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姜克實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第六章 “辎重兵特务兵”考

姜克實
·
第六章,焦点集中于八路军打伏击的主要对象“辎重兵特务兵”,考证其出现的历史,战斗力,还原再现了其在小寨村伏击战中的活动实态。


6.1. 平型关大捷战斗中出现的特务兵

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战斗的最大特征,是两支部队死亡的166名日军官兵中,绝大多数是辎重兵,而其中大半是没有武装的“辎重兵特务兵”(简称特务兵)。包括官方的宣传,最近共产党也开始直言不讳地承认歼灭的是日军“辎重部队”这一事实。但对这一部队的数量,构成,作战能力等还没能取得正确的认识。

以上的考证,厘清了行李队的所属,人马、车辆数,伤亡、损失程度等。但还有一个没解决的问题,即小寨村战斗中的行李队,是否有战斗能力?国内官方的言论(宣传),包括多数专业研究者,为了彰显“平型关大捷”之伟绩,总愿把敌军描写的很精锐,顽猛,有作战能力。还由于国内的“研究”,缺乏可信的档案记录,利用的多是个人的回忆,口述等不确实证据,结果仅着重描绘战斗情节,如八路军的勇猛,敌军的顽强,战斗的激烈等,却连战斗开始时间,战场分几个,日军来自哪一方向的基本事实都未弄清,至今还把两个战场混同而谈,称“歼灭”的是 “从灵丘至平型关”的“板垣师第二十一旅的辎重和后卫部队”共有1000人[1]。实际上,日军为来自不同方向的两个部队,有一定战斗力的并不是来自灵丘的百人的行李(辎重)队,而是在乔沟南段老爷庙附近被拦截的,来自平型关口的自动车部队(第六兵站自动车本部所属的第二,第八十七中队)[2]

图表6-1 与八路军作战的部队使用的11年式轻机枪

据笔者考察,行李队方面的作战中,日方的作战人员(有组织,指挥的)也不包括70余人的行李队(大多数为特务兵),只是步兵高桥小队,归队散兵数名,加师团司令部桥本中佐一行数名,最大约有30名兵力和2挺十一年式轻机枪(国内称歪把子,步兵每小队装备2挺)[3]。其余的70余名辎重兵,特务兵等,大多数没有步枪。虽可能出现用护身刺刀,马枪的抵抗行为,但从记录看,并没有参加步兵组织的作战。其一,此种辎重兵特务兵没有受过任何战斗训练,其二是没有作战用枪支弹药,其三,当事者的证言中也只有逃窜的记录,没有抵抗参战记录。

是么是特务兵?下面先参考1937年度日军步兵师团的人员、武器编制表,了解一下辎重兵特务兵的基本情况。

图表6-2 每联队中,辎重兵特务兵的人数,所属

步兵第二十一联队所属的第五师团,属于经过战斗动员的常备师团(甲师团),1937年日中开战前后,陆军全体共有17个这样的常备师团(其中驻扎满洲的关东军部队没有经过战斗动员,师团人员,武器减半)。每师团内有4个步兵联队。每联队编制上人员总数为3747名,(战时动员之后)其中包括非战斗员491名。非战斗员中最多兵种的即“辎重兵特务兵”共382名。其次为卫生兵38名、辎重兵(有军阶)22名、“马取扱兵”(驯马员)28名。

382名辎重兵特务兵到底是干什么的?从装备上即可看出。联队运输用马匹466,314匹为挽马(各配一辆辎重车),152匹是驮马。联队全体马匹526,188匹是部队骑乘用马,剩下的338匹是非战斗员用马。非战斗用马中绝大多数的303匹,是辎重兵特务兵382名的装备[4]

大行李用挽马配车141套,小行李用驮马101匹和挽马配车60套。此382名兵员,302匹马,201辆三九式辎重车就是辎重兵特务兵的构成和工具。数字也显示了每一步兵联队的全部运输能力。在小寨村被伏击的混和行李队,从数量上看,正好相当于一个大队的行李队规模。

382名辎重兵特务兵的所属单位主要是掌管行李队的联队本部(117名配88匹马)和大队本部(84名配68匹马,(三个大队共252名配204匹马),平均1.2-3名辎重兵特务兵要管拉一匹马,而每一匹挽马配有一辆三九式辎重车。可见特务兵的任务主要是牵马和装卸,搬运物资[5]

图表6-3 辎重兵特务兵,挽马,辎重车 平均1马1车配1.2人

辎重兵特务兵装备有什么武器?特务辅助兵大贺春一在证言中说“从事搬运任务的辎重兵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作战都委托步兵”。又说“骑兵用的步骑枪,两人约有一支”。“我捡到的那支枪中只有两发子弹”(步兵一般携带一基数弹药,30发,不够时有补充)。从此话中可了解军队中的任务分担情况,可两人约有一支步骑枪的说法(证言)并不准确。至少从编制上的武器配备情况来看,这说法是错误的。

看一下部队的兵器装备编制表,可知道辎重兵特务兵在建制上并不配备步抢,每人配备的武器只有一把“三十年式步枪刺刀”(三十方年式铳剣)。此刺刀的数量和士兵数量几乎同等,也就是说军人最低最基础的武器装备。刀长512MM,平时挂在皮带上,战时装配到步枪口即成枪用刺刀[6]

图表6-4  步兵联队武器装备表

参考一下拥有135名非战斗员的联队本部的例。全体224名官兵中,有三八式步枪66支,步骑枪5支,手枪3支。而三十年式步枪刺刀有201把,下士官用三十二年式军刀16把。也就是说其中有151人不装备枪。当然其所属的117名辎重兵特务兵不会有枪支。同样,拥有99名非战斗员的大队本部全体126名中,也只有步枪14,步骑枪5支, 110名没有枪支,而步枪刺刀有103把。

所以,从编制上看,辎重兵特务兵是没有枪支的,武器仅为一把护身用刺刀。但编制表并不能代表实际战场上的情况。由于战斗员伤亡,缴获武器量增加,会出现多余的枪支,所以不排除将多余的枪支临时分配给辎重兵特务兵护身用的可能。但弹药并不通用。大贺春一拾到的马枪中只有两发子弹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6.2. “辎重输卒”哀史

辎重兵特务兵,在1931年以前被称为“辎重输卒”,制度改正6年后的日中战争中,也不乏出现“辎重输卒”的称呼。比如“平型关大捷”兵站自动车第2中队的战斗详报中,就有“辎重输卒15名”的记载(正为新庄淳死亡报告书中记载的7名)。由于辎重输卒服役期间短,不接受正规军事训练,又大多从事单纯劳动,所以地位也很低,备受其他兵种歧视。有一个战前流传很广的俗谣唱道“辎重输卒如果称兵,蝴蝶,蜻蜓就能变鸟” [7],此俗谣后来又被添枝加叶出现 “烤熟的鱼儿能游来游去,挂幅中的达摩可伸出手脚…”的新句。反应了军内外歧视辎重输卒的风气,特点在其虽算兵役,但不同于参加战斗的“兵”。

为了纠正这种軽视辎重输卒的风气,1931年11月7日,军部通过敕令第271号,在《陆军兵科部、兵种及等级表》中将“辎重输卒”的称呼改称为“辎重兵特务兵”,用法规确定了其为“兵士”之一的地位[8],1932年10月11日,此改正又经过敕令第309号被写入《兵役法施行令》中[9]。改正的最大特征,是使“辎重输卒”获得了作为“兵士”的地位,但不等于经济地位的改善。从附表《陆军兵等级表》看,其待遇等同地位最低的二等兵,但不存在等级[10],也就是说不能像其他兵种一样按等级晋升,被视为“万年二等兵”。当然,是军队中最下等级兵员。日军士兵等级从低至高分为二等,一等,上等兵三种,再往上称“下士官”,如伍长,军曹,曹长等。

1937年7月日中全面战争开始后,军部从作战的实际需要中再次认识到这种备受歧视的“辎重兵特务兵”,和同等待遇的“辅助卫生兵”的重要性。当时的陆军大臣杉山元以“战时和事变时由于军事需要出现辎重兵特务兵及辅助卫生兵长期服役的现象,所以应开拓使其晋升之途径”为理由,向总理大臣近卫文麿提出了《辎重兵特务兵及辅助卫生兵晋升》案, 1937年10月29日,通过敕令第627号得到裁可[11]。改正的内容是将身份不变的“辎重兵特务兵”改为 “辎重兵特务兵一等兵”和“辎重兵特务兵二等兵”两种,将“辅助卫生兵”改为 “辅助卫生兵一等兵”与“辅助卫生兵二等兵”两种,给与了其晋升一级的可能性。读卖新闻编辑《支那事变实记》中云

11月1日午前6时25分,到达东京的列车中有之前9月25日在山西省灵丘县附近遭有力之敌攻击战死的矢岛部队35柱遗骨,其中包括许多此前没有晋升途径的特务兵,借新公布的敕令之光,这些勇士终于获得了晋升为一等特务兵的权利[12]。

若细心人还可注意到,这两次微不足道的法令修正,都发生在战事(事变,战争)之后。一为1931年的9.18事变后的11月,一为7.7事变后的1937年10月。说明了这种备受歧视,相当于苦力,临时雇工的辎重兵特务兵平时并不需要,只有战时才有大量需求的事实。

辎重兵特务兵(辎重输卒)的数量,在步兵师团中约占9-10分之一。由于被免除作战训练,从事单纯劳动,其服役入营后接受军事教育时间和内容也不同。军内规定,只需最基础的“第一补充兵教育”[13]程度即可。服兵役时间也不长,在明治时代的《征兵令》中,步兵服役3年,而辎重输卒仅为一年。若无战事时,保留其数量也没有用,所以师团制实施后1899年1月的《征兵令》中规定:“雑卒的现役期限可根据职务内容适当缩减”[14]。这样不仅省军装,更省口粮。

1927年新《兵役法》改正中,更将辎重输卒服役期间缩减为2个月[15](此时,步兵服役期间为2年),这也是辎重兵特务兵待遇低的道理,仅相当于一种临时的杂役。

可是一逢战事,辎重输卒的需求就会显着增加。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大型海外作战的日清(甲午)战争时,为满足这种需要,通过勅令第188号中做出以下改正:“若遇到戦时或事変,…陆军现役辎重输卒的入营时期改为年三回以上…服役期间亦可以自由伸缩,且可不受定员限制按需要召集入伍”[16]。大规模战争中,只靠现役的辎重输卒还远远不能满足军事需要,所以日清战争时采用了临时雇佣“军夫”的方法,也就是雇佣民间人上战场运输物资。用这种方法虽能满足战时需要,但风险运输成本昂贵,且使用民间人更有不便军纪管理,又不适合保密的弱点。

