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爸爸手冊」之後,這樣就夠了嗎?
90年代末,有經歷過智障手機時代的馬特市民,可能對南部一家叫做「泛亞電信」的公司會有印象。雖然2008年泛亞在併入台哥大之後走入歷史,但是這家公司當年拍攝一系列用微電影手法呈現的CM堪稱經典,至今還能在水管上看到。
這系列的其中一支CM,劇中的業務員「胖達」(本名葉民志)與太太積極備孕,他一度懷疑自己可能有不孕的問題,所以上婦產科求診,在掛號時卻欲言又止,但情急之下,吐出難言之隱時的音量太大,引起候診區的孕婦們側目。
片中的婦產科,候診的清一色是孕婦,只看見一位貌似來陪產檢的男性,這樣的畫面或許反映了90年代末,多數女性經歷懷孕、產檢、就醫的生命經驗中,老公少有參與的情況。
然而,我對醫院婦產科的印象,也一直停留在這樣的畫面中。直到八月以來,因為婦科的問題數次就醫,踏入帝大醫院婦產部,在候診區左顧右盼,看見凡是已有孕婦身形的準媽媽,來產檢大多有先生(也可能是男友)陪同,才讓我感受到女人單獨跑醫院產檢的時代,「似乎」快要過去了。
環顧歷史發展,要向前邁進一小步,總是很緩慢,但不進則退一大步,則非常快速。過去的老男人們,幾乎不參與的產檢、育兒與家務分擔,如今逐漸看到有越來越多男性願意參與,這是一種進步嗎?我一方面認為是,另一方面也不覺得是。
我不是那些候診間外的準爸爸們,肚子裡的蛔蟲,無法得知他們陪同產檢的心態,究竟是發自真心體貼的參與,還是內心的本音其實幹得要死,但還是勉為其難,目的是為了讓人閉嘴,而做出來的表面功夫。
在我生活周遭,看/聽過很多男性的刻意的裝腔作勢,婚前裝一套,婚後裝另一套。例如我那個已經失智的老爸,他以前肯定沒陪過我老娘產檢,但是很多婚姻家庭親子間的互動,他總是刻意裝成負責任(例如有負擔生活費養家)又愛家(例如有帶全家出國玩),其實他只愛自己,跟他的每一部車子。除了自己跟愛車,他甚麼都只挑輕鬆的做,複雜的讓他嫌煩的都讓太太跟女兒(尤其是不被待見的我)來服務。
大概是糟糕的原生家庭,讓這種男人當了爸爸之後,無法同理別的生命(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只能用偽裝的方式,去跟家人展演「我有做事/幫忙喔,有就很好了別計較了,已經很好了你們還想怎樣」的蠢架子,跟傘蜥差不多德性。
2020年代,有男性真心在學著怎麼當個爸爸,例如我有學弟在請育嬰假之前,去考了保母執照;我來到馬特市之後,除了發現這裡有很多認真又美麗的媽媽,也發現很多認真經營家庭與親子關係的爸爸,例如@四季 哥,或是@炭甲郎 爸爸,歡迎其他認真爸爸來對號入座喔!
當然,這個社會努力裝成「像個爸爸」的男性,其實也大有人在,我周遭會常常飄過各種莊孝維的鬼故事。所以,自己在候診間看到一堆準爸爸陪同產檢的光景,有點感動,但又不那麼抱持樂觀。
前幾天,臉書的朋友圈,有人在轉貼禾馨婦產科「烏烏醫師」的粉專文章,提到國健署明年即將推出「爸爸手冊」,希望教養爸爸們孕產知識,以及參與孕產過程。雖然目前還不知道確切的細節內容會如何呈現,但聽起來是個好的開始。烏烏醫師在文章裡,提供了很多對「爸爸手冊」內容的撰寫建議。
不過,有一本「爸爸手冊」,加上「媽媽手冊」,就足夠擺脫新手父母的生育困境嗎?當然不可能,還是需要有更多約定俗成觀念的翻轉,與制度的配套,不然還是會讓豬隊友僥倖存活。
除了「爸爸手冊」裡的理論知識,也應該要有實務吧!前一陣子,應該也一兩年前了,瀏覽日文新聞的時候,看到九州與山口各縣在規劃ワーク・ライフ・バランス推進キャンペーン時製作的影片,讓幾位男性知事穿上帶球走的裝備,體驗孕婦日常生活的不便。這個影片在12個國家播放過,引發廣大回響。
話說,我一個沒結婚也沒孩子的大齡剩女,到底幹嘛為這件事喊燒呢?
因為我那個爸就是太糟糕了。在我開始讀研究所,接觸性別史、婦女史,戴上性別的眼鏡看世界之後,我就很難再當他是個正常可愛的爸爸,然後我就被其他家人霸凌多年。所以,凡是能消滅豬隊友的各種討論,我都會特別關心。因為,就算我沒結婚生育,我也是父權體制下的受害者。而且,嚴格說來,沒有人是局外人。
像我爸這款丈夫與父親,如果未來能大幅減少,不要世代複製下去,台灣社會才會更好。
- 讚賞公民2.0訂閱贊助:https://liker.land/cathytsai/civic
- 不努力的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 想合作可以來這找我:misiaa2001@gmail.com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