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簡.不簡單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貨幣 匯率 通貨膨脹

簡.不簡單
·
·
「成為墳場中最有錢的人,並不重要。夜深人靜時,能夠自豪的說:我們成就了不起的事,這才是最重要的。」~賈伯斯

「錢無翼而飛,無足而走。」錢會不斷流通。持續流通,同時發揮多種效用。

錢我們都會花,但是你可曾停下來想過,他是從哪裡來的,或是我們最初是如何建立我們的貨幣體系的?

本篇將介紹:

  1. 以物易物的困難 貨幣的登場
  2. 貨幣的種類與功能
  3. 虛擬貨幣
  4. 貨幣匯率
  5. 通貨膨脹跟「景氣好」有關

人類貿易,交易發展過程可以分為:「以物易物」、「商品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等階段。本篇將研究第一批錢幣,並進一步探討到虛擬貨幣,例如比特幣。最後提到貨幣的匯率及價值。


  • 以物易物的困難 貨幣的登場

史前人類的食衣住都是靠自己解決的,狩獵與釣魚、樹葉與動物皮革、建蓋洞窟。這樣自己準備生存需要的一切就稱為自給自足,但因為每個人的專長不一樣,獨自一個人難以均衡維持食衣住所需要的條件。

隨著時間過去,耕農的技術進步,也就能生產足以讓全家人填飽肚子的糧食。經過一番苦思後人們終於明白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交給需要的人,就能換取自己需要的物品,對彼此都能形成利益。就而久之才會形成互相交換想要之物品的生活模式,當時一開始的交換就是互相給予物品的「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又稱物物交換,用自己擁有的物品或服務與別人交換,以換取別人的物品或服務。所以不一定是一場等價交換。

不過就算想要以物易物,因為難以正確知道誰擁有我想要的物品,不便之處相當多,所以想交換的人都會聚集在一個地區,這就是市場。在反覆思考方便交換物品的方法後,最終衍生了市場。

當市場形成後,交換就變得肩擔多了,不過自己想要的物品不可能剛好立刻出現在眼前,必須經過多次交換才能完成,依舊存在著麻煩的地方。

在經歷這一類的困難後,人們便開始尋找更簡單交換(交易)的方法,作為可以買進賣出手段的「錢」就這麼誕生。使用貨幣取代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就便容易多了。

這樣使用貨幣交換與交易的經濟就稱為「貨幣經濟」,貨幣大幅度將低交易需要的時間或努力,相對的,生產活動使用了更多時間,此一方式對人類社會發展有著莫大的貢獻。

  • 貨幣的種類與功能

初期把米、貝殼、綢緞等物品(商品)當作貨幣使用,這一類就稱為「物品貨幣」或「商品貨幣」。雖然方便但不易搬運、無法任意分割及保存,後來誕生了「金屬貨幣」,體積小、方便攜帶、長時間保存不變質。剛開始的金屬貨幣主要使用黃金或銀製造,因此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價值。

後來因為有人在黃金混入其他物質或是偷工減料,每次交易都必須確認純度與重量,這也是不方便的地方。於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徵符號的紙幣出現了。紙幣不同於金屬貨幣,只在紙張上印刷墨汁、文字與圖案,紙幣本身並沒有任何價值,但當作賦予同等價值的「制約」證書使用,這一類的紙幣就稱為「法定貨幣」。

法定貨幣又稱法幣,是政府發行的貨幣,依靠政府的法令使其成為合法流通使用的貨幣。中央銀行和政府會限制貨幣的供給量,只有限量供給的貨幣才具有價值。若想成為貨幣,就必須符合搬運方便、長時間不會變質、小金額也能交易、以及具備稀少性的條件。法定貨幣的價值來自擁有者相信法幣將來能維持其購買力,但法幣本身不像商品貨幣或金屬貨幣具有內在價值。


貨幣必須付出努力才能獲得,而且在法律上、技術上都必須徹底管制,防止有心人士任意製造。

1.計價單位或衡量價值標準。我們可以以貨幣為單位來計算物品的價值。例如一枝筆10元、一本書300元;因為錢具有一定的價值,我們才能過儲藏它來獲得足夠的財富。

2.交換的功能。貨幣讓我們能更方便交換,進行比以物易物更方便的經濟生活。

3.價值儲藏。貨幣具備就算時間過去也能維持其價值,以及交換其他財貨或服務的功能。一般的物品在購買的同時,價值也會降低。但一萬元的貨幣不管是今天或明天依舊會維持他1萬元的價值。