图表6-5  辅助兵制度(辎重输卒)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898年,日本陆军创设了“戦时以召集“补助辎重输卒”代替雇佣“军夫”的制度,将其列入了征兵令中。“补助辎重输卒”不属于常备兵役,也不需军服,有事上战场才支给“现役兵的旧军装”。参谋本部的文件称“此方法能解决民间人不守军纪的问题又能节约大量军费,可谓一举两得”[17]。此次制度改正的特征,是把战时的临时用“军夫”制度也改为兵役。种类为第一补充兵役[18],有国民义务,但并不需要入营服现役。逢战时,接受简单训练后直接送往战场。在小寨村伏击战中,四处逃窜九死一生的大贺春一和其他四名幸存者,也都是此时还不能晋升的辎重兵特务兵[19]

辎重兵特务兵的待遇如何?若参考日军的军薪表规定即可得知。同等的二等兵的军薪为每月6圆,年收72圆(另外有战场津贴)。6圆月收在当时可买到不足20公斤大米。平型关战役之后1937年10月,改正了晋升制度,辎重兵特务兵也出现了晋升至一等兵的可能,若晋升,月收可达到9圆,年收108圆。也就是可上调三分之一,多了约9公斤的大米钱。

如此,1931年“満州事変”后的改正,只颁发了此类苦力人员一个从“卒”变为“兵”的空名誉,而死亡风险大幅度增加的1937年日中战争后的晋升制度,最大也不过是增加了9公斤大米钱。这就是战前军国主义国家以“靖国”为名逼国民献身卖命的代偿[20]。若再参考一下将校的军薪,可看到联队长(大佐)的月收为370元,年额为4440圆,下士官曹长月收为75圆,年收为900圆。各为辎重特务兵年収的62倍和12.5倍[21]。受这种差别的辎重特务兵,怎可能和步兵同样并肩作战?即使发给他们步枪,逼他们战斗,我想也不一定能心甘情愿地同样卖命送死。除非遭敌袭击走投无路时或许有自卫本能。

6.3.小寨村伏击战中的辎重兵特务兵

下面,通过大贺春一的回顾,看看辎重兵特务兵在小寨村伏击战中的表现。

“昨晚下了一夜秋雨,25日,我们在平型关口前灵丘的某部落〔东河南镇〕、迎来了新的一天。约50匹马满载着干面包等师团的口粮,开始向太原行军。…驭兵尾崎二等兵(滨田市长滨出身)走在我的前方。此前,我们仅有过一次和敌军人交火的经验。从事搬运任务的特务兵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作战全都委托给步兵”。

“我一边走一边不时回头看看走在队伍最后的高桥小队〔步兵护卫队〕。不久我们进入了沟底道路。两面都是高达10米的断崖,使道路显得更狭窄。队列在唤马声中全部进入了沟底的瞬间,突然从断崖上传来敌兵的喊声,同时弹雨呼啸地向我们飞来。…乱作一团的行李队列开始争先恐后地奔往沟底的出口。…负伤者不断增加,军马也一匹匹倒下, 在进退两难的队列中,我们遭到敌人更加猛烈的扫射。接着手榴弾也下雨般地向我们飞来…”

“我们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右侧的崖下道路边有一个小小的凹地,我飞身扑进凹地,用来遮掩自己的身体。…紧随着我,四、五个兵同样扑向这个救命凹地,藤井秋义一等兵也在其中。当然这个安全地带好景不长。因为这只是个仅一人也要漏出手脚的狭小坑洼,硬挤进四个人隆起人堆,敌兵当然不会不注意。此时相反方向的崖头上传来敌兵大吼。“手榴弹要来了”,我们都挺直身体屏住了呼吸、格当…,听到手榴弹落到头顶岩角的声响,接着在眼前炸开。强烈的爆风几乎冲破了我的耳鼓。手榴弹炸裂之后,我们几个不约而同地钻入烟尘中拼命奔逃起来,突然站住了脚,发现松浦上等兵提着军刀怒气冲冲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挡住去路。‘往哪逃,谁敢再往前逃,老子先用这刀劈了他’。无奈何,我终于下定决心,‘好,要死大家死在一起,像个大男子汉…’”

图表6-6小寨村伏击战生还者大贺春一(特务辅助兵)证言 1962年

“大约时间到了午后二时,…我方的掩护小队终于占领了左方的断崖。敌我双方的枪弹在我们头顶上空交错,射向沟底的已经不多了。由于步兵掩护,敌军似乎失去了从前那种攻击优势。“努力加油啊,干掉他们!”我一面祈祷着步兵的武运,一面扑向眼前辎重车载的麻袋,用短剑〈三十年式刺刀〉挑开袋子,干面包顿时散落下来。“喂!接着,大伙快吃”,我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把干面包投向崖头我方的阵地”。

“时间到了下午3点。我们的掩护小队在大量敌军的攻势下,仍然在继续地进行着拼死抵抗。一直在沟底拼命向阵地投掷干面包的我,感到不妙爬上了右边的断崖。此时我发现右手里还握着一支不知在何地拾到的长约90公分的步骑枪,里面只有两发子弹。以搬运为本务的我们特务兵中,约两人有一支这种骑兵用的短枪。在崖头我看到的是一个接一个倒下的我方步兵的身影。…在无可计数的大量敌军的猛攻下,仅靠一个小队兵力抵抗,全军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

…之后,大贺春一找到一个直径约20公分的地穴,躲开枪弹的袭击钻了进去,并进行了严密封土伪装。在隐藏了三天后的9月28日,终于被友军(师团辎重兵联队,为前线运输武器弹药,到达小寨村战场)救出。同样逃生的还有辎重兵特务兵永井忠士、奥村芳正,大野鹿夫、藤井昌秋四人、及归队兵中尾贞义[22]。大贺与奥村,大野、藤井四人由于不抵抗未引起敌兵注意而幸能隐藏脱身,永井忠士则藏在死马身下,受敌军枪戳后也一动不动装死,才捡到一条命。

从此记录可看出,9月25日在小寨村西一公里的行李队伏击现场真正和八路军大部队对战,并坚持了四小时的,仅仅是高桥护卫小队的步兵,战斗力加上归队兵5人,桥本中佐一行7人,最多也不会超过30人,武器中有一至两挺十一年式轻机枪。

以上是步兵第二十一联队混合行李队在小寨村西战斗中的情况。另一支在乔沟老爷庙受到伏击的自动车部队,构成情况也类似。多数是预备役(22-27岁),后备役(28-38岁)的大年龄兵,虽然有技术(司机,助手,修理工)但身份多是辎重兵特务兵。对这些在大城市有工作的“新兵”来说,兵役是一种不能逃脱的命运。谁也没想过到军队来晋升,赚军薪。期望的只是躲过这两年兵役后保住一命复员。所以看起来较为安全的辎重兵特务兵,又是一个理想的隐身,保命之处。对军队来说,亦是用来处置,惩罚不原卖力送死,或政治面不可靠者的场所。

据笔者调查,在小寨村死在八路军一一五师枪口下的百余名以辎重兵特务兵为主的非战斗员中,竟包括两名早稻田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一名是兵站自动车第二中队的辎重兵特务兵稲垣隆(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毕业)[23],一名为第二十一联队的大行李队员(辎重兵特务兵),“早大文科首席”毕业的冈崎确[24] 。看来高材生的小聪明,终究战胜不了避开正面作战,专打敌后勤部队的八路军的“大智慧”。

6.4. “陆上输卒”队的记录

2019年,笔者重新搜集查阅了《支那事变忠勇列传》的系列资料[25],包括以前没有能入手的,收藏数仅少的第五卷以后的大量内容。不仅新发现了8名于平型关老爷庙附近战死的自动车中队成员的战死记录,还发现了在同一战斗中死亡的寺坂乙吉,寺田忠作两名“陆上输卒”队的名单及事迹,并得知对外,其所属被称为“片山部队”。

利用此记录进一步与《官报》中记录的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战斗日)死亡单核对结果,发现了至今未有线索的“片山部队”(输卒,装卸部队)的存在,得知其队共有四名陆上输卒,于9月25日在老爷庙战斗中死亡。此最新研究结果,使笔者掌握的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歼敌数字,从162名上升到166名。片山陆上输卒队事迹的发现,在至今平型关大捷的学术研究中,无疑又是一个新的突破。

现有平型关战斗研究资料的日军档案中,曾有过十数名“陆上输卒”记载。比如矢岛中队(兵站自动车第二中队)的《战斗详报》[26]拔萃中,有如下记载。

“我方兵力为自动车队本部7名,陆上输卒15名,矢岛中队176名,计198名,外有后続中西中队与前来増援的歩兵一小队”。

此外《第六兵站自动车队长新庄中佐战死情况书》[27]中,也有以下。

“新庄中佐于23日午后12时,率领大谷军曹,福地伍长,手吕内上等兵,荻野谷上等兵,室井一等兵,上村翻译,和临时配属的输卒队山本伍长等7名人员,分乘本部轿车和货车(卡车)各一台,与矢岛中队同行向灵丘方向前进。9月24日…午前11时到达灵丘县城。”

前者的15名,是对本部人员全体数字的误记,正确为后者资料中记录的7名。至少可以确认有7数名 “陆上输卒队”人员被卷入老爷庙的附近战斗。但“陆上输卒”队是一个什么部队,属谁管理,战斗中到底有没有战死者?此前一直不明。

最近由于发现了利用《官报》中陆海军省公布的《战地其他死亡者》栏来辅助研究的新方法,使抗日战争初期的战史研究出现了一个飞跃性的突破,即抗战初期(约3年)日军所有战死者的实名和所属情报,都可以按日期整理归纳出来。按此方法,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当天,在“北支那”(华北)地区,各地战场日军全部的战死(包括战伤死,战病死)者数共261人。按照笔者研究,可确定其中有166人死于平型关后方的两个战场(乔沟老爷庙战场的自动车部队,和小寨村战场的行李部队)。

剩余的绝大多数,也可确定是其它特定战场,特定部队的战死者。如在平型关口前线正面战场作战的步兵第11联队,第42联队的战死者,或在津浦线方面,平汉线方面作战的北支那方面军其他各部队的死亡者。

经绵密作业后按日期整理出来的《官报》靖国神社合祀名单中,有四名排列在一起的辎重兵特务兵[28],可以判定是同一个辎重部队所属,同在9月25日死亡。但到底是哪一个部队,是否是死在平型关战场,没有找到证据,所以虽有可能,也不能将其采录到平型关战役日军损失中。这是一个学问研究必须遵守的原则,即是否有证据。

