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國的那些年,之三:令人迷惑的英式英文

Angela Chen
·
(修改过)
·
IPFS
·
待在英國時間越久,越發現英語與美語的差異,不僅是單字及詞意,連發音也有不同。

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接受美援,與美國建立緊密的關係,赴美留學者眾,美式英語(美語)也成為教學及學習的主流。

我的這一代自國中才開始學習英文,當時教材及教法呆板,大多強記單字、片語及文法,以應付考試為主。教室人多,缺乏演練的機會,不考聽力,老師也不在乎。當時無法體認英文的重要性,只覺得學習英文是件枯燥乏味的事。

在英國大學英語先修班結束時,得考IELTS(雅思)。IELTS不僅有傳統的紙筆(或電腦)測驗,也會有面試,考官會抽一張圖卡問問題。我的圖卡是個小男孩在溜滑板,當時我連skate也說不出來,不過,考官很有彈性,不但告知運動名稱,還問了很多問題,有來有往,也可以測驗考生的真正程度。

由於我的英文程度太差,加上學習美語,初到英國時,鬧出不少笑話。

例如之前提過的:看到Underground以為是地下道,看到Subway以為是地鐵。聽到有人要去loo,不知道是去廁所;知道廁所是loo後,以為Waterloo是水廁,殊不知是著名的「滑鐵盧」。搭乘電梯到一樓,不知道該按1、G、L、LG或B哪一個按鈕,更是常有的事[註1]。

英國大街小巷可見或大或小的看板,貼在門窗或房子一角,寫著「TO LET」。第一次遙遙看到,近視看不清楚,誤以為是TOILET,想說英國怎麼滿街是廁所。待看清楚是TO LET後,心想Let's go的let是「讓」,這些房子是要出售(出讓),結果不是,TO LET是出租。

House of Scotland禮品店店面的右上角有個TO LET的小看板(作者拍攝)
路邊常見到TO LET的看板(作者拍攝)

待在英國時間越久,越發現英語與美語的差異,不僅是單字及詞意,連發音也有不同,遑論來自蘇格蘭、威爾斯、英格蘭北部或北愛爾蘭的英國人,帶著特殊腔調的英語(如對英國口音有興趣,請讀此文)。

[註1]:英國的樓層簡稱:
1
(first floor)是指2樓G(ground floor)= L(lobby)是指1樓LG(lower ground floor)= B(basement)是指地下室。所以,如果要到一樓,得按G或L。


發音

猶記初次與指導教授碰面,有個單字我始終聽不懂,發音像「薛酒」,幾次後,才意會他是說「schedule」(日程表)。原來schedule的英式發音是 /ˈʃedʒ.uːl/ ,但我一向念「死給酒」 /ˈskedʒ.uːl/ 。奇怪的是,sch開頭的單字,只有 schedule 發 /ʃ/ 的音,其他如school、schema等都發 /sk/ 。

英國人不喜歡單字結尾的「r」,總故意忽略它的存在;我一開始聽不懂甚麼是tea-cha,後來才知道是teacher。英國人也懶得鼓起口腔發「a」或「o」;can我習慣說「抗」,到了英國改說「看(k-an)」,pass我習慣說「怕死」,到了英國改成「配死」;蘋果apple原本說「阿婆」,到了英國改說「ㄟ婆」;box原來是「巴客死」,到英國得說「博客死」。

英語與美語的發音就是有那麼一點點的差異,但足可讓你產生溝通障礙。

[註2]發音差異,wikipedia有詳細說明,請讀此文


詞意

除前面提到的to let出租)、undergound地鐵)、subway地下道)、loo廁所俗稱)及樓層簡寫外,有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字,也常令我摸不著頭緒。

例如:chemist 是化學家也是藥房(drugstore)、post是海報也是郵件(mail)、film是底片也是電影(movie)。此外,電影院不是movie theater,而是cinema

