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不小王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文化裡的重生-台南全美戲院

不小王子
·
·
我從小在全美看電影長大的-大導演李安

民權路二段是台南最早發展的地方之一,早在荷蘭時代就叫做"普羅民遮街",現在雖然看起來破破舊舊,但經典老店林立,還是全台名人出身最多的一條街,像是統一集團最早就是從這條街發家,至今民權路二段還住著許多很有名望的教授、老派知識份子與醫生。

民權路上往西走,路過永福路交叉口,會看到播放二輪電影的全美戲院,全美戲院最早叫做全成戲院,是標準的台灣老派風格電影院,它濃濃的懷舊風不是刻意營造,而是它70年下來歷經風霜下的原貌。

全美戲院在台南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很多台南人從小就在全美戲院看著便宜的二輪電影,但票價雖然便宜,影片的質與量可不馬虎,很多時候還會重新放映經典老片。在那個電視還不發達的年代,像全美戲院這樣的戲院就是文化傳播非常重要的管道。

文化裡的重生-台南全美戲院(不小王子的翔武紀)

除了電影文化本身的歷史價值之外,路過全美戲院的時候,都會被掛在壁面上的海報吸引,精緻的海報都是師傅手繪的看板,獨一無二。看著從50年前留下來的海報,一路到現在的變化,就像看著娛樂文化變遷的歷史一樣,這些手繪海報的工藝也成了很重要的文化資產。

而這次分享的《大井頭放電影-台南全美戲院》承接紀錄文化的重要使命,說著戲院70年來,從日治時代發展的背景,到歷經國民政府、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電影法、娛樂業競爭等等的變遷,把台南電影娛樂業的故事,濃縮到了全美戲院的歷史裡。

文化裡的重生-台南全美戲院(不小王子的翔武紀)

翻開台灣電影發展史

在說全美戲院的故事之前,先說說台灣的電影起源。那是在1900年的台北城,登瀛書院改建招待所的"淡水館"內,日本商人邀請法國"自動幻畫協會"的電影技師,帶著一台"電影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帽子戲法》、《職工喧嘩》等多部還只能說是影像紀錄的作品。

這是有紀錄的第一次,台灣接觸到這種見影不見人的映畫演出,這種新奇的視覺體驗也成為了台灣人的新娛樂選擇,讓過去只能在戶外的戲台演出搬進了室內,戲劇的意義從過去的酬神活動,轉為新時代市民的新娛樂。

1910年,這股熱潮到了台南,有以台灣人觀眾為主的戲院"南座"、"大舞臺",以及日本興建成為專映電影常設館的"戎座"、"新泉座"。那時候電影館做為劃時代的娛樂場所,競爭很激烈,還發生過戲院經營者之間的鬥毆事件、股東倒戈等等事件。

延伸閱讀:台南百年戲院重見光明!中正路的「戎座戲院」、「赤崁戲院」

1920年代後,隨著末廣盯的林百貨開幕,林百貨附近的區域商業活力越發旺盛,出現了三間地標型新戲院,宮古座、世界館、戎館。

像是以市營劇場規劃的宮古座,外觀仿造東京歌舞伎座,除了作為商業戲劇演出與電影放映,也提供給節慶與地方團體作為活動場地。在戰後由國民黨的中影公司接收,它的原址就是現在台南唯一的藝術院線-真善美影院。

延伸閱讀:臺南林百貨近百年的風華,見證府城超過一甲子的歷史

屹立70年傳奇的序章

開幕日每購入場票贈送抽籤彩票一張,彩票獎品總金額新幣二萬元

說回1945年,那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尾聲,美軍對台南市進行無差別轟炸,醫院、學校、政府機關、民宅無一倖免。戰後的人們渴望尋找心靈的慰藉,開設影院成為了一門好生意,全美戲院的前身"全成戲院"第一代創始人,歐雲明先生,就瞄準了商機,走進了娛樂行業裡。

歐雲明先生的經歷很具傳奇色彩,年紀輕輕的時候發明可以省錢省力的抽取地下水裝置,還改良軍隊偽裝覆網的生產方法,這些讓他得到當時總督府的賞識,獲得了青銅與皮革的兩項專賣權。除此之外,在因緣際會下還做起了皮帶生意,讓他剛從台南中學畢業,就開設了全成皮商和造皮廠。

熱心的他也深度參與許多地方組織的公共事務,自費為台南市鋪馬路,擔任台南市電影公會理事長、台南市漁會理事長等等,後來甚至擔任了台南市議員,最後到了省議會。

現任全美戲院老闆回憶這位舅舅,開著美軍轉賣的凱迪拉克,個性豪爽的他,常常將戲院的電影招待劵廣發親朋好友,如果沒帶著電影院在身上,便會隨手將日曆、便條紙撕下寫:"准兩名進場"再簽個名,當成現成的入場劵。

