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終極意義

Today is a good day
·
(修改过)
·
IPFS
·
文字最終會否被會科技取代,變成很功能性地存在,只用於指示系統、使用介面、標題等?

曾經幻想過文字最終會否被科技取代,變成很功能性的存在,只用於指示系統、使用介面、標題等。

當能在 YouTube 用16分鐘看完 350 分鐘的后翼棄兵,連文章都能夠變成有聲書時,Podcast 的盛行,將來 AI 會否聰明到直接篩選及濃縮內容,再經由演算法,用 1/100 的時間告訴你想知的內容?除了影像、聲音,文字在將來還有沒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或者我今天的文字,將來可能被 AI 歸納兩句為「顯淺地探討過文字意義,沒有亮點」,又或直接被 AI 過慮,存在但看不見了。

未來會怎樣,難以預知,活在今天,被 IG, YouTube(Youtube也推出Shorts,類似抖音) 佔據著大部分時間,莫講書本,連網上文章都敬而遠之,人隨著年紀,下意識地不想動腦。例如在 Netflix 上瀏覽了 30分鐘,仍是瀏覽中,好了,真的要觀看,亦可能會看一套看過的或重溫某些深刻的場面。從前不懂人為甚麼總是喜歡懷緬過去,聽熟悉的音樂,重溫熟悉的電影,不可否認真的是懷緬,但同時是否代表著人的大腦開始不想接收新的智識、新的事物?

記得剛出社會工作時,基於工作關係,儲存了一個 CS4的 file(當時使用 Adobe CC) 給一位前輩,前輩要求 Save 更低的版本 CS2,我問他為甚麼不更新比較新的 AI 版本,CS4 其實已算很舊的版本,他回答我:「做設計,腦 update 就可,Software 不需要 update」我當時想,其實也沒說錯,但兩者又有甚麼關係? 腦及工具都 update 有衝突嗎?當然他的設計也不是很 update。我不否定用小畫家也可做出好的設計,但是究竟是懶得學習新的工具?還是腦update 就可以。如果是前者,連新的工具都不願去學習,那腦真的可 update ?

追求科技的進步,沉溺於演算法中,究竟真的是進步,還是令到腦子更不想動?因此有種感覺,文章在未來可能跟紙媒一樣,逐漸被淘汰,變成功能性的存在,畢竟閱讀是種很費神的事。所以在文字被淘汰前,用文字去記錄我今刻的想法,也希望在未來的日子用設計師的身份,透過寫作去記錄我一直以來的經歷、生活日常和對設計的想法。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