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蔣不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暴力前史」

蔣不
·
·

文章分為三部分,旨在為「沒有暴民,只有暴政」的觀點提供一些歷史的視角和論據。

第一部分是2019年香港簡明政治光譜,轉載自Matters上@DrunkenMarxist 的這篇《香港簡單政治光譜》(已授權,將「社會民主」和激進民主合併,添加數字,略微修改),算是本文的背景資料。

第二部分是本文「暴力前史」,主要講述2003年到2014年「雨傘革命」期間香港的政治光譜變化。

第三部分是後文「暴力簡史」,主要講述雨傘運動後催生出的「勇武派」和「本土派」如何登上政治舞台,以及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來龍去脈,爭取兩周內寫完。


第一部分 「簡明政治光譜 」(轉載自@DrunkenMarxist 的《香港簡單政治光譜》,略有修改

-3激進建制 (極藍) (深紅)

  • 高舉愛國大旗, 無條件支持中央, 無條件支持香港政府, 跟緊中央
  • 認為對反對派要強硬, 任何強硬手段都可以用, 核心哲學是鬥爭
  • 行事出位, 例如何君堯 "吃洋腸論", 例如吳秋北 "李嘉誠是蟑螂"
  • 人物: 何君堯, 工聯會吳秋北, 屈穎妍, 周融, 其實梁振英也算

 -2保守建制 (藍)

  • 支持政府, 但不一定同意政府一些政策
  • 面對鏡頭時不高調, 行事保守, 維穩為先
  • 人物: 新民黨葉劉淑儀, 自由黨張宇人

-1開明建制 (淺藍)

  • 對政府的批評比較大膽
  • 有些意見和反對派相同
  • 商界的人不少, 偏向民主自由那個 "自由"
  • 雖然支持 "自由", 不一定支持民主自由中的 "民主"
  • 人物: 自由黨田北俊, 田北震, 經民聯石禮謙


0中間派


1保守民主 (淺黃)

  • 不會挑戰一國兩制, 承認中國對香港主權不可動搖
  • 認為議會鬥爭有效, 民主會一步一步達到
  • 不相信共產黨, 這多多少少和六四有關, 希望中共平反六四
  • 和理非非 (最後一個非, 是非粗口)/合理非
  • 泛民
  • 人物: 民主黨李柱銘, 民主黨何俊仁, 民主黨林卓廷, 公民黨梁家傑, 港大教授戴耀廷,長毛梁國雄

2激進民主 / 自決派 (黃)

  • 認為民主應該包括香港前途公投的選項, 自決選項包括可以獨立
  • 雖然認為自決中可以包含獨立選項, 但不提倡獨立, 認為香港沒有獨立的條件
  • 多是 15 到 35 的年輕人, 所以非常關心 2047 年的香港前途問題, 那時他們人剛到中年
  • 和理非
  • 泛民的最右端
  • 人物: 香港眾志黃之鋒, 土地正義聯盟朱凱迪

3本土派 (深黃)

  • 認為香港應該獨立
  • 抗爭方式可以使用暴力
  • 有很高的排陸意識
  • 本土派
  • 勇武派
  • 連登
  • 人物: 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 


第二部分 「暴力前史」


上世紀七十年代,麥理浩爵士出任香港港督,上任第二年即成立廉政公署。1972年推出《十年建屋》和1978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任內政通人和,香港城市文化側重經濟活動,而市民與政治普遍疏離。

八十年代末期,一百五十萬港人遊行聲援北京學生,香港人的政治冷感逐漸開始解凍。

九十年代末期,香港特區成立,換旗換督,儘管北京對香港事務也有涉足,但整體上還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運行,井水不犯河水。


轉折發生在2003年,金融風暴導致的經濟危機使民生問題顯現,主權移交後多年的政治壓力也在《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爭議下集中爆發,各種原因促成了2003年7月1日約五十萬香港市民的「七一大遊行」。自此,對於香港市民來說,「和平理性非暴力的示威集會成為了區議會、立法會選舉及政府咨詢委員會以外,香港市民最為普遍的政治參與方式」,對於北京來說,「七一遊行」讓中央重新開始收緊對港的寬鬆政策。

彼時香港社會的政治光譜大概處於 -2 到1.5之間,遊行民眾的矛頭普遍指向時任特首董建華和保安局長葉劉淑怡,而非北京政府。泛民派最激進的代表是「長毛」梁國雄,那還是一個在立法會門前叫罵、抬紙棺材、焚燒國旗就被列為最「極端」最「激進」的年代。長毛因六四而蓄髮,又是可愛的共產托派,以陳獨秀「行無愧怍心常坦,身處艱難氣若虹」為座右銘,所以多提他兩句。「長毛」在2004年首次入選立法會,在宣誓時故意斷續讀出誓詞——「效忠中華人民(停頓)共和國」——並在宣誓後添加了「權力歸於人民,人民萬歲、民主萬歲」的口號,2008年、2010年、2012年「長毛」均以此法宣誓,被立法會秘書長確認宣誓有效。而2016年「長毛」依舊如法炮製,卻被香港政府提出司法覆核,後被褫奪立法會議員資格,縱向比對不難看出香港政治環境逐步惡化。