此回由于笔者发现了《支那事变忠勇列传》(第17卷)中陆上输卒片山部队所属寺坂乙吉和寺田忠作两名的事迹记录,证实了其两名的确死亡在平型关战斗中,终于使这个疑团得以解开。

辎重兵特务兵寺坂乙吉和寺田忠作两名的事迹介绍中,可以确定其所属为“陆上输卒片山部队”,9月25日,在乔沟老爷庙和新庄自动车部队的两个中队一起,参加了战斗,并死亡在老爷庙战场。由于发现了此两名的信息,其余未登入《支那事变忠勇列传》,但一起出现在《官报》合祀名单的其他两名,也可以确定是同一部队9月25日的死亡者。即新确定了“陆上输卒片山部队”四名死者的存在。新增加4名的具体信息如下

“陆上输卒片山部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组织?四名死亡者都是静冈县人。从出身地分析可以知道是第三师团的某一“陆上输卒队”所属。陆上输卒队,平时并不存在。是战争开始后临时动员组建,专门为前线从事搬运工作的“苦力”步队,由兵站部管辖。按北支那方面军兵站监部资料,有第三师团原属的第一至第三,共三个陆上输卒队[29]在其管辖下。其中的一个,应是“陆上输卒片山部队”。在资料中,陆上输卒队属于“防卫部队分类”中,所以实际上,也应配备有部分枪支。

陆上输卒队每队定员多少?从1938年的复数资料综合判断,现员约300名前后[30]。每人装备一把枪用刺刀(30年式铳剣)、每队有38式骑枪13支[31]

另外据类似的第十师团第一陆上输卒队资料,该队于1937年8月17日动员召集,

队员共321名,队长浮田少尉,班长为上等兵,其他队员都是特务兵。全队装备仅18支步枪,装备为辎重车辆和麻绳。…担任弹药,粮秣的装卸,搬运[32]。

陆上输卒队员是如何分配,如何从事搬运业务, 在平型关附近的战斗中又是如何行动的,可以仔细看一下下面《支那事变忠勇列传》文章中的细节,(括号)中内容为笔者加注。

寺坂乙吉 辎重兵一等兵(战死后晋升) 1913年生 静冈县志太郡人。1933年服第一补充兵役,辎重兵特务兵。(补充兵役不需入营,仅仅是簿册登记。无战事也不召集)。事变后应召,编入陆上输卒片山部队,八月中旬到达北支,立刻加入南口附近战斗。氏所属小队此时在分队长带领下,在于南口附近开设的后勤野战衣粮厂分部及野战炮兵厂弹药补给所,担任各种军需品的囤积装卸工作。以仅少人员昼夜不停地努力协助前线作战。…9月8日氏所属部队配属给新庄兵站自动车部队矢岛中队,担任为板垣兵团运输粮秣弹药任务。…9月21日,氏等(数人)随矢岛中队出动,装载弹药从宣化出发,经蔚县24日晚到达长城线灵丘南方约31公里的小寨村(平型关口附近),将物资交付给三浦兵团。其夜间后退到长城线东方约两公里处(关沟村)宿营。

此时三浦兵团前方战况刻刻告急,急盼望后续大场部队(步兵第42联队主力,此时位于广灵,蔚县)来援,为此,新庄自动车部队接受了运输大场部队的新任务,于翌25日午前9时10分出发。以警戒车辆为先导,按矢岛中队,兵站自动车本部,中西中队的行进序列从宿营地向灵丘方向一路急行。此时前夜的暴雨已不见踪影,朝阳映出远方太行山脉的峰峦,长蛇般的车队在高亢的引擎爆音中,于山谷间穿梭前进。9时20分车队到达小寨村北方(南方)的隘路口(乔沟入口)。突然前方高地响起十数发枪响,敌弹向我车队飞来。与此同时,左右山间和后方台地同时响起枪炮声,我新庄部队被敌完全包围在谷底。

敌军为配备迫击炮,人数不下一旅的大部队,利用夜雨掩护潜入我后方安全地带。依仗人多势众,步步逼近我抵抗阵地,此时我部队受到重围,已失去退却途径。新庄部队长,集中车辆人员以悲壮之决意指挥部队抵抗。氏在(输卒)班长宫代上等兵指挥下攻击右侧方顽敌,战斗中宫代班长大腿受贯通枪伤倒下后,氏代理班长继续指挥战斗,不久右侧高地出现一股有轻机枪之敌,对我猛烈射击,见此氏率领仅十名的输卒队突入敌阵,瞬间将敌火力扑灭。…为我方创造出有利战机。不料此时一弹飞来贯穿其胸部,氏于1230顷壮烈战死。…交战持续了三小时半,部队最终突破敌包围成功退回三浦兵团处(出发地点关沟村)[33]。

寺田忠作 辎重兵一等兵 1914年生 静冈市人。1935  服第一补充兵役,辎重兵特务兵。事变后应召,编入陆上输卒片山部队,八月中旬到达北支,立刻加入南口附近战斗。氏所属小队配属给冢本自动车部队,以仅少的人手担任弹药及粮秣的装卸及运输途中的警备, 9月8日氏所属部队配属给新庄兵站自动车部队中西中队,担任为板垣兵团运输粮秣弹药任务。

9月25日战斗中,氏在自卫队第一小队长福田准尉的指挥下,进入最左翼分队,攻击隘路北侧台地之敌,意图打击敌侧背。敌逐渐增加兵力使我分队侧背受到威胁。加之,隘路南方高地也出现有力之敌,我小队腹背受敌,遭到敌火力猛射。氏此时为突破前面之敌阵地,毅然挺身突击,前进中左胸部被敌弹贯穿壮烈战死。时为午后一时。…在战友们的决死突击下,正面之敌放弃包围企图向西方移动,所属小队始脱出危机。…交战持续了三小时半,最终突破敌包围成功退回三浦兵团处(关沟村)(同前17卷-858页)。(一部分重复内容省略)

史料分析

陆上输卒片山部队(300名)分,为少人数各部,在战斗的各阶段,根据不同需要配属给北支那方面军兵站各部队服务。主要从事物资搬运等体力劳动。

先配属给第五师团作战的是兵站自动车中西中队。9月8日配属后一直跟随第五师团行动。22日平型关战役开始后一直为第五师团三浦部队服务,从灵丘向平型关口往返运输人员,物资。9月24日夜位置于平型关口待命。

另一支兵站自动车矢岛中队,于9月23日从宣化载弹药出发,24日经蔚县晚间到达平型关口(资料中记载为小寨村),向前线部队交付物资后,夜间退到长城线两公里外(关沟村)宿营(若是小寨村的话不会记录为“两公里外”)。

由于前线战局紧张,急需援兵,两个自动车中队,接到在平型关口指挥战斗的三浦旅团长临时命令,9月25日晨赴蔚县接大场部队(步兵第42联队主力)。车队午前9时10分出发,以警戒车辆为先导,按矢岛中队,兵站自动车本部,中西中队的行进序列从宿营地向灵丘方向一路急行。(按矢岛中队战斗详报,本部在矢岛中队前方,并不是后方)

配属矢岛队的寺坂在(输卒)班长宫代上等兵指挥下攻击右侧之敌,宫代负伤后代理班长指挥战斗, 1230顷死亡。配属中西中队寺田在第一小队长福田准尉的指挥下,进入最左翼分队,攻击隘路北侧台地之敌,在侧背受到威胁的危机中,曾决死突击,突击中13时战死(此次在最左翼的主动突击,笔者在本书中有介绍,是中西队长指挥一小队,对六八六团包围线的反击,将形成包围的敌部队全线击退于西方棱线,保障了日军的后方(撤退方向)安全[34]

交战持续三小时半后,两中队突破敌包围退回三浦兵团处(出发地关沟村)。从寺田“进入最左翼分队,攻击隘路北侧台地之敌”,的描写中,也不难判断出日军的前进方向。对从西南(平型关口)向东北(灵丘县方向)进军的自动车部队来说,部队的左翼,正好是西北方。

此资料的发现,再一次订正,确定了平型关大捷日军的各部队所属,总死亡人数。佐证了笔者之前的研究结果。

即9月25日,在平型关后方两个战场进入战斗的日军部队,共有两支部队。

一,自动车部队一行(老爷庙地区)1.新庄第六兵站自动车本部8名,2.矢岛中队(第2中队)全体约170余名,3.中西中队(第87中队)大部分约100余名,4.片山陆上输卒队7余名,5.步兵第21联队第3大队第12中队的救援小队约十余名,此队全体共约350名。

二,辎重行李队一行(小寨村附近)1.步兵第21联队混合行李队约70名,2.第五师团前线指挥部桥本中佐一行8名,3.高桥护卫小队约20余名,外归队散兵数名。此队全体共约100余名。

自动车部队的出发地点是关沟村,行进方向是灵丘,蔚县(返回后方),战斗时间为9时10分至12时40分,战斗结局是部队大部于午后三时半,携带伤员撤回到出发点的关沟村集结。辎重行李队的出发地为灵丘和东河南镇,行进方向为平行关口。战斗时间为11时至15时,除六名侥幸生还者外,部队被全歼。此日战斗中,两个战场日军共八个单位合计约450名,其中战死161名(确定)至166名(5名存疑)。战死者具体名单请参考卷末附表。其中最后的四名,是此次研究增补的最新数据。

6.5. 被表彰的“英灵”群像   《支那事变忠勇列传》研究

最近,笔者在同行研究者指教下,从《支那事变忠勇列传》的系列书籍中收集到25名在“乔沟、小寨村伏击战”(﹦平型关大捷)中战死的日军兵士记录[35]。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类功绩表彰的宣传资料价值并不高。但毕竟是事后两年之内做成的文字记录,使用资料出典也可靠,阅读后判断从战斗细节描写的方面看,重要的基本情报丰富,还是有价值的。又因为是有关国内人最关心的“平型关大捷”实战详情方面存在的罕见的早期文字记录,所以在本书中也作为研究材料参考。作为旁证,至少可从侧面检证以往有关“平型关大捷”的研究成果。经专门解读辨析,亦可从中得到一些至今未知的,有关此战斗局部的重要细节。

图表6-8 《支那事変忠勇列伝》第五卷  扉页
图表6-9 《支那事变忠勇列传》中出现的平型关战斗的战死者

6.5.1.  资料的介绍、批判

资料名为《支那事变忠勇列传》(陆军之部,忠勇显彰会编),是一个共31卷的系列资料,1938年12月至1944年间断续出版,内容为死亡者的战功表彰记录。属于非卖品类。