中央銀行

一般人不能在中央銀行存錢,也不能向中央銀行借錢。跟中央銀行往來的顧客是一般銀行。

  1. 發行貨幣:決定貨幣的外觀、尺寸、數量等之後發行,中央銀行製造貨幣送去一般銀行就稱為「發行貨幣」
  2. 政府的銀行:台灣的國庫主管機關為財政部,中央銀行為國庫代理機關,經管中央政府及其所屬機關學校有關現金、票據、證券之出納、保管、移轉及財產契據之保管事務。當政府的錢不夠時,會發行債券(國債)出售給國民籌備錢,而這項任務由中央銀行負責。中央銀行和地方銀行收取稅金籌備維持經濟需要的錢,稱為財政,以一年為單位編列預算,依照預算支出。
  3. 制定通貨政策:中央銀行會調整市面上流通的貨幣量(通貨量),維持貨幣的價值。此外中央銀行會調整外幣與本國貨幣的匯率,讓匯率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太大的變化,它還負責分析經濟調查、統計、一般金融公司經營狀態,確保金融穩定。


  • 虛擬貨幣

原本是網路遊戲中使用的虛擬貨幣,由於玩家遍佈世界各地,遊戲玩家在遊戲中獲得幫助時,為了表達感謝之意,便會送給對方貨幣。加密資產是一種產生自網際網路,作為金錢來使用的數據。加密資產的種類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比特幣」。

2008年有一個人覺得遊戲貨幣「或許可以運用於現實社會」於是創造了「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這個人向來不在媒體面前露面的神祕人物:中本聰。他寫了一篇論文,提到假如全世界的人都使用比特幣,大家就可以跨越國境直接交易,許多人這種「未來金錢」感到心動,開始大量購買。

加密貨幣的價值變得那麼高,主要有兩個原因:

1.沒有專職負責的政府管理單位

不同於台幣、美元,不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交易,都具備「相等價值」。當我們知道巴西有人陷入困境,想要以金錢援助對方,如果持有加密資產,就可以直接匯款給對方。

由於許多人原本就不太信賴政府和銀行,尤其在2008年金融風暴後。因此當有人設計出不靠央行和政府監管的貨幣,許多人都樂觀其成。

不單純因為「比國家發行貨幣更值得信賴」而受歡迎。其實股票也是屬於加密資產,一樣可以買賣,而且有很多人都想藉此賺錢。在台灣金管會將「虛擬貨幣」定位為具有高度投機性的數位「虛擬商品」而非貨幣,是一種在網路上交易的資產,也稱「虛擬通貨」或「虛擬資產」。

2.運作方式公開透明

加密資產還有一種由持有者一起監視金錢流向的「區塊鏈」規則,沒有人能隨便竊取。不因為國家賦予這些貨幣信用而隨著國家經濟狀況而變動價值,所以即使國家經濟狀況變差、貨幣價值下跌,加密資產也絲毫不受影響。

「比特幣」是經過電腦運算,結合「開源軟體」和「密碼學」解析密碼的工作模式,用戶透過電腦去進行數學難題的「密碼解析」就可以換到「比特幣」,而這個過程就稱為「挖礦」。由使用者創造及交易,其他人無法介入。

比特幣的密碼非常複雜,想要破解密碼的人稱為礦工,必須使用運算速度非常快的昂貴電腦軟體,最先破解密碼的礦工可以獲得新的比特幣,一旦出現新幣,就會在區塊鏈出現紀錄。

區塊鏈的所有帳目都有一組轉化為特定密碼、無法竄改的「指紋」。

缺點:不易取得和使用

向持有人購買,但價格可能高得驚人

得到比特幣還要找到接受付款的人或商店才能使用,在現實中運作一直不是很順利。

這種「比特幣」並沒有受到各個國家的認同與接納,以電腦去挖礦獲得收益也不高(卻要浪費許多電力),「比特幣」透過上網可以跨國界,不記名的收取付出與使用的一種數位資產(貨幣),它更不需要任何主權國家來背書保證。交易所被駭客盜取層出不窮,安全性問題現階段還不能算是安全的貨幣。

「每個人都可以印鈔票與發行貨幣」,這「虛擬貨幣」現在仍有許多人每天在挖廓與生產,有些人想以「比特幣」來換取商品或服務的成功案例其實並不多,但仍有人很努力在「挖礦」想致富,現在市面上有三千多種的數位「虛擬貨幣」在運行。

