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只是身而為人的證明
我們學了很多目標該怎麼訂,行動該怎麼設定,但即便設定好精準的量化目標、具體的行動,過程中仍時有懷疑目前行動與目標,以及到處觀看目標與行動設定的內容,然後內心動搖,還是改成這個行動,或甚至改成這個目標好了?
自我懷疑,一個說法是幫助檢視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路上, 而另一個說法是,反正就是意志力、毅力、自信短缺。 我認為自我懷疑是很正常的人性,重點只是該怎麼處理它。
同事來找我討論他最近工作上碰到的瓶頸產生的自我懷疑, 為了釐清他所碰到的自我懷疑是良性檢討,還是單純意志力不足的厭倦病發作,所以我們討論後決定使用下面3個問題來做檢視: 1.因為什麼原因(人、事、物)產生自我懷疑? 2.開始自我懷疑之後,做了什麼行動? 3.做了這些行動,最終決定下一步怎麼進行?
套用到同事的狀況: 1.因為什麼原因(人、事、物)產生自我懷疑? →想要推行一個改善方案,起初說明後同事們都很認同,但執行起來大家的成果卻亂七八糟,現在的進度跟成果非常的不如預期。
2.開始自我懷疑之後,做了什麼行動? →是不是一開始就不應該做這些事情,是不是選錯同事。 →跟其他同事抱怨,責備一起共事的同事。
3.做了這些行動,最終決定下一步怎麼進行? →開始不想理會這個計畫,不想要理會同事,也覺得自己很沒有統整跟執行的能力。 →放棄計畫,放棄同事,也放棄自己。
這3個問題所產生的下一步,如果可以感覺到讓自己或事情變得更好, 雖然現在失敗,但感覺似乎離目標再近一點了,即是人性讓自己進行了一次良性檢討,
我們注意到,不是所有的下一步都是熱血的往前衝就是變得更好,放棄,有時候也是一個正確的選項。
反之,如果無法讓自己或事情更好,就表示意志力影響自己的思考跟行動了, 這時候只是一句那就調整意志力,很抽象的說法也不實際,調整行動,才有可能回復受損的意志力。
因此再進行一次3個問題的審視: 1.因為什麼原因(人、事、物)產生自我懷疑? →想要推行一個改善,起初同事們很認同,但執行起來大家的成果卻亂七八糟,現在的進度跟成果非常的不如預期。 2.開始自我懷疑之後,做了什麼行動? →是不是一開始就不應該做這些事情,是不是選錯同事。 →再次回顧最初的目標與最初想像中完成的美好模樣。 →與有經驗的人談談,了解現在狀況中自己的盲點,調整心態。
3.做了這些行動,最終決定下一步怎麼進行? →盤點不理想現況的原因(人事物)。 →參考類似案例,針對人事物原因分別重新提出階段目標,並以最短時程去測試驗證,即便微幅也好,是否有所改善。
例如:原先希望A的進度應該要完成50%了,但現在只有15%,重新增減A的作業項目,並期望3天內進度能推進到20%。
→如果有微幅改善,再重新調整整體計畫流程、時間、階段性目標,如可能,甚至調整最終目標。
→如果真的有不適合的同事,比方對目標不認同、能力還無法勝任,在這個環節進行置換。
最重要的是,不要忽視或跳過自我懷疑這個環節, 意志力不足也好,慵懶病也好,反過來也可能是你的人性在暗示你繼續走很危險,誠實的說出自己的感覺才能反映真正的現況,也能讓自己從壓力中解放,而非無論如何就是讓自己猛灌心靈雞湯來表現積極。正面的正視自我懷疑,才能清楚判斷進而拉高成功的可能性。
日文中有個滿常形容人的名詞叫粘り強い(ねばりづよい), 中文可以解釋為頑強,不屈不撓,難纏,耐心,從過往的世界盃足球或亞運棒球的日本隊,可以看到他們真是把這個名詞詮釋得很極致,比賽有輸有贏,一但比數落後,追趕的過程肯定充滿著各種自我懷疑,但日本隊碰到落後的表現上,總是不斷的調整、嘗試、進攻直到最後一刻,最後一秒,讓每一次的自我懷疑,結果都是展現人性過後的良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