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ing x Technical :文字写作者也适用的技术技巧包 - 引
TL;DR: 这一系列文章会介绍一些 Programmer 在用的工具和技巧,这些咱觉得也适合文字写作者们采用。应该不会很难……
汝现在用啥在哪里写文章?
先让咱们一起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以及汝目前的写作流程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空间。
当然写作者最重要的还是内容这种想法也是对的,不过……
- 汝主要在哪里写文章?
在这里的读者和作者大抵都有在 Matters 上发文章啦,当然咱也知道这里有些作者还留着自己的博客(咱自己也是啦……)。例如流行的大型平台(WordPress.com,Blogger,Medium 等等),架设在自己服务器上的博客软件(WordPress,Ghost 等等),或者是网站生成器的用户(Hexo,Pelican 等等)。
- 汝会用啥来写文章?
大型平台和流行的博客软件都会提供一个“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模式,有的还支持从本地或其它站点上传或迁移文章。
……接下来,让咱们回忆一下汝有没有遇到过这些情况?
- 汝在平台提供的网页编辑器里开始输入,然后浏览器崩溃了……
- 汝用了某种“简单”的软件(例如 Word 或 Pages)写了一篇文章,然后在给朋友试阅的时候发现在她/他那边的显示效果和自己完全不同。
- 汝修改了汝之前的文章,现在想看看汝修改前的样子。
(嗯……)
内容归内容,样式归样式
谚语有向人们传达“一心不可二用”的道理,现代心理学研究也佐证了人脑不能同时进行两项复杂的活动。如果汝在写作的同时还要思考汝的内容要如何展示的话,至少会拖慢自己的写作节奏。一篇文章不能连续的完成的话,写作者的情绪可能就会不连贯,继而影响到整篇文章的基调。
于是就有了这一节的标题啦,写作伊始汝就全力思考内容,完成之后再思考内容的表现形式(这个时候轻易就不要修改内容了啦)。典型的例子就是现代 Web 的基石——HTML 和 CSS。在 WWW 的蛮荒时期,HTML 既负责网页的内容,又负责网页的样式。后来随着 CSS 的出现,原本由 HTML 操作的样式基本都由 CSS 来实现了。
纯文本和标记语言的威力
在由0和1构成的赛博空间里,有不少家伙都认为纯文本是持久的储存知识的最佳形式:
- 人类可以直接阅读纯文本形式而不需要依赖啥软件。(例如当汝的电脑没有装 Word 的时候,汝就没法打开 doc/docx 文件,但是汝还是可以阅读纯文本。)于是汝就不再需要关心汝可能无法用到某些软件的问题。
- 纯文本也易于各种软件处理。
- 例如汝可以把各种纯文本置于源代码控制系统(一种可以在本地或者不同的电脑上追踪文件变动的软件)中,汝就可以随时比较文件前后的变化。如果汝是在和朋友们一起创作的话,源代码控制系统也能提高大家工作的效率。(但是它们都不怎么擅长处理二进制文件……)
- 有了标记语言之后,纯文本也能获得一定的展示样式的能力(当然还需要一些帮忙)。
除了刚才提起的 HTML 以外, Markdown 也是一种流行的标记语言。有多流行呢,Medium / Matters 和 WordPress 都有一定程度支持 Markdown (虽然有的需要依靠插件)。
也已经有不少家伙在推荐大家尝试一下 Markdown 了,咱就只在这里抛几块砖好了,会不会引出玉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源码控制系统不一定要控制源代码
我们在用户界面中找寻的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 UNDO 键,一个能原谅我们的错误的按钮。如果环境支持多级撤销和重做,那就更好了,这样你就可以回去,撤销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但如果错误发生在上周,而你那以后已经把计算机打开关闭了十次呢?噢,这是使用源码控制系统的诸多好处之一:它是一个巨大的 UNDO 键,一个项目级的时间机器,能够是你返回上周那些太平日子,那时的代码还能够编译和运行。
源码控制系统(或者更宽泛的配置管理系统)追踪你在源码和文档中作出的每一项变动。
-- 《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
不过这里可能会有一个误解,源码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的不止有软件的源代码。前面那本书的作者也“例行公事的对我们敲入的每一样东西进行源码控制(包括本书的文本)”,正是源码控制系统也可以用于源代码之外的佐证。
如果汝去问身边的程序员朋友关于源码控制的问题,他们有很大的机率提起 Git 和 GitHub。毕竟一个是最流行的源码控制软件,一个是用前面那个软件开发起来的在线仓库和协作平台。当然啦,文字创作者不一定需要了解其中详尽的技术细节也可以把它们流畅的利用起来,方便自己的创作。
接下来呢?
(这家伙又开始挖坑了,快跑啊……)
没错咱又要开始挖坑了……接下来的几篇文章里,咱打算用可能会觉得简单的说法向各位介绍前面提到的可以改善写作者的技巧和工具:
- 首先以一个适合自己的文字编辑器学习刚才提到的那门流行的标记语言 Markdown 。
- 然后通过 Git 建立自己的文字仓库,保存自己的创作。也可以考虑上传到云端(例如 GitHub )保存。
- 如果哪位还有兴趣继续了解的话,咱也会再推荐一些可以参考和学习的资源。
敬请期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