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思採訪室|與《平庸之作》作者何杉談移民者的語言

爾思出版
·
·
IPFS
·
爾思於去年底第一次與何杉在線上相遇,之後小編與何杉針對「移民者的語言」進行了一次採訪,我們希望透過這篇與何杉的對談,讓讀者們更加認識這位詩人。

2022 年 11 月,爾思出版在網上宣布成立出版社並公開徵稿,我們收到來自新加坡金筆詩人何杉的投稿詩集《平庸之作》——這是一本跨越國境的中文詩集,也是在後疫情年的現今,療傷生命之作,以文字譜奏生命的樂詩——生長於不同的背景下,我們依然能對何杉的詩作感到共鳴,立即回應「我們接受投稿」!這本詩集從收稿到出版,醞釀了將近九個月,同時也是爾思出版的第一本文學創作。

爾思於去年底第一次與何杉在線上相遇,之後小編與何杉針對「移民者的語言」進行了一次採訪,我們希望透過這篇與何杉的對談,讓讀者們更加認識@何杉

何杉

一個父親,一個移民; 一個閱讀者,一個寫作者。

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系,目前定居新加坡。工作、養育孩子、閱讀與寫作,這幾乎就是生活的全部。 

閱讀,讓我們探索各種不同的世界;寫作,則是在這些世界裡不斷揭示自我。即使最終不能抵達某處,至少我們曾像堂吉訶德一樣努力過、掙扎過、行走過。 

2021年,獲得新加坡金筆獎诗歌组季軍。 
2022年,出版第一本詩集《一個時刻》(新加坡新文潮出版社)。
2023年,出版第二本詩集《平庸之作》。

身為新加坡的華語教師,何杉是如何看待移民的母語教育的?

何杉從中國移民到新加坡已有23年,目前擔任新加坡中學的母語——華文教師,台灣也經歷過殖民到目前的多元民族,台灣教育部從 2001 年開始推行「鄉土語言教學」是以母語(方言)學習為目的,或許在部分人士眼中這是一種政治性的操作,畢竟方言應該是在家裡習慣說的語言而非刻意到學校學習。反觀,大多數新加坡人的方言是福建話、廣東話,而教育部制定華人的母語教育是華語(普通話),相較於台灣的狀況,似乎是一種比較務實的選擇。

何杉

新加坡的母語教學,與其說是母語,事實上對於絕大多數新加坡學生來說,都是「非優選語」,也就是某種形態的對外漢語教學。一般來說,特選中學的學生學習華文和華文文學,普通中學的學生學習華文。每周上課時數是 3-4 小時之間,教學以聽、說、讀、寫四大技能為主,現在以社交技能為主要的學習目的。

爾思

在新加坡教授華語與中國內語言教育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學生或家長對華文的態度?

何杉

在新加坡教華語和中國大陸最主要的區別還是在於語言的實用目的,新加坡主要是以社交為目的,而中國大陸是教授「語文」,其含義包括——語言文字、文化、文學。

在新加坡,主流社會對於華文的態度從二十年前的貶低,逐漸轉向為認可。當然,這二十年間的態度轉變,與中國經濟地位的上升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大多數人認為,學好華文的最大作用就是「去中國做生意」或是「和中國人做生意」。這實際上反過來制約了新加坡的華文水平的發展。

牆外的寫作者是否更為自由?抑或因為移民者的文化差異而更顯孤獨?

爾思與何杉的相遇是在寫作平台上,我們注意到許多牆內的創作者在牆外都有極大的創作力,讓我們來探尋這股動力的來由?

爾思

您大學時修讀「漢語言文學」,其後又有二十年的期間沒有創作,是否能和我們說明除了忙於生活外有某些原因束縛了寫作?

何杉

這真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大學時我是詩社的社長,熱衷於寫作。但是,在畢業之後,似乎突然之間不知道為什麼要寫作,或者說,寫作的目的性和內驅力喪失了。這實際上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沒有了同伴的鼓勵,也沒有了社群,加上許多新鮮的事物佔據了生活的空間和時間,自然不會有寫作的動力。當日常生活的瑣事使得你必須常常低頭,工作中的「前輩」「上司」努力貶低你的價值,寫作當然就是一件過於奢侈而不可及的事情。

爾思

在新加坡進行寫作是否能感受到「自由」?

