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市值超車騰訊:半導體是「新時代的石油」?

看到同事傳來這張圖,我才知道黨一句「網路遊戲是精神鴉片」,害中國的騰訊這幾天股價大跌,市值居然被台積電超車了。
細看這個全球市值排行榜,其實也很有意思:除了美、中兩大國之外,能登上排行榜前十名的,只有沙烏地阿拉伯的 Aramco 石油公司,以及台灣的台積電(註1)。
由此來看,近期有媒體會把半導體稱為「新時代的石油」,確實並非沒有道理(註2):今日的半導體和晶片,和過去的石油一樣,都是維持經濟生產的關鍵原物料或基礎零組件,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性物資──Aramco 常年不墜的市值,和台積電近期突飛猛進的市值,大概也都反映了這個事實。


而且很有趣的是,台積電和 Aramco 一樣,如果不是因為貿易戰、晶片荒,或是石油危機這樣的地緣政治危機的話,一般人其實平常根本就不會知道這兩家公司的名字,知名度和其他榜上有名的大品牌(比如 Apple、Facebook),根本就無法比。
這種現象,或許也再次反映了晶片代工、和原油生產,所帶有的「基礎設施」特性:它們雖然非常重要,卻通常隱藏在日常生活的表面之下、或存在於產業鍊的前端,因此不會直接面對消費者,所以除非出問題了,否則根本不會有人注意到。
不過就像台積電在台灣家喻戶曉一樣,Aramco 這間公司,在阿拉伯世界其實也是響叮噹的:之前在科威特學阿拉伯文的時候,Aramco 這個詞(أرامكو),居然就被列在初階阿語課本的單字表裡──不知道未來有天,「台積電」會不會也被收錄進台灣華語課本的單詞表裡?


同樣巧合的是,Aramco 的身世,其實也和美國脫離不了關係:雖然 Aramco 已經在 1988 年被沙烏地阿拉伯收歸國有,但這間公司最初其實是一間美國公司──「Ar-am-co」就是「Arabian-American Oil Company」 (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的縮寫,而台積電創立之初,也延攬了很多從美國返台的技術人員,某程度上也是家「台美混血」的公司。
自從創立以來,Aramco 就一直是左右中東地緣政治的關鍵角色、時常捲入地緣政治之中──甚至可以說,這間公司和石油資源,就是西方強權近一個世紀以來,不斷介入、經營中東的原因之一。
如果從去年至今的發展來看,台積電在世界的地緣政治之中的角色,似乎也愈來愈像 Aramco 了。
然而半導體終究不是石油,也不是「從地底冒出來」的,在地理上並沒有這麼難以動搖的「固著性」,而美國、日本、德國,也確實都已經傳出要求台積電前往設廠的消息。
不過再話說回來,台積電的廠房、技術和經營模式,真的有這麼容易複製到其他國家嗎?還是說,專業晶圓代工這種「服務」,其實也和石油一樣,帶有一定的「地理固著性」,深受一個地方的自然環境、文化因素的限制?(比如最近很流行「必須要有既聽話、又優質的工程師願意賣肝的文化」這種論述。)
更重要的是,對台灣的生存和繁榮來說,台積電帶來的到底是機遇,還是危機呢?感覺半導體的經濟地理,真的會是接下來幾年的熱門題目⋯⋯
註1:不過今日要判定一個企業的「國籍」,倒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比如台積電就有一大部分的股份,掌握在外資的手上⋯⋯
註2:把半導體稱為「新石油」的文章或報導,可以參考以下這幾篇:
〈China Turns Semiconductors Into The ‘New Oil’ While GM Runs Out Of Chips〉
〈Semiconductors are the new oil〉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