食物名稱也不盡相同。例如:chips薯條(French fries),crisps才是薯片(potato chips),sweets糖果( candies),biscuits餅乾(cookies)。幸好賣chips及crisps的地方通常不一樣,否則會說不清楚是買薯條或薯片。

英國的美食街常賣 jacket potato 夾克馬鈴薯。在烤馬鈴薯上切一刀,略微掰開(有時會挖鬆薯泥),塞進炒過的洋蔥丁、培根丁等等,放上奶油(最簡單版就只有奶油),灑上起士,再放進烤箱烤到起士融化,就變成熱烘烘香氣撲鼻的國民美食 jacket potato。為甚麼叫jacket potato呢?也許是沒去皮的馬鈴薯,有點像夾克吧!

左邊用錫箔紙包著的就是最簡單版的jacket potato,Photo by Jarritos Mexican Soda on Unsplash

在英國期間,一度因為宿舍無法連住,想在校外賃居。租屋廣告上常出現flat這字,心想甚麼是「平的」,後來才知道是指公寓,進而了解英國建築物的說法。

例如:detached house是獨棟(single-family house)、semi-detached house 是雙拼(duplex house)、Terraced House排屋(townhouse)、flat公寓(apartment)及 council House 國民住宅(public housing)等等;有些flat有lift,lift不是舉起而是電梯(elevator)。有趣的是,英國的public house是酒吧pub的正式說法,但美國的酒吧是bar。

英國人愛排隊,結帳或候車總是井然有序,也不見有人插隊,因此queue 排隊(line up/line) 常出現在日常對話中。此外,英國人除了罵髒話,最愛罵人或抱怨事物是 rubbish 垃圾(garbage/trash),久而久之,也成為我憤怒時的口頭禪。

這些單字的用法,隨著看電視、看書報或聊天,逐漸熟能生巧。當用美語與英國人對話時,他們總會盡量用字正腔圓的英文(RP,指標準英式發音)回答你,並且幫你訂正錯誤。

[註3]:( )內為美式英文。


拼字

開始閱讀書報論文後,發現英美單字拼法也略有不同。例如:我主修 ogranisation behaviour 組織行為[註4],寫成美式英文是organization behavior

英式英文的-ise,在美式英文是-ize,例如:realise vs realize;英式英文的-our,在美式英文是-or,例如:colour vs color。單字如果結尾是-ter,英式英文就要改成-tre,例如:centre vs center

英國人雖懶得發單字最後的r音,但有些單字卻多了尾巴,例如:programme vs program 、omelette vs omelet 、catalogue vs catalog 。也有發音一樣,但拼法不同的,例如:cheque vs check 支票、tyre vs tire 輪胎。有趣的是,這些字都是e結尾,這是有甚麼邏輯嗎?

繕打論文或報告的初期,還丟不掉美式拼法,WordPerfect會一一提醒錯字。待習慣英式拼法,回到台灣,這些單字又屢被加註紅色波浪底線,不消多時,只好乖乖地回到美式拼法,而古典英文單字就留給記憶吧!

[註4]拼字差異詳閱此文。在繕打此篇文章時,ogranisation behaviour 這兩個單字都出現紅色波浪底線,代表拼字錯誤。


我在英國的那些年,由習以為常的美式英文,透過閱讀、寫作及對話,轉變成令人迷惑的英式英文。雖有太多不解之處,但我喜歡英國口音的迷人優雅,也喜歡單字尾巴的繁複古典,還有那些曾令人莞爾而回味不已的詞意誤解。

雖重回美語世界多年,當觀看Sherlock(新世紀福爾摩斯)、The Crown(王冠)或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時,英語的魅力及帶給我記憶,似乎又湧上心頭,就像春天的英國,又到了水仙遍野的時節。


以上是個人心得及回憶,但時間久遠,如有錯誤或誤解,敬盼指教。


Photo by Ming Jun Tan on Unsplash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