的方式讓他冷靜下來。(啟動副交感神經,讓他自我安撫)再回到現場,他便可以釋懷了。
昨天兒子突然哭著要找外公外婆,我還是抱起他,輕輕地對他說『你很想念阿公阿嬤,很想見他們是嗎?』,他感覺到難過被理解了,也認識自己的情緒是想念,便慢慢停下哭泣。開心去做其他事了。
以上兩件事,如果我都是以『男生哭什麼哭!這有什麼好哭!』鎮壓,無疑是切斷彼此的連結。以後他可能變成在外面發生再遭的事,也寧願以被教育的『男子漢』方式獨自解決,但在缺乏經驗及徬徨無助的狀態,便很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告訴自己不要害怕,才能有所突破。但我覺得與其告訴自己不要怕,閉起眼催眠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不如告訴自己:『我現在的情緒是害怕,而我害怕是有原因的。但我必須完成這件事。所以想想辦法對害怕的原因找出相對解決辦法。』跟自己的情緒合作,而不是否定它。
這個社會在某些方面對男孩很厚待,譬如大齡單身還是有行情,只要能滿足對方的物質期待;但同時也很苛薄,不夠所謂陽剛封閉,似乎外界便能合理的奚落看輕。但為何一定要符合這樣的角色設定?一個長期無法以正常管道抒發情緒的人,能多健康?
講白的,有痰不咳,有屁不放,有屎不拉,這人還能活嗎?那有話不講,有淚不流,這人能堅強嗎?
我希望,能夠持續保持小男孩的連結,也能一磚一瓦,以同理心慢慢融化老男孩長期封閉的門。我相信,一個健康的人就像書裡非洲老人說的:好人就是,會哭會笑,能夠保護及關心他人的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