文化裡的重生-台南全美戲院(不小王子的翔武紀)

全成戲院與電影娛樂的起起落落

戲院生意就像波浪式,有時好,有時壞

戲院成為市民們生活娛樂的好所在,戲院也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1960年代台南的戲院數量達到巔峰,在新的設備與更多場域選擇上,原本的老戲院面臨經營不善與轉手的命運,而全成戲院的老闆歐雲明因為選上省議員以及擔任地方漁會的理事長,花費了大量的資金,也面臨了經營困難。

1969年歐雲明將戲院賣給了當時還在經營全美百貨的妹妹歐仙桃與吳意垣夫婦,夫婦倆把全成戲院改成了自己品牌的全美戲院。但夫婦倆接手的時間點是台灣電影產業的下坡期,再加上不懂得跟片商們交際應酬,全美戲院一直拿不到院線大片,生意遇到很大的瓶頸。

在那個電影還是膠捲的年代,誰可以搶到數量有限的大片就代表搶到了個金雞母,甚至有可能賺到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而不諳此道夫婦倆就吃了大虧。在用低價促銷的手段仍不見好轉後,夫妻倆面臨了銀行高額貸款利息與五個小孩的養育壓力,祭出了跟許多戲院一樣的最後手段,"插鏡頭"。

插鏡頭,起源於當時"民風保守"與"電影審查制度嚴格",電影裡只要有情色裸露、共產思想的片段都要剪掉。但有些戲院逆向操作,在那個沒有網路情色片的年代,會在播放電影中還原那些被禁止的畫面(全成戲院就是這麼做),或穿插一些限制級鏡頭,甚至改播情色片,讓戲院變成人解放情慾的秘密之地。

只是改播放些受限制的畫面,會讓戲院面臨巨大的風險,許多戲院被政府抓到被勒令停業,全美戲院也差點被來臥底的便衣警察抄了家底,後來雖然順利挺過刑事風暴,但還是受到了許多壓力與監督。

延伸閱讀:非典型電影觀看:台灣的「隨片登台」與「插片」

二輪電影的新生命

1971年,在吳家接手一年多後,全美戲院決定不再與首輪戲院競爭,轉型成為二輪戲院,這個決定改變了戲院的未來。

打著一張票6元又"兩片同映,不加票價",全美戲院片子好又票價低,1970至1980年代是全美戲院的榮景,許多經典名片重新上映,像是《亂世佳人》、《中途島》、《大金剛》等等,還有應觀眾要求重新上映的名片《江山美人》,讓許多老兵併發思想情愫,來戲院重刷了好幾遍。

那時候生意好到還賣起了站票,黃牛甚至在戲院外打架叫囂

這時候全美戲院成了台南的地標,大導演李安的中學時期就有很多時間是在這裡度過。同一時期,戲院的空間也常用作於影歌星聯合公演的大秀場,像是洪榮宏的處女秀就是在全美戲院,跟著爸爸登台表演。

說起秀場表演,在那還沒有大型演唱會的時代,秀場表演是流行音樂與綜藝節目的融合,電視台喜歡到各鄉鎮出外景,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全美戲院除了有洪一峰登台表演過,還有李睿舟主持的綜藝節目《大千世界》號召余天、劉福助、康弘、林友梅等知名明星上台助陣。

這些五彩炫目的秀場節目,成了台南觀眾相當重要的城市記憶。

延伸閱讀:啟發李安當導演的全美戲院,背後有許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建築會老去,但故事會留下

現在的全美戲院承載了更多的文化使命,走向了文創之路,這20年來舉辦的活動包含「台南影展的陪伴哲學」、「大導演記憶中的電影院」、「戲院文物百寶盒」、「戲院舞台的表演回歸」、「群助交流的集散地」這五大層面。

像是許多大學的影展都在全美戲院舉辦,老闆不只是場地提供者,也會給予一些經驗指導意見;而且戲院也可以被包裝成愛情圓滿場地,在電影的最後,燈光一亮,男孩子跪地求婚;甚至在奧運期間取消早場電影,集結全民為台灣棒球健兒加油。

這些多元嘗試,讓放電影不只是放電影而已,也有了更多意義,一棟建築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為大家都還記得以前,自己在這裡有怎麼樣的回憶。而全美戲院之所變成了文化聖地,是因為它承載了整個台南人至少兩代的記憶,想想這一路以來經歷的風雨,全美戲院還能屹立在台南市的街頭,老師傅幾十年如一日的揮筆作畫,在在堪稱文化奇蹟。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