 先介绍下负责编辑出版的组织“忠勇显彰会”。此会于日俄战争中1904年5月,由男爵九鬼隆一(1852-1931帝国博物院长)倡导创立。拥皇族为总裁,是一个由陆海军省后援的民间组织。翌年四月,得皇室下赐金5000圆,是为最初的运营基金。目的是纪念死亡将士,表彰战功,宣扬忠勇之义[36]。本研究涉及的时间段在1938-1939年,总裁为梨本宫守正元帅(1874-1951),会长为枢密院顾问清水澄(1868-1947),主要事业是编篡出版战死功臣者的所谓《忠勇列传》。

《忠勇列传》系列从日俄战争时开始出版。之后的几次战争战死者并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靖国神社合祀数4850柱,济南事变合祀数185柱,满洲事变合祀数17176柱),《忠勇列传》的出版,显彰体制还可跟得上战争需要。“支那事变”(在当时,仅指日中战争前半,1937.7至1941.12.8)后由于军人大量死亡(此期间靖国神社合祀数为191250柱,即在中国大陆4年间,日军战,病死的人员总数)[37],为了增强对后方军人家属的援护、慰安活动,1938年10月3日,昭和天皇下敕语设立《军人援护会》,并“下赐巨额内帑金”后援。1939年4月28日,经敕令288号[38],成立了《恩赐财团军人援护会》,在此背景下,原《忠勇显彰会》的出版,彰显活动与其合流,并得到国家的支援、促进。1939年7月14日,军人援护会发出理事长通知称,“为追悼战没英灵和鼓舞国民精神作兴,《忠诚录》(忠勇录)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号召援护事业对此出版也大力支持、利用[39]。在军人援护会的推动下,1938年12月首卷刊行后,各卷顺次发行,每年平均四卷,到1944年共编辑出版了31卷。每册收录约350名战死者。全体收录总数约11000名。但即使如此,也远远不能满足涵盖整个《支那事变》(1937年7月-1941年12月)的需要。结果至1944年 《支那事变忠勇列传》的编辑内容还停留在日中战争的最初两年。由于纸张配给紧缺和日本败色渐浓,终于编辑出版在同年被终止。

从以上看出,《支那事变忠勇列传》从目的看是一个为了安慰死亡者家属,鼓舞国民殉国精神的宣传材料,并没有什么价值。但出版于战争时代,记录目的是对个人行为表彰,当然不能是无稽之谈。所以须经调查核实,所有记述都有军内资料佐证。据本书《凡例》记载,基本材料是“经当局特别批准使用的陆军省内部文件”和 “战场上的指挥官,战友提供的事迹介绍”等[40],包括所谓“忠勇”行为的事迹细节。若和其它档案资料配合,交叉检证,可还原不少至今未有人所知的战斗细节。从此点看,此记录至少比没有史料根据的回顾谈,回忆录等事后的口述资料要有价值得多。

从内容判断,主要使用的基础资料是一,记录有死亡时间,地点,创伤种类的《军人死亡证明书》,和二,记录个人服役情况的《军人履历》,及三,调查时由被调查部队当事人提供的书信证明材料。包括1939年调查当时还存在的,各部队保管的战斗详报记录中的内容和证言。

6.5.2. 采录对象和资料的特征

第一至第五各卷,采录的对象是1938年4月23日经陆军省发表行赏的,被称为“殊勋功劳者”中的一部分。五卷共收录1800名。按将校,下士官,士兵顺序排列,生前为士兵(二等,一等,上等兵)者,几乎都同样是“勋8等,功7级”的“金鵄勋章”授予者。

图表6-10 死亡现认证明书(厚生公开资料)

有关平型关战役,担任正面战场作战的第五师团(板垣征四郎)死伤总数记录为1075名[41](不包括本论中兵站自动车中队死亡数)。绝大多数死伤在内长城线与国军作战的正面战场。第一线三浦旅团的约9000名人员(不包括关东军)中总共约有433名战死[42]。可在《支那事变忠勇列传》中,却很少被采录。也不见在小寨村西南一公里处战场被八路军歼灭的,步兵第二十一联队混合行李队约70名非战斗员的记录。相反,两个自动车中队死亡者63名(矢岛中队39名,中西中队16名,新庄本部4名,片山输卒队4名)中,竟被收录了25名。这说明《支那事变忠勇列传》的采录标准并不公平。因为是民间组织的非正式记录,也没有公平宣传的义务。笔者调查了前五卷的1800个事例,发现了一个特征,即收录是按部队别,战斗别进行的。且以“北支”(华北)为中心,收录者集中于有名的激战。像卢沟桥,马场,沧县,拒马河等,尤其是对津浦线第十师团方面作战死亡者记录为多。有关平型关小寨村战斗中的两个自动车中队的事例,从录取比例看无疑是一个重点调查,采录对象。相反,若没有成为调查对象的部队,即使有更多所谓“忠勇”事例,本从书系列也不会采录一名。

采录范围不完全的理由,推测是调查困难。调查需要大量人力,资金,还会碰到军内保密规则,信件检查制度的壁垒。忠勇顕彰会本身不是一个能代表军队,国家的组织,在军人援护会支援下虽有可能借阅陆军省的军人档案(死亡证明,军人履历),但如图二所示,此类记录内容简单,为履历类文件,本身并不能成为忠勇录中的内容,所以必须再进一步作事迹调查,加工。从忠勇录的序文内容看,调查方法主要是采用信件形式进行。由于上述军队保密规则限制,此种对外公开的出版物中,当然不能对部队名,战场地点,战斗背景等详细描写。编辑凡例云:“部队番号其它港湾出发地,登陆日期,地点等涉嫌机密事项均省略。部队名也仅以部队长姓冠之”[43]

所以《支那事变忠勇列传》只是一个有象征性的典型事例介绍。从统计数字面看,1万名被收录者,约为支那事变期间日本陆军在中国大陆实际死亡者总数191250人的约1/20。收录与否,有很大偶然性。从调查的难易度看,从一个部队一次战役中选录数名,十数名,比从每一部队选录一名,调查要容易进行得多。此为出现偏向的原因。从下面分析可看出,调查者实际上对同一自动车部队的事迹,只做了一个基本框架,两个自动车中队23名死亡者的前景,背景介绍,使用的大都是这一个框架材料。作者也同为一人(署名HS)(两名辎重输卒为另一框架)。只是这个框架内容本身还是经过精心调查,根据军内的战斗详报等内容构成的。除了隐晦地名,部队名的操作外,没有太大错误。但两个中队只使用一个背景,不免要出现张冠李戴现象。除了框架内容之外,剩下三分之一的篇幅为个人情报,即根据个人履历,行为调查编写的个别“忠勇”事迹。内容也不多,包括死亡证明书记载的创伤部位和死因,及军人履历中记载的本人出身,家庭,简历等基本情报。

图表6-11 部分被记录人员的照片

上左   宫田义雄  寺村集藏   盐野谷秀吉  森川仪三郎  黑川克己  中左   山口义雄  坂本松雄   泉铁太郎    高桥小一郎  小金清次郎 。下左   海老ケ瀬虎三  藤原幸治郎  戸本市太郎  黒田久男(此照片群由《忠勇录》各卷个人项目中集成,不完全)

《支那事变忠勇列传》本身没有什么权威性,不是评功行赏的根据(行政文书),而是其结果。即评功行赏之后的宣传,慰安材料。属于非卖品类,多颁发给遗族家属作保存用,公共图书馆很少收录。

6.5.3.   25名死亡者的基本情报

以下内容是各卷中出现的,有关平型关老爷庙伏击战(平型关大捷)中出现的25名战死者事例

先看25名死亡者的基本情报,来源应该是军人履历。(此处均为死后晋升一级后的军阶)

1.      户田芳之助 29岁,航空兵一等兵,东京市芝区出身。商业学校毕业,经营家业。1937年7月应招入伍,矢岛中队第三小队第十三分队所属。卡车263号操纵手。9月25日战斗中,1100,头部受贯通枪创战死(第一卷428,页)。

2.      宫田义雄,25岁,炮兵上等兵,东京府西多摩郡出身。职业为汽车司机。1937年7月现役召集,被编入大畠部队矢岛中队第一小队第五分队,任第228号卡车操纵手(《支那事变忠勇列传》第一卷,676页)。

3.      寺村集藏,33岁,辎重兵伍长,东京市神田区出身,自营业。1925-27年在近卫辎重兵大队服役,1937年7月所为后备役应召,大畠部队矢岛中队所属。为第一小队自卫队火线分队长(第二卷,147页)。

4.      盐野谷秀吉,24岁,炮兵一等兵,东京市小石川区出身,职业司机。1933年服役三个月复员(近卫师团气球部队),1937年7月预备役应召,为矢岛中队第一小队第四分队卡车操纵手(第三卷,759页)。

5.      森川仪三郎,37岁,步兵伍长,东京市日本桥区出身。1920年12月曾服役于近卫步兵联队。1937年后备役再次应召,为矢岛中队第二小队自卫队火线分队长(第三卷,165页)。

6.      飞泽义男,26岁,步兵一等兵,秋田县仙北郡出身。入伍前为汽车司机。1937年7月应招入伍,矢岛中队第三小队第十五分队自卫队所属(第三卷,403页)。

7.      渡边秋夫,30岁,辎重兵一等兵,千叶县夷隅郡出身。1930年服役于近卫师团辎重兵大队,退役后经营杂货店。事变后作为后备役应招入伍,属矢岛中队第一小队第三分队,战斗时为先头的自卫队成员。在泉伍长指挥下。战斗中1130,胸部受手榴弹创战死(第三卷,441页)。

8.      佐佐木顺逸,22岁,步兵一等兵,秋田县仙北郡出身。职业司机。1937年7月现役应招,矢岛中队第二小队第十分队所属。9月25日1100,头部受盲贯枪创战死(第三卷,672页)。

9.      黑川克己,36岁,辎重兵特务兵,东京市四谷区出身,职业为司机,汽车公司职员。1922年服役一个月(辎重兵特务兵)。1937年7月作为后备役再次应召后为矢岛中队第一小队第一分队要员,修理,驾驶技术出色(第三卷,811页)。

10.    山口义雄,37岁,工兵上等兵。东京府八王子人。职业为大工(建筑业)、1922年服两年兵役复员。1937年7月,作为后备兵役再次应召入伍。是矢岛自动车中队第一小队予备员。修理车辆的技工(木工)。资料称其“修复,保养汽车技能优秀” (第五卷,359页)。

11.    坂本松雄,28岁,辎重兵特务兵。出身地山梨県北巨摩郡,职业为汽车司机。1929年服第一补充兵役(即未入伍者)。1937年7月初次応召,是矢岛中队第一小队第一分队卡车操纵手(第五卷,775页)。

12.    泉铁太郎,34岁,辎重兵上等兵,秋田県秋田郡出身。职业司机。也是后备兵役者,1923至25年,曾在弘前第八师团辎重兵大队服役。1937年7月再次应召后为矢岛中队第一小队卡车操纵手(第五卷,374页)。