加密貨幣的價值時常起伏不定,而且變動劇烈。既然是「虛擬」也許有一天變成一文不值,「風險」是極高的。

  • 貨幣匯率

只要是我們必須買其他國家的東西,而且其他國家要求要用他們的貨幣來買賣的話,我們就必須用新台幣去「交換」他們的貨幣。雖然說是「交換」,但實際上就像我們拿錢去交換不同商品和服務一樣,其實就是去「買」貨幣。

匯兌:拿錢買其他國家的錢

換匯:將自己國家的互換成該國的貨幣。

匯率:不同貨幣之間換算的比率。韓幣1000元大約可以換1美金,泰銖100可以換3500韓元。台幣28元可以換1美金,泰銖100可以換89元台幣。

外幣買賣是藉由貨幣匯率「一買一賣」之間賺取「匯差」,到銀行換外幣,會有「買入價」和「賣出價」。買入價是銀行向你買入外幣的價格,較低;賣出價是銀行賣給你外幣的價格,價格較高。

外匯報價分為:「現金匯率」(有拿到現金 實體貨幣) 和「即期匯率」(網路換匯 或美元保單 保險費 )

換匯管道:銀行臨櫃、外幣帳戶領現、外幣ATM(部分銀行可以直接領外幣有些還推免手續費或優惠價,幣別以美元、歐元、日幣、人民幣為大宗)、線上結匯(24小時換匯,填寫日期與領鈔分行帶身分證領外幣)

當地換匯,表示錢會由台幣換成美金,再從美金換成當地幣值,換到的錢會在比國內少。

貨幣的價值隨時都在變動,需求越大,貨幣價值就越高。改變的主要原因在於多少人想要這種貨幣。

貨幣的升值或貶值通常會對某國或地區的進出口品價格產生影響。

當1美元可以兌換25元台幣時,美國進口餅乾一包1美元,用25元可以買到這個餅乾;如果當1美元可以兌換30元台幣時,同樣的餅乾要用30元才可以買到。也就是說,要花費更多「台幣」,這種狀態表示「台幣」的價值變低了,稱為「台幣貶值」,進口商品就會變貴。

相反的當1美元可以兌換到20元台幣時,就稱為「台幣升值」。美金從1元要用31元來買,變成28元來買,就是美金變便宜了。

在全世界的價格差異,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大麥克指數」。測量兩個國家貨幣的匯率理論上合不合理,把美國的大麥克價格和另一個國家的大麥克價格(換成美金)相比,如果另一個國家的大麥克比較貴,就代表這個國家的匯率被高估了。

由於以下理由,有些貨幣的需求大於其他貨幣:

  1. 信賴評價

貨幣的價值和多少人信賴那個國家的政府有關;如果大家覺得無法信任,那個國家的貨幣價值就會下降。

當商品價格攀升到極限會出現驚人的鈔票幣值,陷入惡性通貨膨脹,國家貨幣失去信用。過去辛巴威曾經發行過100兆辛巴威幣的鈔票。近年曾經出現最大面額的鈔票是津巴布韋元,曾經在2009年發行面額100萬億的鈔票,但實際價值大約40美分,250萬億才等於1美元。

  1. 經濟繁盛

一個國家的經濟越繁榮強盛,大家對那個國家的貨幣需求就越大。

  1. 國家政策

要印製多少新貨幣是由政府決定的,如果減少貨幣供給,就會使貨幣變得稀有,貨幣就會升值。

強勢貨幣

如果某種貨幣已經升值一段時間,而且未來可能繼續升值,就稱為強勢貨幣。

相反的貶值一段時間,而且未來可能繼續貶值,就稱為弱勢貨幣。弱勢貨幣能降低生產成本,吸引其他國家購買它的商品來促進經濟成長,所以不一定是壞事。

美元擁有國際貨幣的特殊地位,很多地方之間的交易也會以美金結算。如果當地的本土貨幣較弱勢,那麼商家可能希望用價格較穩的美元作為交易。美金價值比較高,所以當匯率上升時,可以獲得比儲蓄的利息稍微高一點的金額,美元定存2.5-3.5%,因此建議存在外幣帳戶。

強勢又穩定的貨幣可能成為儲備貨幣,銀行和其他國家的政府會買進這種貨幣作為儲存財富的工具。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儲備貨幣是美金,此也有國家採用歐元、英鎊或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

