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的悲惨世界
最近一直在打架的状态中,因为我送审的一篇文章反馈回来了,需要大改(major revision).
对科研人员来说,修改文章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这得看是什么样的反馈。我决定借此机会忠实地记录一下,披露一下我作为普通科研人员的悲惨世界。
- 被拒稿了
该杂志水平是不错的,行内比较认可 。这里请允许我出于科研习惯强调一下,这不表示该杂志没有灌水文章。但从我过去在该杂志发表的几篇文章的经验来看,编辑能够邀请到做相关工作的(匿名)评审同行(一般情况下是两位),他们能够看得懂,提得出切中要害的问题,能给出很好的判断和建议。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杂志这么贵,我还是投稿给他们的原因。
但第一次被编辑拒稿了。看了审稿意见之后我气愤了一个星期,又花了两个星期写了封长长的信,把编辑转弯抹角给骂了一下,并附上了点对点的针对审稿意见的反驳。
这编辑邀请的这俩同行,要不没看懂,要不就是没仔细看,反正我文章里说的是故事甲,他们问关于故事乙的事情。基于这样巨大的认知偏差的修改意见,这编辑还说拒稿这个决定,是综合了他自己的判断的。
那好,那我必须得问问他自己是如何判断的—科研讨论有个好处,必须有据可循,你得出的任何一个结论必须基于数据和事实。
但这样的信写了很伤脑筋,因为说白了,我在试图明明白白地指出,他们在指鹿为马,他们逻辑混乱,他们基础知识欠缺,当然我对这每一点都给出了证据。但这桩桩都是得罪人的事。所以这封信我是涂涂改改写了好几天,还冷却了好几天,让自己不那么情绪化,最后还让同事帮我掌握了下语气。
很快编辑回信了,直接称呼我的given name,也是以given name自称的,希望重新投稿,并指出我可以选择回避编辑和原来的评审同行。他也没有提及他当初的’自己的判断’是如何做出的。 —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职业操守的表现。
2. 重新投稿
重新投稿之前,我尽量把故事甲表现得更为突出,希望以此来杜绝把它认成故事乙的可能性。而且,我没有选择回避编辑或是评审同行。我想,这次他们总该会认真看的,因为在给他们审稿意见的反馈里,我解释得很详细。
这次反馈回来,结论是需要大改;他们提出的问题总体来说比第一次靠谱,总算靠近地球了。但整体来说,还是指鹿为马,还是在问故事乙的事情。这下我意识到,不是他们没看懂,而是他们只知道故事乙,不能想象不是故事乙的世界版本 — 这与他们的基础知识不牢靠紧密相关。
这下我又有事干了,我需要对这俩同行做科普,并且需要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写这样的信, 真是伤肝呀!
编辑这次(聪明地)提出,我不必须给他写信,修改直接反馈给评审同行就好。
—那怎么可以呢?我得让他知道,他选出来的两位评审多么的出类拔萃!
所以我不仅给两位同行写了点对点的反馈,也给编辑写了一封, 抱怨了我对两位评审持续地指鹿为马的不理解。
现在我在耐心地等待。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