何杉

是的,如果我們將「孤獨」視作「自由」的等價對應物的話。在這裡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寫作。但卻是孤獨的,和大陸寫作圈完全沒有關聯性,也很難產生交集(因為「牆」存在導致信息的隔絕);和本地的寫作圈也很難產生交集,因為缺乏某種共同文化背景產生的內在聯繫。所以,基本上是在黑暗中摸索,閱讀的也主要是英文詩歌,卻以漢語來寫作。其實,這導致我常常自我懷疑,不知道自己寫作的意義和價值,也沒有參照物,也缺乏評論,只有新加坡和大陸的寥寥幾位好友、兩位在紐約的好友。

華人移民者的寫作/閱讀經驗

何杉提到閱讀居住在中國的人或海外華人的創作很明顯能看出差異性,大多數台灣讀者較少讀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我們請何杉和我們說明。

爾思

新馬地區華人與歐美國家華人移民的創作上和中國境內作家最大的差異?

何杉

這個差異我很難說出來,因為沒有接觸太多新馬地區的寫作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其實我沒有讀到新馬地區的有質量的詩歌。

歐美地區華人移民的創作,詩歌方面我讀了一些,我覺得共同的問題是:一、受到英文的影響很深,缺少古典文學的基礎,閱讀時的節奏感近乎就是英文的翻譯作品。二、寫作的主題缺少對「人」的關懷,有種閉門造車的、象牙塔式的感覺。至少,在一些作品裡對現實的關懷比較缺乏。

爾思

您認為移民在創作上會更追求哪些因素?

何杉

一般而言,移民(如最近很走紅的王鷗行、或是哈金)會傾向選擇自己的故土作為背景加以書寫,寫作自己的過往記憶,這是無法擺脫的。

但是另外一種,類似曼德爾施塔姆、策蘭、奈莉沙克斯等,他們能夠走出自己的過往,或是從自身的境遇中發掘出世界性的、更為廣闊的人類的生存意義,這才是真正的寫作。

爾思

哪位多國籍、流亡作者的創作更接近您個人心境?

何杉

策蘭,我非常非常熱愛。

但是我覺得不應該定義為流亡作者。如前所述,我想,我熱愛的那些作家,最終關注的並不是特定群體、特定地域。

爾思

個人的創作最受到哪位(些)作者啟發?也可談談經典文學對您的影響。

何杉

這是最容易回答的問題。首先當然是艾米莉・狄金森,如布魯姆所指出的,她的寫作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她開創了完全屬於她自己的語言系統,不從屬於任何人,不模仿任何人。一個人孤獨地寫作,這需要極其強大的內驅力。

其次是馬克・斯特蘭德和保羅・策蘭,毋庸置疑的,馬克・斯特蘭德的語言以及強大的洞察力是他的魅力源泉;而策蘭的神秘與崇高性(尤其是晚期作品)是無與倫比的。

另一方面,中國古典文學當然是我的根基所在。《古詩十九首》給我的啓發是巨大的,無論在節奏感上、韻律上,還是在那種深刻的悲哀中間,它都表達除了人類共通性。蘇軾,是我景仰的文學家,無論是詩或是詞,他的恢弘、開闊、坦蕩,都是一種生存的動力的體現。

爾思

是否能回想一下,個人在不同階段的寫作轉變?

何杉

我從2016年左右重新開始寫,這幾年間一直在同一件事情上掙扎:我到底寫了什麼?我應該寫什麼?說實在的,我常常覺得自己是一個「贋品作家」,我大概屬於冒名頂替症候群

在寫《一個時刻》的階段,可能還是所謂自我抒情的階段;那時候也完全沒有想過要出版,所以就是自我治療,當時有一些心理狀況。

同時期,也花一整年(2019 年谷雨寫到 2020 年清明),寫了二十四節氣和七個金屬元素之舞,那一部分的作品自己編輯好了,但沒有拿出來過。

之後開始寫《平庸之作》,逐漸找到自己的聲音。這是在疫情開始的2020年初開始寫,伴隨著疫情的發展,寫到2020年底。這個階段的寫作,和世界緊密相連。這也是我集中讀狄金森和馬克斯特蘭德的階段。

2021 年開始寫《夜梟與帝國》,作品和這個世界的重大事件非常緊密地關聯。我沒法把自己從這些事件里移開。他人的苦難,彷彿就是加諸於我身。

2022 年年中開始寫的《看!那裡有棵樹》,我開始找到自己另一方面的聲音,完全不一樣的、更簡短、更跨越。我終於能夠走出馬克斯特蘭德的巨大的意象的影子。


♞ 了解更多《平庸之作》在爾思,還可以在爾思一探 何杉的閱讀多面向性
♞《平庸之作》於 2023 年 07 月 05 日在爾思官網【開始預購
♞ 若有團購及進書需求,非常歡迎與我們聯繫:editor@usliterature.asia

期待與您在詩間相遇,一起在《平庸之作》中擁抱生命的脆弱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爾思出版思想,與我們同在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