13.    高桥小一郎,38岁,辎重兵一等兵,神奈川県足柄郡出身。职业为醸造业。1920-22年在近卫师团辎重大队服兵役,为军号手。1937年7月,作为后备兵役応召,在大畠部队矢岛中队任传令兵(通信员)(第五卷,578页)。

14.    小金清次郎,28岁,辎重兵特务兵。东京市蒲田区人,职业为大工(建筑业)。1929年服第一补充兵役(辎重兵)。于1937年7月应召,矢岛中队第3小队第3分队的卡车操纵助手(第五卷,744页)。

15.    武田喜太郎 24岁,步兵一等兵,秋田县由利郡出身。1933年服第一补充兵役,经营自动车运输业。1937年7月应招,为矢岛中队第一小队第五分队自动车操纵手(第五卷,539页)。

16.    羽场兵重,31岁,后备役炮兵一等兵,长野县伊那郡出身。1925年至27年,服役于东京世田谷重炮兵联队(近卫师团野战重炮兵第八联队),复员后,经营制瓦业。事变后应招入伍(后备役),属矢岛中队第一小队第三分队,分队长辅佐(第七卷,505页)。

17.    海老ケ濑虎三,37岁,陆军工兵伍长,京都上京区出身。职业为建筑业。1920-1922年服役于伏见工兵大队(京都第十六师团)。1937年8月后备役应召,配属于中西中队。主要担当自动车修理整备任务(第二卷,160页)。

18.    藤原幸治郎,25岁,步兵一等兵,京都府船井郡出身。作为补充兵役于1937年8月应召,为中西中队第一小队自卫队要员(第三卷,601页)。

19.    戸本市太郎,25岁,步兵一等兵。京都府北桑田郡出身。职业司机。1931年服第一补充兵役。1937年7月应召,为中西中队第二小队卡车操纵手(第五卷,446页)。

20.    黑田久男,24岁,辎重兵一等兵,京都府与谢郡出身。1933年服第一补充兵役。职业司机。1936年12月応召入伍,为中西中队第二小队卡车操纵手(第五卷,641页)。

21.    三村喜良,27岁,后备役辎重兵上等兵,奈良县宇陀郡出身。满洲事变时曾出征一年后复员。职业司机。1937年8月后备役应招入伍,中西中队卡车操纵手。9月25日,中西中队左翼突击战时战死(第三卷,296页)。

22.    福冈正文,24岁,现役辎重兵一等兵,奈良县山边郡出身。职业司机。1937年8月应招,中西中队所属,9月22日后,担任为三浦部队运输兵员。9月25日战斗中曾参加左翼突击战,立下武功。无事生还。9月28日驾驶卡车强行突破敌封锁线时,中流弹死亡(第三卷,606页)[44]

23.    井之本行雄,22岁,现役辎重兵一等兵,奈良县三边郡出身。中西中队第二小队卡车操纵手。9月25日,战线左翼(第一小队)危机时,该部奉命增援,与第一小队一起突击防攻,战斗中胸部中手榴弹片战死(第五卷,606页)。

24.    寺坂乙吉,24岁, 辎重兵二等兵(特务兵),静冈县志太郡人。1933年服第一补充兵役,辎重兵特务兵。事变后初次应召,编入陆上输卒片山部队,担任装卸任务。(第十七卷,857页)。

25.    寺田忠作,23岁, 辎重兵二等兵,静冈市出身。1935年服第一补充兵役,辎重兵特务兵。事变后初次应召,编入陆上输卒片山部队,担任装卸任务(第十七卷,859页)。

以上是忠勇录中出现的25名死者的全部基本情报。入伍前职业为大工(以木工为主的建筑技工),汽车司机,或其它自营业等。入伍后,担任矢岛中队,中西中队的司机(操纵手),修理人员,自卫员队,或勤杂人员等。都是金鵄勋章的被授予者。

此处出现的“大畠部队”是第六兵站自动车本部代称。新庄淳中佐为本部长。部队冠名者大畠庄一,官阶为本部付少佐,也就是新庄本部长的副手[45]。 “矢岛中队”为第六兵站自动车本部下属的第二中队(原属近卫师团辎重兵联队),是战斗中遭伏击的先头部队,车辆全部被焚毁。“中西中队”为兵站自动车第八十七中队(京都第十六师团辎重兵联队属),是作战中的后续部队,部分车辆得以撤退。

资料中有关服役情况记载详细的理由,在使用的原资料之一是管理兵役的军人履历。为了理解服役种类,在此先简单介绍一下日本陆军的兵役规定。

日中战争期间步兵现役规定为两年,即使是战争中,若兵役期间结束,一般都会按法律规定复员,称“内地返还”。据1927年的新兵役法规定,现役兵复员后5年内为“预备兵役”。6-15年间内为“后备兵役”。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补充兵役”。“第一补充兵役”指体检合格但实际没有被指名入伍的兵役,有需要时随时召集。“第二补充兵役”是第一补充兵役的候补,多为有身体缺陷者。

据记录,其中也有现役仅三个月就复员的盐野谷秀吉和入营经历仅一个月的黑川克己。此种短期服役者都是辎重兵特务兵(二等兵),即军内从事非军事行为的特殊存在(体力劳动,特殊技能)。由于不需要军训,若在平常时期,没有按期服役的必要。[46]

值得注目的是这25名兵士中,只有两名是“现役” 兵(1937年7月战斗动员时服现役者),一名“预备役”兵。其余全部是“后备役”或无入伍经验的“补充兵役”。30岁以上的有9名,其中五名(森川,黑川,山口,高桥,海老ケ濑)都是在后备兵役最终年(第15年头)应召入伍的年长者。若晚一年就会按兵役法免役,不会死在中国了。为什么召后备役老兵入伍?

可看出自动车部队构成和一般以现役兵为主的步兵大为不同。平均岁令偏高也是需要特殊技能的自动车部队特征,大多数都是已有职业,有技术的专业人员。在汽车尚未普及的当时,开车和修车是一个很专门,也是令人向往的职业。这种高龄低军阶现象,是这些城市出身的专职人员特征。38岁前不可能躲避兵役,唯一希望就是早些解除兵役束缚。出于战争需要,国家(陆军)不愿意让这些技术者次年度解除兵役漏网,所以从后往前排队,把即将除役的技术者先送上战场。这是造成壮年兵大量死亡的原因。

从入伍时间和死者的出生地还可判断出部队的原籍和编成时间,即都是开战后应急动员组编的新部队。日军(除关东军外)本身卢沟桥事变前并没有自动车部队存在。矢岛中队的大多数是东京或附近的出身,说明矢岛中队原属为东京地区师团。而中西中队都是京都府下或奈良县人,原属京都师团,这和笔者调查结果相符。矢岛中队原属(军籍管辖地)东京的近卫师团辎重兵联队,中西中队原属京都的第十六师团辎重兵联队[47]

另外从矢岛和中西中队的《忠勇录》采用比例为16:7中,也可看出两中队的被害程度不同。矢岛中队在小寨村战斗中实际战死数为39名,而中西中队为16名。被采录的矢岛中队的死者16名中,有9名是最前方第一小队成员。说明八路军一一五师的攻击火力集中在前方,先头部队损害最大。

6.5.4.  作战背景、过程分析

 掌握作战的背景,全局,进程,和兵员数,死伤数等基本数据是战史研究中最重要的层面。可是以上の资料正好在这一点有重大局限性。因为它不属于机密的作战资料(战斗详报等)而是一个公开的宣传材料。通过此资料我们可了解的只是其在编辑中所曾参考,引用的其他资料(战斗详报等)的内容,属于第二次性转引,且受到出版物本身性质(宣传)和时局(保密)限制,不可能提供更多的准确情报。所以这里出现的作战背景,过程的解释等价值并不高,若有其他资料存在,只有作为旁证的参考价值。

如前所述,资料里出现的有关平型关作战的背景,过程都是一个同样的框架结构,25人的“忠勇”事迹介绍中都使用了内容近似的模版。先看看框架模版的排列顺序和内容。

1.个人的基本情报(前述)

2.应征入伍后的行动情报(半模版,有细微差别),下面以黑田久男为例︰

支那事变后1937年8月应召出征。所属为兵站自动车队新庄部队中西中队第二小队自动车手(司机)。所属部队于八月中旬到达北支那,在南口南方山地进入军事行动,突破艰险要害八达岭,在泥泞地带或山岳地带纵横驰骋,发挥了近代机械化辎重部队之真价。…9月23日,所属部队配属给三浦部队,担任追击败敌的先遣队兵员运输任务。将兵一同怀冲天之斗志,向长城线附近小寨村出发。其使用车辆多为征用的民间车辆,保养整备不足,途中破损,消耗严重,困难重重。在同氏不眠不休的日夜精心整备下,终于保证了先遣队运输任务的圆满完成。

  此部分中出现的时间,地点情报,应是军人履历中记载的内容。只是由于经过模版化处理和保密修正,目的地“关沟村”变为“小寨村”,并且两个不同中队的14人,基本都采用了一个人的记录为模版。实际上,中西中队和矢岛中队的配属时间不同。中西中队早在南口作战的9月5日,已配属给第五师团使用[48],9月22日到达灵丘,担任三浦部队的前线兵员运输任务。而与新庄淳本部长同行的矢岛中队,于23日受命配属,24日才开始运输,第一批运的也不是兵员,而是弹药粮秣(此时部队已在前线集结完毕)。但在这里,可发现中西中队的黑田久男之例,采用的却是矢岛中队的记录模板。

3.  9月25日的战斗记录

(模版,此段引用高桥小一郎的记录,其他人基本相同)

 9月21日,所属队(矢岛中队)由宜(宣)化出发,同日到达蔚县,装载弹药粮秣后,于24日晚到达长城线附近灵邱南方32公里处小寨村。将物资交付与三浦部队后夜间在同村露营。此期间,第一线战斗刻刻告急。25日早朝,中队接受返回灵邱运输“新锐步兵”增援的紧急任务,整顿序列于午前九时向灵丘出发。…行军序列为新庄部队本部,矢岛中队第一、第二、第三小队,修理班。…此日为雨后天晴,早朝寒气沁骨。从露营地出发行至二公里地段,…午前九时十五分突然与敌遭遇,部队紧急应战。来袭之敌为拥有迫击炮,重机枪的正规军约1500名(一个旅)的大部队。对比下,我方兵力总数仅为新庄中佐以下百七十六名,其中大部分为(没有战斗经验的)辎重兵,加之敌占据了山岳丘阜等地利,从前方及两侧实行三方面攻势,使我部队陷入重围”。(括号内的内容,是有出入的部分。不一定每例都有)

