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四月天气寒冷晴朗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未來是可以預測的嗎?談阿西莫夫《基地》

四月天气寒冷晴朗
·
·

迪士尼的《基地》開播,看了一下評論,說是和原著完全不一樣。想要和原著一樣也是沒必要,畢竟原著大部分都是乏味的對話。但是也不能完全不一樣,因為原著這部小說之所以有那麼高的地位,有他的獨特內核,編劇看來是get不到。

在具有跨界影響力的科幻小說裡面,《基地》怎麼說也是前幾位的。他影響了無數科幻作家、科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電腦專家、神棍,以及本拉登。

本書提出了一個對他們來說極有誘惑力的命題;人類行為是可以預測的嗎?在他之後,又有無數著名的科幻作品(電影、動漫、小說)在拓展這個命題。更重要的是,有無數人在政治、經濟、社會、網路等領域去實現這點,以期獲得人類群體的可預測或可控制。

為了討論人類行為預測的思路,先討論阿西莫夫在《基地》這本書是如何思考的。

首先,《基地》藍本參考的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這本書極長,但是讀起來極有趣味性,阿西莫夫有這麼好的文筆就好了。參照《羅馬帝國衰亡史》,基調是銀河帝國將要衰亡,需要保留文明的火種,以及縮短其後的黑暗時代。然後三次危機對應的是軍閥割據、基督教興起以及大航海重商時代。

然後,預測的可行性,阿西莫夫有三個理論來源。

  1.     玻爾茲曼氣動力學,單個氣體分子是無法預測的,但是整體可預測。只要把人類視作一個整體,就能夠預測了。
  2.    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文明就像一個生物,有興盛和衰亡的週期。
  3.   湯因比的《歷史研究》,文明的興起來自精英領袖成功應對危機挑戰。

這裡只討論基地三部曲,不討論前傳後傳。因為作者寫作的時間跨度長,寫前傳後傳的時候想要表達的已經變了。、

《基地》的結構就是,謝頓發明了心理史學,將人類作為參數代入一個複雜的公式,預測未來。第一基地是以編制百科全書名義到達端點星的技術專家,他們保存了帝國衰落之後的技術文明,並應對一次次根據心理史學所預言的危機。但實際上還有心理史學專家組成的第二基地在暗中修正預言中出現的偏差。、

阿西莫夫本身所設想的這一切想要成立,是經不住細推敲的,但是,有補足漏洞的方法。對應三個來源是:

  1. 我們知道蝴蝶效應、耗散理論,想要長期預言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大資料、超算系統、人工智慧進行不斷修正,去除系統的不穩定因素。後世大量的科幻作品都是奔著這種路數,比如《少數派報告》《駭客帝國》《西部世界第三季》《心理測量者》。在實際中各國情報輿情系統也是使用類似原理。對異常信號進行預警。
  2. 把文明比作生物的興盛衰亡,實際上後世有更廣泛的拓展,那就是資訊理論的系統以負熵為生。系統需要不斷吸收負熵(能量、資訊)來維持局部的自組織結構。這個概念也是廣泛應用,比如《魔法少女小圓》。
  3. 湯因比的挑戰與應對理論對應的是後來維納的控制論。控制論是要求系統維持一個負反饋系統才能夠穩定。

現在,負熵、負反饋、魯棒性這些詞語會出現在各種奇怪的場景中,因為這是對應了八十年代顯學的三論: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這是很多人所習慣使用的大殺四方的神器。

把帝國為什麼會滅亡,用以上的黑話說一遍,就是帝國龐大的疆域是難以維持威權制的敏捷有效負反饋系統的,在無法維持負熵輸入的情況下,系統只能優先保持川陀的秩序,遙遠的邊疆會被犧牲以及脫離控制,就如同一顆大樹,枝丫逐漸枯萎,只有主幹保持生機。主幹的保存則依賴你姨所說的高鐵上的龍騎兵。最終,由於枝丫的壞死,主幹也無法保持。川陀,如同吉本所描述的羅馬城,所有人共用一個脖子的怪物,最終也會由於無法汲取負熵而終結。

這種預言僅適用於封閉系統,但這恰恰是人們對封閉系統的預言如此熱衷的原因,因為封閉系統是不穩定的,只能建立一個暫時的擁有負熵輸入的穩態結構,而這種負熵是不可持續的。順帶一提,索羅斯所熱衷的就是摧毀這種封閉系統,他的目標是建立開放社會。

而開放系統是不可預言的。因為開放系統中會處處出現新的負熵秩序的湧現。

不知道能不能看懂,反正我是盡力的去解釋了。另外阿西莫夫在前傳和後傳中對一些系統有過有趣的觀察,我會在以後專門討論。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