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姿態 - 當紙本書如空氣般的存在,會是一種矛盾嗎?

Jing
·
·
IPFS
如果文字作為溝通載體傳遞內容,那麼文字的影響力仍然沒有減少。內容不是紙本書限定,只是身為一個崇拜腦神經科學的人,十分迷信紙本書對於額葉的影響,對於紙本書多多益善的選擇而已。我想也有可能是我還沒愛上一個完美電子書裝置前的一方之談。

最近我們家作息有點晚,但我兒子還是非常堅持,要讀兩本繪本才睡覺。

周末的書店時光也是我兒時重要成長記憶,我爸每周末都會帶我們去書店,一整個下午或晚上,我們在不同的獨立書店裡,待上四個小時,然後回家。我們從不討論讀了甚麼,我們不關心彼此在各自角落完成甚麼樣的閱讀,像是吃飽喝足了好像沒必要評論日常的食物。

高中開始有自己少女的難題後,雖然周末已經不再跟爸媽度過,與書的相處照舊如常,是我可以躲進的隱匿的空間,我時常窩在不同的作家書裡,在那幽微角落裡找到一點微光,不可以太亮,不然會照亮少女敏感的小心思,那些窩藏著一些準備長大的小秘密。

我和先生交往時,我會因為跟他一起跑遍全台北而找到一本絕版書而覺得浪漫,這種靜謐的陪伴,卻在婚後變得功利起來,日子被高效工作、教養育兒、職場升遷、投資心法和心靈成長的主題書牆堆高,變得不那麼浪漫了,我先生從有自己意識的尋書人變成書僮,跑腿拿圖書館預約書,負責歸檔書摘的工作就在他身上。看著他偶爾借來的小說,我也提不起興趣翻閱,而是把我讀到的還未消化的高效生活,塞到他眼前逼他吞下。

《亂讀術》、《思考整理學》的作者在兩本書都傳達「不要讓人拍攝藏書,或是留下書摘、在書上做記號」他說選書、書摘會反映人的心裡,會被別人看穿。與書交往是多麼慎重的一件事,嚴重到都會暴露隱私那般。書長久都這樣被擬人化了,代表如何看待閱讀這件事情,是很值得發一篇文來討論的。


買書還是不買:邀請書到家裡坐坐?

這是討論買電子書或是紙本書之前的選書議題:到底需不需要購買這個內容?(撇開大量的免費電子資源)

我妹書架上總是堆滿了書,因為娘家擁有空間自由,窩在那堆書庫裡面就可以不用出門覓書。而我北漂的這些年,空間不夠,電子書資源又多,買書少了,反而借書成了常態。

比起真的得要從書裡面獲得甚麼,不如像是約好了一般的例行事項,每天有一件非做不可的事,就是翻開書、浸潤在文字中。不管生活多忙,都一定有隨手的時間,順便翻著那些書頁,回到那些由文字堆砌的世界裡去。

閱讀是一種對話。那不管是在外面的咖啡館或書店,還是在家,指尖碰觸到書頁的那剎那,你就開始展開談話。即使像我這樣的E人也需要獨處,閱讀,便成了一種熱鬧的獨處。我讀故我在,我讀得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心。

這種行為聽起來附庸風雅,但現在很多人也有把閱讀變得功利,有風氣倡導讀書變現,得要完成學習單一樣的過程才能算是對得起自己讀過了書,但是不管記憶體曾經裝過了甚麼內容,不管這本書留下了甚麼結果:改變了甚麼行為還有影響了甚麼價值觀。這段時間都是特別的。內容的隨時讀取使用權好像也沒那麼重要了。

當閱讀是一種日常,那麼文字就變得唾手可得

我沒有刻意在小孩面前演一個愛看書的家長,但是當家裡隨手可以拿到下周就要還的圖書館的書,我就不用擔心如何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不用費心去強求孩子愛上閱讀,因為那會自然發生。但,整理和收納書卻是另外一回事,反而成了我得刻意去教導他們的地方。抱歉了沙發,我真的需要那些空間放書。

若是自然教養中建議不去硬性規定孩子的睡覺時間,那麼再晚我還是會陪他多讀一本書,因為我可以想像對內容的好奇有多麼難忍(反正隔天上學要面對起不來的賴床小子不是我),當然有時候時間真的太晚了,我刻意禁止睡前讀書時光,就把閱讀當成一種禁忌,現在有多禁止、未來就多想看書。我很慶幸,最終小子在玩玩具自言自語可以有大量語彙,拿著書滔滔不絕地講著書中的故事。

我有點想深入探討我選書的庸俗。但只要總是能選自己愛的、喜歡的,有沒有符合主流都不是重點了。當那些書裡的話語,構成了我生命裡以意義的相遇,就都各自安好了。

如果文字作為溝通載體傳遞內容,那麼文字的影響力仍然沒有減少。

內容不是紙本書限定,只是身為一個崇拜腦神經科學的人,十分迷信紙本書對於額葉的影響,對於紙本書多多益善的選擇而已。我想也有可能是我還沒愛上一個完美電子書裝置前的一方之談。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ing極度外向(妥妥大E人一枚),同時也善於獨處。靠一張嘴吃飯,但行動力不差。 可以整天不講話只是抄抄寫寫、也可以在話匣子打開後就完全停不下來,不小心生出了一個在家也機哩瓜啦的小子。 🔗https://linktr.ee/jinghanyang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如常的視角|指稱代名詞

如常的視角|有沒有正確打開節日的方式

小說|她喜歡把時間調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