匯率在國際上會用6個英文字母表示,像是EURUSD(歐美貨幣兌)、USDJPY(美日貨幣兌),最前面是基礎貨幣,價值以1為單位。

EURUSD表示用多少的美金兌換1歐元,當美元變強價格往下跌,因為用比較少的美金兌換1歐元;USDJPY價格往上漲,要用更多日幣兌換美金。

外匯存底:央行(政府的銀行)擁有外國貨幣的現鈔、存款(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英鎊、日幣)、股票及債券等。

不同消費水平

同樣商品在不同國家會有非常大的價格差異,代表不同國家的「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通常價格高的地方,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比較高。

  • 通貨膨脹跟「景氣好」有關

景氣會變動,好壞是依照市面上有多少金錢在流動而決定。景氣好時薪水會增加,買東西的人也會變多,為了達到供需平衡,商品價格會上漲。這種商品價格上漲的狀態就是通貨膨脹。

景氣指標三種類別:領先指標、同時指標、落後指標

景氣同時指標,由工業生產指數、電力(企業)總用電量、製造業銷售量指數、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等7個構成項目組成,代表「當時」的景氣變動。

「領先指標」對市場價格有預測能力的經濟指標。提前反應景氣,用來預測未來景氣走向。

反之,落後指標就是反應落後於市場價格。在事後確認景氣狀況的參考數值,驗證過去景氣的波動。能看出經濟狀況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有助於確定長期趨勢。

更多經濟指標請看《推薦文章》:經濟問題 談衰退、政府調控與GDP

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定期公布「景氣燈號」與「景氣指標」。景氣燈號的正式名稱叫「景氣對策信號」由5種不同顏色的信號燈來代表景氣狀況。燈號由綜合分數決定,而綜合分數又是由貨幣總計數M1B變動率等9項指標構成,每項給予1至5分,所以綜合評就會落在9分至45分之間。每個指標也會有5種燈號,9個指標再綜合出一個景氣的總燈號。亮出「綠燈」,表示當前景氣穩定、「紅燈」45-38分表示景氣熱絡、「藍燈」16-9分表示景氣低迷,至於「黃紅燈」及「黃藍燈」二者均為注意性燈號,宜密切觀察後續景氣是否轉向。

物品的價錢越貴,表示我們要用相同的金錢,能買到的東西會減少。「物價」上漲時比較有感,因為要花較多的錢去買一定的量。而物價「易漲難跌」特質,當原物料上漲,消費性商品跟著漲,但原物料下跌,消費商品卻是「絕對不會跌回原價」。

實際上台灣每年通貨膨脹率大多落在2-3%之間,購物時會發現商品微微上漲。通貨膨脹簡單來說就是你的「金錢購買力」一年一年縮水了。100元漢堡24年後通貨膨脹率3%只剩半個漢堡。就算現在3千元可以買得起的東西,等到10年物價上漲,3千元可能就買不起了。

「通貨膨脹」對現金和存款越多的人越受影響。越有錢的人影響越大,如果有10萬元存款,3%通膨相當於每年損失3000元;如果有1億元3%每年會損失300萬元。

以2%的通貨膨脹率來說,100萬元10年變成82萬、20年變成67.3萬元、50年變成37.2元。以4%來說,10年變成67.6萬、20年45.7萬、50年14.1萬。

它一定會發生,而你擔心也沒用,就像每個人一定會變老,沒有人可以避免,只要準備好自己迎接,不需要害怕它發生。


  • 貨幣政策的「鷹派」與「鴿派」

一般而言,「鴿派」指較關注經濟成長的決策成員,通常傾向於採較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成長,代表溫和;至於「鷹派」,則較重視通膨對經濟所帶來的傷害,往往偏向於支持較緊縮的貨幣政策,避免高通膨的危害,代表進取。

兩者在政治及經濟政策上有明顯差別。通常鷹派的貨幣政策環境,股市易跌難漲;鴿派的貨幣政策則伴隨著股市的上漲。但也不是一定會發生,有時候,太過於鴿派的貨幣政策,會讓環境充斥過剩的資金,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股市會隨之下跌;反之,適當的鷹派貨幣政策,則可以有效降溫通膨,讓經濟穩健發展。因此,其實並不能單從鷹派以及鴿派來判斷股市的走向。


結語

本篇從早期的以物易物,到商品貨幣,到近期的虛擬貨幣的貿易過程,也介紹貨幣從各式材質到紙幣、法定貨幣,各國流通產生的匯率、需求、消費水平,進而衍生到通貨膨脹,不同衡量指標以及調控匯率的貨幣政策。了解經濟知識,知道錢從哪裡來十分有趣,對個人在資金運用及投資,便能有更明確的方向。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