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日|詞曲咬合及《暗湧》國粵兩版比較(夕粉慎入)
被馬芳老師轉發了嗚嗚嗚好開心。想起好久沒發了,趕緊來更新一下。但這一篇好欠扁啊。先申明我絕對是林夕的粉絲,只不過有時可能是黑粉(就像對黃耀明那樣(不是
這是 馬芳課程感想系列 的第四篇:詞曲咬合及《暗湧》國粵兩版比較。
在馬芳老師課上學得詞曲咬合的概念,延伸到一曲兩唱的對比分析,為我根深蒂固的「同曲異詞狀況下總是粵優於國」的偏見信念添磚加瓦。(我好糟糕
前記 和 第一篇 在這裡:大風吹,吹不到滿洲里
第二篇在這裡:獻給社運者的歌:千萬珍重,深心隱痛
第三篇在這裡:社運歌曲續篇:唱出來嗎?上街的理由
特別篇在這裡:家明:這個國家的明天會好嗎
詞曲咬合這個概念就像一把利刃,從前聽歌感受到的那些「怪怪的」「莫名好聽的」「特別的」之類曖昧難解的感受,突然間清晰明白地攤開了。分析工具真好用。
林夕作詞的那些國粵兩吃的歌曲,常常是覺得粵語版遠遠優於國語版。舉個例子,《暗湧》和《越快樂越墮落》就是最明顯的一組對照。《暗湧》的旋律和歌詞咬合之完美,歌詞本身之精煉文雅,一直是我的粵語歌心頭好Top10之內的。它所摹寫的那種愛情中的不安、挫敗的命定感,甚至不一定是愛情,是對所有心愛之物的患得患失,理想的永難企及,都入木三分。*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歷史在重演
這麼煩囂城中
仍靜候著你說我別錯用神
什麼我都有預感
然後睜不開兩眼看命運光臨
然後天空又再湧起密雲
這種獨特的絕望的灰極而生美的心境,我還未碰到第二首能與之齊平。
但同樣是林夕填詞的國語版,乍聽之下就有一種想罵「這是什麼鬼」的衝動……
首先語言風格變成大白話:
難道你以為我能夠想愛就愛/除非我們都學會了想忘就忘
其次,在這種語言風格下林夕繼續玩弄他最喜歡的文字遊戲,反義詞、對仗句:
我的天空太亮/你的臉太暗
我的命運太長/你背景太短
沒有任何期望/也就不會絕望
文字遊戲本來是林夕展示才智的地方,但因為太過白話,反而有種流俗和草率。尤其是和粵語原詞比較,顯然是把原詞的意思拆解,用一種直白到沒有美感和深度的方式寫出,實在令粵語歌迷難以接受。
(後來讀了林夕的散文、雜文,在蘋果日報上的「常言道」欄目,更徹底地感受到林夕對玩轉文字遊戲和化用流行語言的極度狂熱...)
有了詞曲咬合的分析工具,則進一步破解國語版聽起來不太順耳的原因。
比如《越快樂越墮落》第一段的韻腳「暗」「汗」「望」明明是仄聲,卻放在一個感覺應該搭配平聲字的音當中。後面的「想愛就愛」中的「愛」也搭配了一個感覺像陽平的音,聽起來很是違和。不過課上聽老師解釋這類國語版常常是比較倉促地推出的,也就釋懷了,林夕這種高產如母豬(沒有貶義、沒有貶義)的填詞人偶爾草率寫成大路貨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此外,這個概念也讓我聯想起大學時接觸過的一些詩詞吟誦/吟唱。吟誦不是趁著所謂國學熱興起亂唱的那種,是高校老教授或民間老先生以師徒或家庭方式傳承下來的。必定是用方言,這種吟誦會將平聲拉長,仄聲短促停頓,可以誦詩詞,亦可誦古文,抑揚之間便有一種音樂感出現。
吟唱中好像也有好作品。我曾聽過一首國語吟唱詩經《蒹葭》,旋律清新遼遠,原本覺得是更偏於唱而非吟,仔細想來居然幾乎字字詞曲咬合。可惜我找不到這個旋律的出處,只能看到是蘭州回族的一個女生在其老師的帶領下學唱和錄製的。
以下是本文中提到的歌曲影片。
補記:我知道歌曲不能純粹從一兩個面向來評斷優劣,詞曲咬合這種技術層面的問題並不總是那麼關鍵。亦有個人偏好的影響。總是會有人更喜歡《越快樂越墮落》甚於《暗湧》,更喜歡白話、通俗的表達,或在國語版中發現更多意涵,又或者,對於講國語的人來說,一種親切好懂的語言,對於親近一首歌而言是更為重要的。這篇文章只是提供一個視角,做一些個人色彩濃厚、不負責任乃至半開玩笑(對林夕XD)的評論。對於詞曲咬合概念的理解,若不夠準確、透徹,還請不吝指正。
(P.S. 之前的文章都會關聯某一篇舊文,現在這系列果然被看見...不敢關聯了,只能偷偷藏在文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