2008年是中港關係的轉折點,包括火炬傳遞、北京奧運在內的一系列事件,大大激發起香港人的愛國情懷和對「廣義中國人」(「中國人」+「既是中國人,又是香港人」)這個身份的認同。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的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4月,即使在18-30歲的年輕人之間,其中也有高達41.5%的人認同自己「廣義中國人」的身份(而2014年這個數據僅為9.5%)。奧運火炬在香港傳遞時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但應者寥寥。五一二地震更是牽動全港人民的神經,香港政府撥款90億港幣,民間自發募捐130億港幣,數據顯示,95%的香港人曾經為地震捐款。

但高漲的愛國熱情和身份認同在2008年年末急轉直下,香港人民發現奧運不過是大國崛起的表面文章,因奧運維穩之名,大陸的法治和言論狀況進一步惡化,《零八憲章》的發起人劉曉波更是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為名重判十八年。而五一二地震背後顯露出的「豆腐渣」工程問題,也引起香港人的關注——一方面是起草《五一二學生檔案》,調查獨立校舍工程質量的譚作人因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被拘留,一方面是香港發展局提交給立法會的報告中顯示,香港派駐技術員進行檢查的126個震後重建項目中,76個未達標,這在捐款240億的港人之中引起軒然大波。

如果說劉曉波和五一二尚可隔岸觀火,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就愈發讓香港人感受到切膚之痛——貨架上出現三聚氰胺超標的大陸奶粉,香港共有五人受害,大陸對三聚氰胺維權人士以「尋釁滋事」判刑的做法也引起香港人的不滿,以及對大陸法治建設的擔憂。當然三聚氰胺事件帶來的最大影響是,大陸人開始搶購香港奶粉,這對即使不關注大陸新聞的香港人來說也是最直觀的衝擊。此時,香港的政治光譜大概在-2.3到1.9之間,但即使在這時,你問香港人是否要「香港獨立」、「民族自決」?絕大部分香港人可能會像大陸人聽到自己吃不起茶葉蛋一樣感到荒謬。引用Matters作者@goodwill的一句話,「短短十年,何以至此?」


2012年習近平上任。同年中共對港政策調整,梁振英出任特首,中聯辦高調介入香港事務。2012年9月出現「反國教運動」,「國教」是「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簡稱,政府有意在2012年推行國民身份認同的教育,而泛民派普遍認為這是「洗腦」。香港教育局出資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育手冊》對大陸敏感事件避而不提,側重描寫中共建政以來的經濟成就,要求對師生「是否愛國」進行評估更是雪上加霜,而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亦指出該教材「有失偏頗」。香港大學調查顯示,52%的受訪者要求撤回「國民教育」,而支持「國民教育」的市民僅佔12%。隨著中共對港政策調整,官方態度愈來愈強硬,政治氣候愈來愈壓抑,中港矛盾愈來愈激化,香港民間的反對聲音也就越來越大。事實上2012年的「反國教運動」,乃至2014年的「雨傘革命」都是香港民間對日益高壓的政治環境的回應。


2014年的「雨傘革命」是1997年主權移交後香港最大規模的公民抗命運動,約120萬人參與,被很多人認為是2019年「返送中」運動的前身。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不允許香港市民、政黨提名特首候選人;立法會保留比例代表制,行政架構傾向於親中的建制派,而泛民派難以進入議會。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泛民派在區議員選舉中拿到多數席位,立法會依然是建制派佔優的原因。

人大的決議使香港市民感到強烈的不滿和深深的失望。9月22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和「學民思潮」發動罷課,罷課持續到9月26日,但所有訴求均被拒絕,於是活動升級為「重奪公民廣場」,兩天內警方多次鎮壓,使用警棍、胡椒噴霧,並總計投放87枚催淚彈(與之相對的是,2019年11月18日,警方圍攻理大一日,即投放催淚彈1458枚),使用武力清場,拘捕包括「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在內的12名活動人士。

警方的行動引發市民不滿,數十萬市民聲援學生,佔領包括中環在內的各區街道。運動期間,一名面戴口罩,手舉雨傘未因催淚彈而退避的男子被記者拍下,「雨傘革命」因此得名。值得一提的是,雨傘運動前期,「和理非」依然是主要的聲音。運動後期,警方暴力和對「和理非」遊行效果的質疑催生出「勇武抗爭」的觀念,而多年的政治高壓和不斷激化的中港矛盾也使得比傳統泛民更激進的「本土派」開始登上政治舞台。此時香港的政治光譜大概是-2.5到2.5之間,當年最激進的長毛梁國雄在雨傘運動後期已經被視為「保守派」、「和理非」的一員,香港政治光譜趨向兩極,撕裂加劇。

有趣的是,「雨傘革命」在警方清場前,有示威者在政府總部附近的天橋上留下「We will be back」的字句,而這,仿若是一個預言。 


第三部分 「暴力簡史」(未完待續)

WE WILL BE BACK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