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個什麼東西

野人
·
·
IPFS
·
這篇文不是用來解釋愛情概念的,而是在描述愛情在我心裡的理念。

見到很多人說愛情是一種說不清的東西,我覺得可能只是由於各式愛情的繁複形式擾亂了人們對這種感情本身的判斷,並不是愛情這個概念在指向各種不同的情感。

愛情中的愛,一般會是「有反饋的愛」或「可能有反饋的愛」其中之一。也就是說,愛情是一種互動情感。不切實際的單相思是幻想的愛,不能算作愛情,因為在單相思中,愛的對象來源於自己,是自我產生的假想情感。如果這種愛是愛情的話,有學習能力的AI也能模擬相同屬性的情感,那麼這種模擬的情感就也可以被稱作愛情,但矛盾的是,愛不可能具有理性的程序本質。所以這種指涉自身且本質無法確定的情感並不可能是愛。

而從書裡讀到的愛情與之類似的是,讀者讀到的只是愛情的形式(文本構成的情節),而非作為一種情感的愛情。因為讀到的情感只能使人有機會產生同理心,沒辦法完整體會到自身從未經歷過的情感,只能體會到其中與自身經歷情感能產生聯想的那部分(這只是一種我傾向相信的說法)。

另一種像一見鍾情這樣,也不是愛情,而是性本能。在互不瞭解的前提下,雙方在一見鍾情的當下并沒有得到相互反饋的可能性,即便雙方此刻都有一見鍾情的衝動,他們的期望也不是相互的,而是各自單方面的期望(怎麼忽然想到萊布尼茲的單子論......),並非建立在已知對方感情反饋的前提下。當然,在一見鍾情的一瞬間之後各種形式的交流都有可能使其發展為愛情,但雙方相互的一見鍾情本身並不是。

既然是相互間的愛,就要建立在有相互平等可能性的基礎上。愛的本質並不是無私的給予,相反是潛在的索取。所以持久的愛並不在於相互補充,相互滿足,而在於索取(自己想要的)和給予(對方想要的)的平衡;以及該平衡是否超過雙方各自的期望值,或是否跌破各自的底線。所以僅限於心理滿足的感情不一定是愛。比如S&M就是心理的互相補充,而不是互相愛。雖然他們索取的和給予的都是各自想要得到的,但其行為的本質,只是一種互相獲得滿足的性行為,而不是愛行為(當然不排除S&M有存在愛的可能性)。像是類似「有好東西先想著對方」,這種維持平衡的行為才是愛行為,而單方面的索取或給與先於維持平衡的就不是。所以明晰的愛情其中一個前提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得到什麼、對方能給予什麼、對方想要什麼、自己能給予對方什麼。

這也是中文語境中的親情很少講到「愛」的原因,真正的親情在本質上是一種過度給予的感情。不參雜私慾的純粹親情是不求回報的(這或許跟家長清楚地知道自己距離死亡更近有關)。但純粹的愛出於平衡的關係是求回報的。 「不求回報的愛」的對像一定是被幻想的,即使這個對像有實體,被愛的也不是當下的那個實體。 所以純粹的親情我覺得並不是愛的一種,而在我看來是比愛更偉大的感情。

但硬要說「親情不是愛」又會顯得很奇怪,舉一個例子,在中文語境下,如果不是傳統的基督教家庭,阿公對孫女講「我愛你」就很奇怪,但在英文語境下說"I love you"就不那麽奇怪,正是因爲愛不能直接是廣義的love,而非有時會見到的「因爲中文含蓄」這種解釋,含蓄說的是表達習慣,因為含蓄而使詞的意義或外延短缺,在語言學裡是不成立的(只能讓有些借用詞彙的意義變更豐富)。

另外我要補充的是,當且僅當「愛」是以上所説以情感交換為基礎的潛在索取的感情,而非以性為基礎的感情的前提下,古希臘式的無性之愛才是可能的。但同時要説明的是,這種無性之愛并非指部分性少數群體,因爲大多數性少數群體的愛仍然建立在性、這種相互之間心理補充的基礎上。現代人事實上甚至都已經很難理解古希臘時期普遍存在的少年之愛。中文語境更是只會用孌童去貼合這種相似的概念,這樣就會理所當然地在理解上忽略愛情本身的純粹性質。將脫離外在形式的愛本質理解為形式本身,比如性、追求、或雙方互為單向的慾望等等。

愛之中這種相互之間的平衡並不局限於時間地點等外在限制,也就是說純粹施愛者更在意「回饋的愛」本身甚於自己是否能享受到該回饋。所以為愛付出自己的身體或生命的人並非全部來自衝動,而是因為雙方的愛並不局限於自己的生命,這也是會有Szerelmemért föláldozom/Az életet這類詩句的原因。

所以,在我心目中愛的理念,是一種愛情雙方相互施於對方追求情感收穫和給予平衡的感情。而「平衡」的衡量標準在於個人,比如就是有人會覺得用一公斤大米換一顆花生很值得,但明明覺得不值得還在堅持的,或許就是在「愛」那個幻想中的對象了。所以這種愛情的前提之一就是相互之間坦誠的交流,一味的猜測或隱忍只會使誤會加深,最後讓愛情變得索然無味,甚至變為一種可悲的「習慣」。


比正文還無聊的後記

最近喪失開玩笑的動力......
跑來跟女友過年,慢慢恢復精神力~
以前看到七年之癢的「科學解釋」還有點擔心,後來真正看過神經科學以後才知道那些是農場文寫來騙人的......所以說想到我很久以前居然是一個會隨便相信農場文的人就......

CC BY-NC-ND 2.0 授权

抖內這篇文的人會變醜變窮變沒人愛~

logbook icon
野人學中世紀哲學,暫時還沒死的怪咖野人。正在學習如何假裝人類。 ⋯⋯ 喔幹,學不會。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聊玩

聊吃

偽經驗|當書店的書架上沒有你喜歡的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