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我一生的十本書」系列(十)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尚-克洛德.卡里耶爾(Jean-Claude Carriere)、尚-菲利普.德.托納克(Jean-Philippe de Tonnac)著,尉遲秀譯︰《別想擺脫書》(N’esperez pas vous debarrasser des livres)
這系列最後的一篇。
上一篇已說過,儘管今天閱讀的胃納比少年時闊,得到的知識和啟發更豐富,然而說到「影響」,感覺上始終沒有懵懵懂懂的時候讀到高人妙論的那種初衝擊強烈。這十年來自己較有興趣的作者包括誰呢?
不計電影書在內,如果用極寬鬆的標準,看過三五本,已算是有關注,那麼周保松、梁文道、沈旭輝、陳雲,這個奇怪的光譜都曾是追蹤的對象,但如今已沒那麼入迷。余英時是讀書時已一直在讀的。四方田犬彥是這一兩年才開始留意。這幾年常讀,有書必買的,有朗天、郭梓祺、柄谷行人。其實都是雜七離八地看,沒有甚麼心得。從前(大概也是五六年前吧)曾自豪凡購書必讀,書櫃裡的書刊絕大部分都讀過,不是用作裝飾、扮嘢的,但近一兩年開始愛上收藏舊書刊,常苦於土地問題,但慾望既增,現在時常只購不讀,雖不至於翻也不翻,盲目亂買,但也是越來越心虛慚愧了。
忘了是從甚麼時候開始讀艾可了,可是從朗天的文章中留意到他的,最初可能是從《誤讀》(Misreadings)開始的,越讀越有興味,雖然未必明白,但有時又有點當初讀錢鍾書那樣的樂趣,讀著讀著,中(繁、簡)、英譯本竟也買了近二十本,比上述提到的學者或作家都讀得更頻密而起勁。近年少讀了文學創作,但艾可的小說是異數,儘管沒有一一讀過。為甚麼喜歡艾可呢?我也說不出具體的所以然,也許《別想擺脫書》以下這段話最能觸動我,就以這段話作這系列的收結吧。別想擺脫書。這本書我買了繁簡中文二版,是先讀簡體字版的,但書不知丟到何處去,繁體字版排版更好︰
「五百多年來,圍繞著書這個東西而生的種種變體並沒有改變書的功能,也沒有改變的書句法。書就跟湯匙、鎚子、輪子或剪刀一樣,一旦發明了這些東西,就想不出更好的了。你不能做出一根比湯匙更好的湯匙。……書已經通過了考驗,在同樣的用途上,我們看不出要怎麼做才能做出比書更好的東西。或許書的組成要素會有所演變,或許那些書頁不再是紙做的。可是書終究會是書。……在某個時刻,人類發明了書寫。我們可以把書寫視為手的延伸,而在這樣的意義下,書寫幾乎是生物性的。書寫是與身體立即且直接相連的溝通技術。一旦發明了這回事,你就再也無法再放棄它了。我再說一次,這跟發明了輪子是一樣的。我們今天的輪子就是史前時代的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