 此段描述中,并没有什么新情报。借用的不过是矢岛中队战斗详报内容[49]。说明编辑者肯定阅读过矢岛中队战斗详报。框架模版化中,还出现不少错误。比如,176名人员仅仅是矢岛中队战斗详报对自己中队的记录。甚至不包括新庄本部的8名和7名“辎重输卒”(从事搬运工作的派遣人员)。实际上,9月25日参加战斗的是两个中队兵力,加上之后增援的步兵一小队,总人数应在350名前后。且到达地,宿营地点也应该是“关沟村”,而不是“小寨村”。若是从小寨村“东行两公里”,已到达蔡家峪,脱出了打埋伏的天险之地形。

4. 表彰对象的个人记录       

 这部分不是模版,是对表彰对象者每人的行为描写和死亡原因记录。应来源于死亡证明记录和调查结果。内容较少,但比较重要,因为可推测出一部分具体的战斗情节(地点,时间等,战死情况),内容见下节分析。

5. 战斗结果

此部分是一个模版,14人基本一样。内容为:

“中队由于彼等的勇敢奋战和牺牲精神,经过约三个半小激战,终于以寡兵挫败十几倍众敌攻势,于午后零时40分突破包围线与三浦部队汇合。且自行烧毁了破损自动车辆使其免遭落于敌手”。

6.个人的平常表现

此部分是对个人的评价。不是模版,应来自战友,上级的书信介绍,证言。本属于表彰内容,个人履历情报。对研究并没有太大价值。在此仅介绍黑田久男一例。

氏在家乡是一个非常勤奋之人。到战场后日夜兼行驰骋于艰难险阻的道路上。每日都有残敌出没骚扰,操纵的又是性能低劣的征用汽车,其辛苦之度超出想象。但氏从无怨言,不辞劳苦克服重重困难,使机动部队发挥了应有作用。为前线将士的成功立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突然的遭遇战中,又能沉着勇敢地坚守阵地,自报奋勇参加敢死队,完成了烧毁残车的重任。(以下为忠勇武功表彰)… 氏在战死之日被晋升为辎重兵上等兵,之后又被叙八等白色桐叶章,赐功七级金鵄勋章。

6.5.5. 个别事例分析

以下具体分析战斗中每人的个别事例,以图掌握分散在各个战斗地点的活动细节情报。

宫田义雄

“9月25日午前9时,于某地〈关沟村〉出发向灵丘前进。氏为中队长矢岛大尉指挥下的第一小队第五分队第228号卡车操纵手”,9时15分与敌正规军约一个旅遭遇进入战斗。“氏作为自卫队要员,进入第一小队自动车列中央位置后,接受阻止崖顶敌迂回部队接近的任务。此时我军寡兵不足200,接战之敌若似云霞铺盖。一瞬间,敌兵仗人多势众边射击边逼近我阵地,使我部队陷入重围。…在敌逼近到阵地前30米处时,氏挺身而起冲向敌群,不幸受敌机枪射击腹部中弹,因盲贯枪创(军医用语,未贯穿之意)壮烈战死。时为午前11时50分”。

这里记载了第一小队的一部分,接受了“阻止崖顶敌迂回部队接近的任务”。此和同中队战斗详报中“同时派兵一部攀登占领了左方断崖以警戒背后之敌”[50] 的描写应是一回事。可以知道一一五师部队从最初的阻击地段(乔沟北方,东方)向日军前进左方(乔沟西方)迂回企图形成包围,在崖顶与矢岛中队火线分队对战,并突破其阵地的事实。宫田义雄在此阵地坚守中战死。可证明日军并未在沟底挨打,而是一开战就迅速地登上崖顶,构筑了抵抗阵地。此为此资料群提供的一个新内容。佐证了矢岛中队的战斗详报记录。

寺村集藏

9时15分战斗开始后,“氏为第一小队自卫队火线分队长努力指挥作战”,敌众我寡…终于部队陷入重围。“中队在向三浦部队方向撤退前,为不使受到手榴弹,迫击炮破坏的车辆陷入敌手,决定自行焚烧车辆。氏受命组成敢死队,带领4名部下冒着枪林弹雨,忍痛点火将皇军自动车逐次引燃,完成烧毁任务。任务遂行中于午前12时40分,在距敌15米处头部中弹受贯通枪创壮烈战死”。

由此可知,与战斗详报记录的同样,日军部队在撤离战场前,矢岛中队曾下令烧车。但汽车被放弃在危险的沟底,返回沟底烧车是一个艰巨危险的任务。寺村被选作为矢岛中队的烧车敢死队队长,率领部下四名返回沟底道路,将车辆逐一烧毁,任务遂行中殉职。

盐野谷秀吉

战斗中“氏作为第一小队第四分队卡车操纵手,位于车列中央附近,接战之敌若似云霞铺盖,仗人多势众利用有利地形逐渐从后方迂回包围,使我腹背受敌。氏在野口伍长指挥下拼死奋战力图阻止敌接近,但敌军不退,边射击边逼近我阵地,使我部队陷入重围。危急中,氏决然挺身越入敌群中奋战,格斗中腹部受贯通枪创壮烈战死。时为午前11时30分”。 “得知我…队遭难,救援部队和我步兵炮赶来增援,共同协力打破数十倍敌军重围,并给予第二线炮兵,弹药队及大小行李创造了撤离机会。…本战斗实为惨烈,所属中队约80名战死,20名重伤。”

这段记录很重要,死伤人数面虽有夸张,但记录了一个新情报。即救援部队〈一小队步兵〉携带步兵炮和弹药队前来之事。救援队战场应在中西中队位置,即第二线。宫田义雄在活跃于左方崖顶部阵地。指挥者为野口伍长。中队(矢岛)战死80名,重伤20名之数据不知出于何处,战斗详报记载死亡为39名,负伤为50名。

黑川克己

黑川为矢岛中队第一小队第一分队要员,战斗中受到包围后午前十时顷,“和佐藤上等兵一起突入敌阵”,此时左腿负伤,仍坚持射击,在敌军再次攻击涌入阵地时胸部受贯通枪创战死。“激战延续近四小时,多亏友军中西部队和步兵部队来援,终于挫败了十余倍敌军的包围,使其溃退”

这里也出现了第一小队阵地失陷,守军全灭的描写。但从时间记载(10时顷)看,和宫田,盐野谷的阵地不是一处,应是最先陷落的阵地。这里也出现了后方中西中队和步兵来援的事实。

森川仪三郎

森川为步兵伍长,战斗时“氏为第二小队自卫队的火线分队长。指挥部下奋战死斗,占领了高台地击退了当面之敌的数次进攻。在敌逼近后挺身击毙数名仍欲前进时,腰部、胸部数处受机枪弹贯通枪创壮烈战死”。

此段描写也很重要。日军在此战斗中唯一占领的高地就是老爷庙附近台地,不久被八路军六八六团夺回。森川的第二小队自卫队被描写为在“高台地”作战,推测是占领老爷庙高地部队。后遭到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大部队围攻,阵地失守,森川也死于此地。由此可得知,占领高地的日军为一分队约十名左右,因为是火线分队,还应有一挺轻机枪。森川的死亡没有时间记录。若不是遗漏,可能是由于分队被全歼,无人能出来做证缘故,最后仅仅是收容了尸体。森川为后备役步兵,十五年前曾在近卫步兵联队服过现役。虽年迈,究竟是有过正规训练经历的少数步兵人之一。

山口义雄 

“氏作为第一小队自卫队轻机关枪射手,位于部队先头的第一线。战斗在午前九时十五分开始后沈着大胆,冒着敌弹雨最高度发挥机枪射击效果,…杀敌数甚多。奋战中右腿负伤后仍坚持战斗,…午前10时40分又一敌弹贯通其胸部,壮烈战死”。

坂本松雄

“氏是中队最先头自卫队搭乘货车的操纵手,在行驶中遭到敌攻击后,受命停车,和众人离车后遂加入自卫队一同应战。……氏面对众敌毫不惊慌,左手负伤后,仍向敌继续猛烈射击,击毙多数敌兵。可是,敌仗势人多,逐渐逼近。危机中氏遂同佐藤上等兵以下数人挺身冲入敌阵,无念腹部及胸部受贯通枪创壮烈战死,时为午前十时顷”。

可知道坂本松雄在战斗中阵地失守后,和佐藤上等兵几位冲入(陷入)敌阵死亡。应认为此“挺身冲入敌阵”的寓意,是自己阵地的陷落。佐藤上等兵指挥的分队数人,很可能被占领此阵地的八路军全部击毙。阵地陷落时间发生在坂本等死亡的“午前十时顷”。

泉铁太郎

氏为矢岛中队第一小队长指挥车操纵助手。先头车辆进入战斗后,作为小队长传令兵,“在敌弹雨下勇敢前进来到先头自卫队阵地传达小队长命令。之后参加同自卫队的抗击。在敌攻击下第四分队长佐藤伍长战死。氏立刻代理其职组织分队继续抗击优势敌军进攻,死守小队左翼,几次打退敌军进攻。午前十一时顷,无念腹部受盲贯枪创壮烈战死”。

  和前述坂本松雄事例对照可知道,前述“佐藤上等兵”实际就是此处的“第四分队长佐藤伍长”(伍长为死亡晋升后称)。此人并没有被《忠勇录》收录,用笔者调查的矢岛中队死伤名单核对,应是北海道出身的佐藤安助上等兵。坚守的是最先头第一小队阵地的左翼。阵地陷落时间是10时顷。佐藤安助死后泉铁太郎代理其职继续坚守先头阵地,也于一小时后死亡。

武田喜太郎

武田一等兵为矢岛中队第一小队第五分队自动货车操纵手,… 战斗开始后,作为第一线战斗小队的后援队,在汽车附近担任警戒,不久敌恃众迂回到小队侧背断崖之上,氏面对接近之敌毫无胆怯,沉着猛射,给予接近之敌沉重打击。但此优势之敌并未萎缩,逐渐逼近到我方十余米远距离内。危机关头,氏在野吕伍长率领下持枪突入敌阵,在刺杀数名敌后,头部,胸部受敌手榴弹爆创,壮烈战死(第五卷,540页)。

  此也为另一处战场的战斗场面,地点在第一小队后方断崖之上。在敌接近时,与指挥者野吕伍长一起突入敌阵后战死。从文中可知是第一小队后方崖顶,具体位置,时间不明。另外,经核对调查,野吕伍长在此突击中并未战死。

飞泽义男

飞泽为矢岛中队第三小队第十五分队的自卫队成员。…在左方台地上散开战斗中,发现潜伏在附近的敌重机枪阵地,与栗原分队长一起突击敌机枪阵地时,受到有力之敌逆袭,此时头部中弹战死。

