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葛|探討「消極想像」與「自我否定」
斯多葛主義:預想+體驗壞事發生
進行消極想像,就是預想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壞事。塞內加建議將這個技巧加以延伸:除了預想壞事發生,有時我們還應該活得就像壞事已經發生。尤其是,我們不應該只想像失去財富會是什麼樣子,而應該定期「體驗貧窮」。—《善用悲觀的力量》
消極想像:預想壞事發生
消極想像的好處:
- 避免壞事發生
- 減輕壞事發生的影響
- 學會渴望已經擁有的一切
自我否定:體驗壞事發生
- 定期自尋不適的計畫
自尋不適的好處:
- 變得更堅韌,有能力抵禦將來可能降臨的厄運
- 變得有自信,認為自己能承受嚴重的不適
- 幫助我們享受已經擁有的東西
- 定期放棄體驗快樂的機會、培養自我控制力
有意識地避免快樂本身,也會讓人快樂。放棄快樂的行為本身就可能帶給人歡愉。
認知療法:暴露
暴露可以被定義為:系統性、反覆且長期的呈現因為會引發焦慮而被避免的外在物體、情況或刺激,或是內在產生的想法、圖像或記憶。……暴露可以被視為一種「減敏感」的形式,反覆的暴露在恐懼觸發因素和隨之而來的焦慮下有助於你學習以更符合現實的方式來看待這些情況,因此增加了你對焦慮的容忍度。—《每個人都想學的焦慮課》
葛吉夫的第四道:有意識的受苦
這種經由不帶評判的自我觀察而升起的痛苦,在第四道體系中稱做「自願的受苦」。它之所以是自願的,是因為沒人可以強迫一個人觀察自己。—《觀察自己》
我們對受苦的體驗從來都不是自願的。它是機械性的,是身體這部機器的反應。所謂自願就是置身於會讓自己受苦的情境中並保持面對。一個有意識的人不會再受苦—在意識中它是喜悅的。但這樣自願的受苦對於轉化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生命的真相》
犧牲你的痛苦—消極性情感、消極性想像及所有那樣的東西。那是很好的犧牲,可是很難辦到,因為人願意犧牲任何快樂,就是不願意犧牲痛苦。—《第四道》
葛吉夫認為發展人的素質的傳統道路有三條:
- 第一道:苦行僧之道,通過身體方面的訓練來發展人。與肉身爭鬥之路。
- 第二道:僧侶之道,通過情感方面的訓練來發展人。信仰之路,宗教情感或宗教犧牲之路。
- 第三道:瑜珈之道,通過理智方面的訓練來發展人。知識之路,理智之路。
第四道是同時工作人的理智、情感與身體,對於現代人而言,這是一條更容易開始的路。而工作這三個中心(準確來說四個中心,或七個中心)的方式都跟「有意識的受苦」有關。例如靜坐時:
- 覺察身體受苦:痠、麻、脹、痛、癢…
- 覺察情感受苦:生氣、悲傷、焦慮、煩悶…
- 覺察理智受苦:念頭紛飛、非理性信念…
覺察、有意識的、自我觀察,是另一重要議題之後另闢探討。
佛法:苦諦
世間任何的安樂,如果享受久了,就會變成苦性,又不覺得快樂了,這就是壞苦最明顯的特徵。壞苦如果是真正的樂因,具有真實的樂性,那就不應該變質。它會變質,代表它真實的性質是苦性,是我們誤以為是快樂。—《覺燈日光》
這裡也是斯多葛常提及的「享樂適應」,而斯多葛的觀點是區分自然的與人造的慾望,自然的慾望是有限度的,人造的則無,例如食慾是有限度的,但權力慾是無限度的。佛法從另一角度,例如享受美食的快樂是有限度的,是會物極必反的,應該追求喜悅、慈悲等不會物極必反、能持續增長的正向特質。
以三苦來分析:獲得蘊體之後,就必須承受苦苦、壞苦的逼迫。所謂的「苦苦」,是指一般人不想面對的苦受;「壞苦」則是指一般人所認知的樂受。苦苦與壞苦都來自於「行苦」──我們的蘊體,只要這個蘊體存在,一切時處我們都處在痛苦的本質中。—《菩提道次第略論講記》
佛法認為一切時處我們都處在痛苦的本質中,如果以第四道觀點,無意識的受苦就會導致一再輪迴,有意識的受苦,是跳脫輪迴的第一步,佛法說的出離心。但當意識到苦,也可能會認為人生是無意義的,如果沒有佛法的輪迴,認為死後一片虛無,那死前所做的努力也並無意義。
存在心理治療:無意義
假如這則神話是個悲劇,那是因為它的主角是有意識的。假使他踏出的每一步,成功的希望都支持著他,那麼他的苦難在何處?今日的工人們天天做著相同的工作,持續一輩子,這樣的命運並不會比較不荒謬。但是唯有在那罕見的有意識的時刻,它才是悲劇性的。薛西弗斯這個眾神底下的勞動者,既無能為力卻又有反抗之心,他明白自己的不幸境遇;這正是他走下山時在思考的問題。清醒與明智導致了他的苦痛,卻同時讓他取得了勝利。沒有什麼命運是不能被輕蔑所戰勝的。—《薛西弗斯的神話》
從斯多葛的角度可以說:由於判斷賦予了意義,所以才產生苦難。
我們面臨的困境是,兩種論點都是正確的,但彼此卻是全然矛盾的:一、人類似乎需要意義,……二、可是描述存在的自由概念,卻斷定唯一的絕對真理就是沒有絕對的事物。……最根本的問題在於,需要意義的人如何在全然沒有意義的宇宙尋找意義呢?—《存在心理治療》
卡繆的荒謬哲學、存在主義、虛無這部分又是一大塊內容,先不展開來談。
後設抽離
卡繆提出的哲學性的自殺,或宗教意義的自殺,也給出以上所有思想的反思,從後設角度思考「思考」,就像旁觀者看著當局者迷,一邊吃瓜滑文一邊想「簡單生活有那麼複雜嗎?」或許繞了一圈又回到禪宗所謂「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