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凿壁偷光”的孩子们
众所周知,受疫情影响,各地都开启了“网课模式”。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网上流出的各种奇葩的教学“事故”时,今天透图哥忽然意识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就是目前全国中小学、各大院校开展的“网课”,会不会加大教育“不平衡”的现象?
因为开展网络教学要求家里必须有一个好的上网环境,才能满足网络教学的要求。
在基础设施完善、上网条件好的地方,比如城市和富裕的农村,这不是什么问题。
但在基础设施差、配套不那么完善的山区和贫困地区,可能会没有网络或者网络信号差、网速不够快。
何况,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可能还有流量不足、家中无网的尴尬。
当然,在信息社会,不能上网、上不起网的家庭应属于少数,但以目前贫困人口的基数和透图哥老家的现状来说,这类家庭并不少。
特别是过年期间,有城市的孩子随父母回到农村老家,因为疫情的原因无法及时返回城市的情况。
带着这样的疑问,在网上搜索相关讯息,果然已有这样的报道出来:
第一个:14岁女孩在村支部蹭网学习
一束昏黄的灯光,一张破烂的桌子,一隅寒冷的角落,两个风中瑟缩的身影。
穿着粉色棉袄的是河南洛宁的14岁女孩郭翠珠,因要上网课,家里又没网络,所以只能来村支部蹭网学习,父亲默默地蹲坐在角落陪伴女儿。
看着这现代版的“凿壁偷光”,我对这孩子心生怜惜又陡加敬意。我想,父亲的心里一定满满的都是对女儿美好未来的期望。
这是第二个:15岁女孩窝在悬崖边上课
同样是受疫情影响,只能上网课的15岁的女孩杨秀花,每天要爬一个小时陡峭的山路,来到距家4公里外的悬崖,窝在崖壁边上课。因为附近只有这里有信号。
学校要求每天早上7点45打卡,因此秀花6点就得起床,尽早出门,书包里装着馒头、包子当作干粮。直到下午5点,天差不多要黑了才回家。粗略计算,秀花每天都要在悬崖边待上至少10个小时。
这是第三个:初一女生大山里搭棚上课
湖北宜昌的女孩儿邓舞悠洋寒假回湖北老家过年。一晃要开始上网课了。
深山老林也没有信号,爷爷找遍了大山,终于找到一处有信号的地方,爷爷亲手用竹竿和油布给孙女搭了个能遮风的简易小帐篷,这已经令孙女开心不已。
正在透图哥纳闷,咋克服困难、坚持上课的都是女生时,终于找到一位同样“出色”的“男神”:高三学霸屋顶借网学习。
河南淅川的小通在屋顶学习并非贪图高处的风景和安静的空间,而是在屋顶可以在借用邻居家的Wi-Fi信号。
家境贫寒的小通家里一直没有安装网络。为了能上网课,小通拿来了父亲的手机,但每天都看网课将会消耗大量流量,小通舍不得。
小通跑去找邻居商量借用邻居家的Wi-Fi网络。而屋顶是网络信号最好的地方,这便有了小通每天带着小板凳上屋顶学习的一幕。
他们还算幸运能蹭上网的,那些上不了网的童鞋可咋办呢?虽然说事在人为,但没有老师的授课,没有老师的引导,仅靠自学肯定是不行的。
这样的事情绝不是孤例。有多少像她们一样的农村或是回老家过年被困住的孩子呢?他们中,又有多少人找遍了漫山遍野,最终也没有找到信号呢?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来说,带来影响最大的,恐怕不是不自律的那一群孩子,而是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最后都上不了网课的孩子。
寒门子弟殊为不易,他们真正地寒窗苦读,寒风里到处寻找着信号,付出良多,却很难获得跟付出的努力成正比的回报。
透图哥提出这个问题,不是要否定“网课模式”,相反,在疫情尚未平息的当下,这是必然选项、势必为之。
关键是想办法不要让“网课”成为加剧教育“不平衡”、社会不公的因子。
透图哥了解到,这些事情曝光后,相关部门已经行动,或为他们的家庭接通网络,或为他们送去上网流量等。
是的,哪个学生上网有困难,哪个学生的“网课”进度跟不上,他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应该最清楚,遇到这种情况学校应该第一时间向教委报告,由教委出面协调通信公司等部门,为这些学生解决上网难、网速慢等的问题。
再不济,也可以采用一些变通的办法,比如录播的方式,将老师的教学视频录好刻盘,再把光盘寄给学生,等。
希望有关部门多关注一下农村和滞留在农村的上网不便的孩子们。
每一个孩子,都不该被遗忘。
祝每个孩子都能认真学习,不负青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