高桥小一郎

高桥为矢岛中队长的传令兵,战斗中“终始与中队长一起行动,及时传达队长命令,意图。在午后零时20分顷中队本部遭到敌机枪袭击时,不失时机在弹雨下沉着应战,每枪必中,压制了敌射击”。 “在中队打开血路向三浦部队方向(关沟村)撤退前,中队长决定烧毁不能行走的破损车辆,以防落入敌手。可沟底道路车辆附近敌弹急若冰雹,不能接近。此时,氏报名参加以寺村伍长为首的敢死队,在弹雨中奔向车列。或使用携带燃料引火,或打开油箱盖放火,按命令完成烧毁多数车辆任务。午后零时40分顷,无念头部受盲贯枪创,和自动车同命运壮烈散华”。

  在此可再次证明矢岛中队长在12 40下令撤退前,组织了以寺村伍长为首的5人烧车敢死队。也可推测出中队的阵地和车辆并不在一处。阵地设在崖头顶部,而烧车必须回到被火力封锁的沟底道路。这也是最后撤退前死亡者增加的原因。  

小金清次郎

小金是矢岛中队第三小队的操纵手助手。“氏此时所属是第三小队自卫队,其分队在我右翼火线内。敌从隘路东南侧高地集中火力射击,在敌弹雨中氏沉着应战,准确射击,击毙敌多数。奋战中午前十一时顷左上臂受贯通枪创,氏不屈地自行包扎伤口后继续射击,由于动脉出血过多终于壮烈战死”。  

以上10名都是前方矢岛中队成员,描写的是矢岛中队的战斗状况。下面再看后方中西中队的战死者记录。按矢岛中队战斗详报,中西中队在后方数百米数崖头顶部高台地(老爷庙高地南方)展开,和来援的步兵一小队共同牵制敌大部队越过望楼山脊(老爷庙台地)的迂回包围行动,以保证后方安全。

藤原幸治郎

氏为中西小队的修理班成员,9月25日交战后,“属于中队的自卫第一小队在最左翼担任防卫,酣战之中小队正面战况愈发紧迫。为此中队长将预备队投入小队左侧。可是敌方也在不断增援,终于对中队形成包围。敌众我寡,战况愈急,且我方死伤不断增加。此时氏等分队长以下战友一同端起刺刀挺身突击,冒着密集的枪炮弹雨冲向敌阵地,紧接其后小队全体也冲入敌阵,如同阿修罗霹雳王蹂躏敌众。此举见效,当面之敌终于开始溃退,中队转守为攻,解脱危机之境。搏斗中氏大腿右部受贯通枪创,紧接一弹又击穿其右小腿。…氏试图持枪而立不成,后伏地继续射击。不久敌全体退散,消失于山脊背后。氏在战友看护下被收容于关口〈沟〉村卫生队受到精心看护,无奈伤势过重在战友臂中壮烈殉国。遗言云: ‘车队拜托了’”。

此段资料非常重要,因为至今未见过一个有关中西中队的战况记录。从此记录可看出中西中队在后方台地遭到敌攻击,此部敌为“三百余人”,猛烈突击中队最左翼的第一小队阵地,企图形成包围。危急中,中西中队长命预备队和第二小队加入左翼(福冈正文的记录),以寡兵(推测最大约2-30名)发起决死突击,打破了一一五师包围线(一一五师从日军左翼压迫,企图形成对日军部队的包围,被中西的反击阻止),使中队转危为安,确保了整个部队的后方安全。藤原幸治郎的死亡地是关沟村卫生队,也佐证了日军自动车部队部队安全撤回出发地的事实。同一反击战的战死者中,还有上等兵山村喜良,是在最右翼率领福冈正文等一班士兵突击敌高地者[51]

海老ケ濑虎三

37岁的修理工海老ケ濑虎三此时是中队本部预备员,战斗中指挥数名预备员在弹雨中担任弹药搬运任务。“氏在敌弹雨中时而急驱时而匍匐,接近前线交付补充弹药。”可是战况紧急,须臾之间担任掩护的第一小队机枪弹药又大半射尽。致使抵抗线再度危机。“受命后氏再次奋起担任运输重任,在迫击炮弹炸裂中利用地形掩护携弹药箱攀登断崖,再度将弹药交付于火线。交付中敌重机枪弹贯穿其腰部”最后受胸部贯通枪创战死。

 从此判断,中西中队在崖顶展开后,弹药储备仍在沟底道路的车厢中,海老ケ瀬等受命运输弹药。从年龄,经历,技能状态(“氏作为技术下士官,有卓越的技能”)看,作为“预备员”的海老ケ是中队的非战斗员,并没有战斗经验。

户本市太郎 

户本为中西中队第二小队自动车操纵手。“战斗中,氏受命和仅少几位人员担任自动车辆警戒,在敌迫击炮弹,机关枪弹的集中射击下,自动车多数破损,但氏不畏强敌,以准确的射击几次打退接近之敌。奋战中,敌仗优势冲入我阵地,氏等一起奋勇肉搏,打退敌数次进攻。恶战苦斗抗敌坚持到最后。撤退前,〈中队长〉下令烧毁不能行走的破损车辆,以防落入敌手。可自动车附近敌弹急若冰雹,不能接近。此时氏与西浦、黑田 福冈三氏加入以中司伍长为首的敢死队,在弹雨中奔向车列。或使用携带燃料引火,或打开油箱盖放火,按命令完成烧毁多数车辆的任务。无念行动中左下腹部受贯通枪创和冈田等其他战友一同壮烈战死”。

这也是烧车行为记录,内容类似于寺村,黑田。可看出烧车这段也是个模版,加上死亡报告书中的创伤种类,部位(死因)。实际上个人行动的细节并不清楚。可以知道的事实仅仅是戸本参加了中西中队的烧车敢死队,其队由中司伍长为首,共西浦,黑田,福冈和户本五名。按笔者调查的中西中队的死亡名单核对,除了中司伍长之外,剩余四名全部死亡。在忠勇录中,可知西浦的全名为西浦卯一郎,一等兵,滋贺県雑挂村出身,福冈的全名为福冈正文,二等兵,奈良県都介野村出身。冈田之名,在敢死队员中没有出现,中西中队的死亡名单中也不存在,考虑是福冈的误植。

黑田久男 

中西中队第二小队自动车手。烧车敢死队中的一名。以下为模版内容(省略)。除人名外,死因记载外,与上述户本的记载相同。烧车中“无念头部受贯通枪创以及手榴弹伤,和户本等其他战友同时壮烈战死”。

图表6-13西中队的死亡者名单,忠勇录中收录的7名都可在此发现。

从以上25名死亡者的个别记述中,可综合判断出以下几个战斗细节:

矢岛中队先头的第一小队和自卫队,在车辆行进中首先从前方(小寨村方向的北方)遭到袭击,立即进入战斗。由于前方和侧面重火器猛射,死伤惨重。在新庄中佐和矢岛俊彦中队长的指挥下,中队利用两挺轻机枪在前方形成三面抵抗阵势。正面为第一小队,第二,第三小队在后。阵地地点设在离开沟底的崖头之上。

战斗开始后前方第一小队自卫队(有轻机枪一挺,射手山口义雄),对抗正面之敌的火力。同时第一小队一部和第二小队,在西方崖顶构成左翼火线,目的是阻止一一五师部队从左方的包抄迂回。一一五师在开战时,仅有正面(北)和右侧(东)两面火线,不久为形成包围向左侧(西方)崖顶迂回运动。此西方崖顶(包括其后方老爷庙台地)成为六八六团迂回部队的攻击重点。抵抗中,崖顶阵地数次陷落,多数死者均为第一小队左方阵地陷落时的牺牲者。阵地有几处,曾被突破几次,从记录中很难判断,可以知道第一次陷落时间是10时顷,此时佐藤安助第四分队长与部下黑川,坂本等数名战死。此后泉铁太郎代理分队长继续坚守先头阵地,于一小时后战死。另一处是由野口伍长指挥的左翼崖头阵地,宫田义雄,盐野谷秀吉等人在1130死于此地。估计死亡时间即阵地陷落时间。

可见在战斗中左侧防线(道路西方)最为重要。从记录和地图可判断,高地在左线,一一五师六八六团的大部队也都是从右方,前方向日军左方迂回接近,展开攻击的。证明了国内部分学者主张的,一一五师开始并没在西方崖头设伏,战斗开始后才向西方迂回之说是正确的。为了援助左翼抵抗线,矢岛中队长命令第二小队的森川分队(约十名)占领了左方高地(老爷庙台地),以阻止敌(六八六团)迂回部队,此攻防,即是国内各种作品大肆渲染的“老爷庙激战”。发生在高地,并不是沟底。危急中矢岛派预备队十数人(修理班,行李班)救援高地也未见成效,高地终于失守,森川分队约十名在此处全灭,矢岛中队终于失去了唯一的制高点。

此时后续的中西中队,在矢岛中队后方数百米处台地展开,在增援步兵小队(1030从平型关口赶到,携带步兵炮一门)协助下,担任阻止一一五师的迂回包围和确保后方安全的救援任务。但一一五师六八六团迂回部队人多势众,致使中西中队在此也受到攻击,左翼抵抗线出现危机。后经第一小队(指挥者福田准尉)全体的白刃突击,打破八路军包围线后转守为攻,终于挫败了一一五师包围企图,保证了后方(撤退道路)安全。突击中修理班成员藤原幸治郎重伤,撤回关沟村后死亡。同行的输卒队一名寺田忠作特务兵也死亡于此战斗中。

以上记录中可判断战场并不像国内记录描绘的那样在沟底的道路两边,相反,全部展开在远离沟底的崖顶战场。且一一五师迂回作战前,西方崖顶(包括老爷庙高地)并没有部队埋伏。若真是处于在两侧崖顶的交叉火力下,被压制在沟底的三百余名日军怎么能抵抗数千八路军居高临下的火力猛射达三个半小时?1240下令撤退前,两个中队各组成了由五人构成的烧车敢死队,回到沟底烧毁车辆后,撤回关沟村。由于沟底道路受到一一五师火力严密封锁和接近阻击,撤退前烧车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近十名的新伤亡。

从以上可看到矢岛中队虽死伤过半,阵地渐渐陷落,但防御阵线始终没有被完全摧毁,命令指挥系统,和后方联络也健在。否则不会有统一撤退和两中队各自组织敢死队烧车的行为。并且可看到八路军接近阵地时,双方曾有过局部小规模格斗,但地点不在沟底的汽车附近,而在崖顶的防御阵地前。一一五师的战术主要是仗火力优势的谨慎的缩小包围和逼近射击,最终才发起突击。并没有过大规模接近肉搏。       

