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的現代生活——看宗教信仰的變遷
作者:民族學系學士班二年級 陳羽彤
封面圖片:三月瘋媽祖 我們一起追的女神
媽祖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可說是信徒遍布全臺,傳說是由北宋年間的林默娘神格化而來,會廣受人們所知,可歸功於其在各地發生的神蹟之流傳,以及做為權貴政治利用的工具。媽祖的存在是偏世俗化的信仰,顯示了人與神之間的關係並非絕對、將世俗與神聖領域之間的界線模糊,凡人也有可能成為神的這樣一個證明。在時代滾滾潮流的變遷中,無法因應變遷者往往會成為被淘汰的對象,宗教也不例外,身為民俗信仰的媽祖,又是如何面對變遷的呢?接下來我將從其起源開始討論其變遷,以及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信仰與信徒之間的關係。
起源
媽祖會由凡人轉為神, 是因其生前的事蹟具有神聖性而造成,再加上當時社會環境所致,信仰讓人民的心靈有所寄託,不斷的神蹟發生,使媽祖的靈力之存在更受肯定。媽祖原為地方性信仰,之所以會擴散至被廣泛信奉,與政治因素息息相關;若看政治與媽祖信仰的關係,可提到馬克思認為宗教作為一種宰制的意識型態,統治者往往會利用宗教做為管理人民的工具。
從歷史來看,自宋代開始,由於受到自政府的褒封再加上神蹟的發生,徹底將媽祖神格化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那為何要褒封媽祖呢?因為政府可以利用媽祖信仰的影響力,達到整頓社會、獲得人民支持的效果。
與信徒的連結
看信徒與媽祖之間的關係,媽祖的名稱相較其他神明來說,與人之間更有親近感, 而其雕刻或聖物多以慈祥面容呈現,帶給信徒安全、穩重的感覺。神明的存續,信徒扮演著重大角色。人與神的互動就像資本市場中的交易一樣,信徒透過膜拜、燒香等方式,向媽祖祈求出海順利、保平安,而事後信徒還能透過還願、建或修廟、獻金等方式,向媽祖答謝。而其靈力的展現,讓信徒對其信仰更加堅定,透過宗教儀式,使人與神之間可以溝通,將神塑造可親近感,而非觸不可及的形象。
信仰的變遷
有趣的是,隨時間流逝,政教分離在各個宗教中成了不可避免的過程,但媽祖信仰在現代臺灣社會中仍具有影響力,例如:影響信徒對於政權掌握者正當性的看法。雖然當代宗教的意識不如過去強大,其依舊在社會其他層面中扮演社會整合功能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原先就偏世俗化的媽祖信仰, 因為具有貼近感, 使得更容易與各議題做融合,像是與商業活動結合,使媽祖信仰商品化。例如因應 COVID-19 將媽祖印製在口罩上,做為商品販售。或是將今年因疫情影響無法進行的遶境,改與航空業者合作舉辦空中遶境活動,藉以刺激消費。透過成為商品,讓信徒藉由購買商品達到展示個人信仰、沾染神明神威的一種符號消費的形式存在。其在公益活動方面, 則是有朝天宮與蔡霸子電商平臺推公益蔬菜箱,廟方可透過慈善活動增加信徒對神明的敬仰,而企業則可透過慈善與宗教,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增加其社會資本。
結語
由上述可見,在現代化的社會中,民俗信仰對社會的影響力仍不可小覷,但宗教的本質也不再像以往的純粹。在這樣變遷下的宗教,不僅是為了存續,也為了符合時代思想而做出改變,然而其存在是否可能最終成為用價錢來衡量的商品?也許我們該重新思考,宗教在人們心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其核心價值與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圖片來源
hn_84584781(2018)。〈屏東縣萬丹鄉萬丹萬惠宮天上聖母歲次戊戌年三十六庄平安遶境【萬丹迎媽祖】路關〉。2018年4月10日, https://blog.xuite.net/templefair2013/twblog/575531015。
陳榮昌(2016)。〈連日雨春耕不缺水 大甲農民祭拜謝媽祖〉。2016年3月10日,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85970?srcid=73746f726d2e6d675f63613162306265393065633534373366_1560556868。
林敬家(2021)。〈鹿港天后宮推3款媽祖平安口罩 醫療級雙鋼印還「過爐」〉。2021年1月13日,https://udn.com/news/story/7934/517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