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教養生活:經濟學教授媽媽教你做出最佳教養決策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沒有一套教養準則適用於所有家庭,最重要的是先釐清每個家庭的生活目標。
圖片來源:金石堂

這本書特別之處在於作者是經濟學教授,所以她的教養方式是先尋求科學數據,再輔以自身的判斷與經驗來執行,而這本書所談論的教養對象年齡介於5至12歲,著重於家庭生活目標的制定校園學習課外活動的選擇等。

作者在這本書想要強調的並不是我們要完全參考這些數據,而是每個家庭要以自己所在意的生活目標列出優先順序,比如我個人希望孩子擁有充足的睡眠,所以我們家向來奉行早點吃飯睡覺,所以舉凡晚餐的聚會邀約幾乎婉拒,或是盡可能提早至五點左右用餐,並且提前告知吃飽飯就要立即回家,沒有多餘的時間閒聊。一旦確立此目標,我們便能在選擇的時候明快地做出決定,而不是讓突如其來的變化讓生活秩序受到破壞,所以先釐清哪些事情對我們是真正重要的,也自然可以毫不猶豫地做出取捨。

作者雖然做了無數的調查,也在書中為我們揭示了許多研究報告,但作者說:「數據在某些方面對我們有幫助,但無法解答所有的疑問。」

意即我們可以參考數據研究的結果,但每個家庭的實際狀況不同,孩子的需求與個性也有所差異,不可能有一套教養方式是全面符合所有孩子的,有時候更要避免倒果為因的自我解釋。

比如書中提到有一個說法是學音樂讓你更聰明,彈奏樂器的孩子數學能力更優

當真是如此嗎?即便有做過研究報告指出聽莫札特的音樂可以讓智商高八至九分,但這個實驗無法複製,也就是說下一次的實驗並沒有得到相同的結果,或許我們可以說學音樂可以改變大腦的細胞,事實上不只是音樂,舉凡我們的思考及行動都有相同的效果,所以別輕易被一些說法誤導,有時候家長要小孩學習某種才藝的真正原因只是因為想讓孩子替自己圓夢罷了!

教養沒有一定的準則,即便我們可以確知家長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有正面效果,但也還需要視親子之間的互動狀況及品質而定,而非單純以時間長短來論斷,作者在書中提出許多數據告訴我們眾多重要訊息,並不是要我們照單全收,只是提供一個大方向給我們參考,最重要的還是必須先建立家庭的原則,勾勒出每個家庭的使命與樣貌,把每個家庭成員的需求羅列出來,並且權衡做出最適切的安排。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叛逆,是為了想長大:心理學教授的雙寶爸,解析青少年冷漠、敏感、易怒的底層邏輯

蔣亞妮《土星時間》

你不是懶,而是能量低:人生開外掛的精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