6.5.6. 再现自动车部队战斗经过

如同先述,此文件较珍稀,但存在模式化,地点情报不足,部署情报不足等缺陷。但并不是空口无凭的英雄故事,由于参考了战斗详报,死亡报告书等,死亡的时间,地点,每人的创伤等情报相当详细,准确。在有关平型关小寨村伏击战细节记录十分缺乏的现状下,有不少可利用价值。一为可以佐证,旁证从来的研究结果,二为能发掘出新的战斗细节线索。三为能掌握部分死者的准确人事档案。

一,经本章节考证,可以佐证前述研究结果的如下内容。

a)   矢岛中队(兵站自动车第二中队)于9月23日,配属给三浦(三浦敏事)旅团,出发地点为蔚县,出发时间是9月24晨,到达关沟村(平型关口东三公里处。本文记载为小寨村)时间是24日晚,向前线三浦部队交付了弹药粮秣。同夜,在关沟村露营。

b)   前线三浦部队24晚集结完毕,25日凌晨对平型关长城线的国军阵地总攻,由于战斗损失过度,25日朝,矢岛中队全体与中西中队(兵站自动车第八十七中队)的一部被命令返回蔚县(本文记载为灵丘)接运步兵第四十二联队援兵。0900从关沟村附近出发,0915(战斗详报记载为0930),在行进两公里处乔沟隘路,遭遇一一五师伏击,随即进入战斗[52]

c)   部队前方是矢岛中队的176名。行军序列为新庄自动车队本部,矢岛中队第一,第二,第三小队。在道路拐角处前方受到敌重火力的两面(右侧,前方)射击,先头第一小队伤亡惨重。之后各队攀登到崖顶展开,构筑抵抗阵地,在此处抵抗战斗持续时间3个半小时,新庄中佐战死后,矢岛,中西两中队在烧毁车辆后,于1240边打边撤,回到出发地关沟村。

d)   以上事实笔者在以前研究中已有过详细论述。此资料亦可作为一个旁证。

二,本章研究发掘的新事实有︰

e)   知道了其中部分死者的详细个人档案情报,包括忠勇录中记载的25人的年龄,所属,出身地,简历,死亡时间,地点,及创伤部位,功赏等情报等。

f)   阵地部署的部分情报。即先头矢岛中队第一小队形成的三方向抵抗阵地,第一,第二小队为主的左翼火线和第三小队担当的右翼火线的存在。还有第二小队森川分队的占领高地(西方台地,老爷庙)行动,及在后方展开的中西中队,战斗中曾抽出近两小队兵力,对在左翼(西北方)一一五师的包围线(300余人)实行过成功的反击,打破了该师欲形成包围的企图,确保了后方撤退之路的安全等事实。

g)   下达撤退命令前,两中队组织了由寺村伍长,中司伍长为首的各5名敢死队的烧车行动。也可推测出作战场所和汽车停留场所并不在一处,抵抗阵地构筑在崖顶各处。回到沟底烧车是日军死亡增大的原因之一。

h)   日军的武器为两个中队装备的数挺轻机枪(资料中可确认两挺)。和增援步兵小队携带的步兵炮一门,轻机枪两挺。其余为步枪,步骑枪。先头矢岛中队第一小队损失严重,但战斗后不久形成抵抗阵地,并没有失去指挥。从两个中队同时烧车,在掩护下携带伤员撤退的行动判断,作战中前后两中队保持着通信联络,存在统一的命令指挥系统,并未乱阵。

i)   可得知自动车中队成员中几乎没有现役兵。多数是补充兵或后备役。而且平均岁数偏高。多为有专业技能者。亦可判断出第二中队原属是东京地区师团(近卫师团),第八十七中队原属是京都地区师团(第十六师团)。

j)   从战斗场面描写可推断,阵地陷落前,或危机时,攻守双方有过小规模阵地前短兵相接,但没有发生过大规模肉搏战。一一五师的战术主要是以重兵,重武器为优势,稳步逼近,逐渐缩小包围,最后对个别据点实施阵地前突击。从创伤记录判断,日军战死者多为枪创,手榴弹创。没有一例刀创(格斗)记录。

通过此考证可再次证明,迄今国内宣传,研究所称的,一,一一五师部队9月25日,在小寨村附近截住开往平型关口的日军“后续部队”,或 “增援部队”主力之说(方向相反),二, 林彪布下“口袋阵”,全歼被包围日军1000余名之说(未能形成包围,打歼灭战,数字大量夸张),三,八路军从两侧断崖顶端把敌大部队封锁于沟底,在道路两侧,汽车周围展开大规模肉搏战等说法(战斗地点在崖顶,并未发生大规模格斗),均不符合历史事实。



[1] 此种研究,叙述非常之多,关于最新研究请参照,王秀鑫,郭德宏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第二章第四节《日军对华北的进攻与平型关大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3月。

[2] 拙论「再考「平型関大捷」――日本軍史料からの検討」『軍事史学』51巻1、2015年6月,11页。

[3] 一小队的定员约40名,所以15名不会是小队全体,可能是其一半。所以不排除只有一挺轻机枪的可能。

[4] 此数为动员后的战时编制,隶属于关东军的第一,第二,第四师团等,由于没有经过战斗动员,开战后还保持着平时编制,人员只有第五,第十,第六师团的约一半左右。

[5] 「歩兵甲聯隊編成表、昭和12年度陸軍動員計画令同細則の件」JACAR:C01007658600,96-97頁。

[6] 「诸部队兵器表(歩兵甲联队)」JACAR:C01007658600,380页。

[7] 江口圭一、芝原拓自编『日中戦争従军日记』法律文化社、1989年、486页。

[8]  「陸軍兵等級表ニ関スル件・御署名原本・昭和六年・勅令第二七一号」JACAR:御18018100,画像2/4。

[9] 「御署名原本・昭和七年・勅令第三〇九号・兵役法施行令中改正」 JACAR:A03021866500.

[10] 「昭和六年・勅令第二七一号・陸軍兵等級表ニ関スル件」 JACAR:A03021825000.

[11] 「昭和六年勅令第二百七十一号陸軍兵ノ兵科部、兵種及等級表ニ関スル件中ヲ改正ス・(輜重兵特務兵及補助衛生兵ノ進級)」JACAR:A02030009800,画像4/6.

[12] 読売新聞社編集局編『大東亜戦史』支那事變實記 第4輯,[読売新聞社]. 10页。

[13] 「輜重兵特務兵要員たる者の教育召集に関する件」JACAR:C01004577200.

[14] 「法律第一号第九条」JACAR:A01200777600.

[15]  「国际军备研究委员会 在営期间一覧表(兵役法施行令.兵役法施行规则.召集规则.补充令参照)」JACAR:C08051944800.

[16] 「戦時若クハ事変ノ際陸軍現役輜重輸卒ノ入営在営及補充ノ件ヲ定ム」 JACAR:A01200777600.

[17] 「戦時軍吏に代ふる補助輜重輸卆徴募の件」 JACAR:C03023111800, 8/16。明治31年「参謀本部より 戦時軍吏に代ふる補助輜重輸卆徴募の件」JACAR:C03023111800.

[18] 日本战前兵役法规定中的服役方法之一。体检合格但未受到指名的壮丁所服的兵役。平时不须入营。战时临时征用。服役期间一年。

[19] 大賀春一「徒手、敵と渡り合う」『郷土部隊秘史』島根新聞社、1962年、129頁。

[20] 另外,若战死,辎重兵特务兵家属同样可以获得一次性赐金(赔偿金)1400元,被赋予金鵄勲章者、还有约150元年金(1937年现在)。

[21] 大滨彻也, 小沢郁郎『帝国陆海军事典』同成社、1984年、311页。此数据是1943年的数据。仅为参考用。

[22] 大賀春一「徒手 敵と渡り合う」『郷土部隊秘史』島根新聞社,1962年、129頁。

[23] 『东京朝日新闻』1937年10月7日夕刊。

[24] 『山阴新闻』1937年10月17日。

[25] 《支那事变忠勇列传》(陆军之部,忠勇显彰会编、非卖品,1938-1944),是一个共31卷的系列资料,共收录了卢沟桥事变后约两年间,在中国大陆战死的陆军约11000名个人的生平事迹。

[26] 沢田久一编『宇都宫辎重史』1973年、161页。

[27] 《城释历史影像鉴藏数据库》代表赵彦,张汉霄。

[28]《陆军省告示第42号》《官报》1938年10月6日,288页。

[29]行动概要 第3期 JACA:C11111443300、11/32 北支军兵站监部行动详报,自昭和12年9月1日至昭和12年9月27日。

[30] 参照第六师团数据为定员308名。(人马现员送付の件JACAR:C04120274100  4/4)

[31] 戦用兵器复旧费调査表提出の件 JACAR:C03010147000  3/15 . 此为1919年的数据,仅供参考。

[32] 『冈山県郷土部队史』同刊行会、1966年、253页。

[33] 《支那事变忠勇列传》17卷861页(陆军之部,忠勇显彰会编、非卖品,1938-1944)。

[34] 参考第二章和本章下节中有关中西中队步兵一等兵藤原幸治郎的战死记录部分。

[35] 据笔者最新研究,《支那事变忠勇列传》全卷中记录的平型关小寨村战场的日军事迹总数为24名。内容请参考文末补遗二。

[36] 「総会报告演述」 忠勇顕彰会 1928年10月,2页。及「忠勇顕彰会趣意概歴」『支那事変忠勇列伝』陆军之部第一卷,忠勇顕彰会编,1938年12月,卷末。

[37] 数据根据靖国神社资料统计。本文引自《靖国神社问题的基础知识》《中日新闻》2005.8.10朝刊。

[38] 「御署名原本・昭和十四年・勅令第二八八号・行政庁ヲシテ委嘱ニ依リ恩賜財団軍人援護会ノ事務ヲ施行セシムルノ件」JACAR:A03022363500. (国立公文书馆)。

[39] 「恩赐财団 军人援护会例规集」 JACAR:C14010049000. (国立公文书馆)。

[40] 前出『支那事変忠勇列伝』陆军之部第五卷,凡例,序,5页。

[41]「主要戦闘别兵器别损害调査表  北支那作戦史要」JACAR:C11110928200,1427页。

[42] 参看笔者《平型关战役研究》一书。

[43] 「凡例第七」『支那事変忠勇列伝』陆军之部第五卷,忠勇顕彰会编,1939年12月。

[44] 严格讲,此人不属于平型关大捷战斗中的战死者。在前线战斗中死亡。

[45]沢田久一编『宇都宫辎重史』1973年、161页。

[46] 参考「御署名原本・昭和二年・法律第四七号・徴兵令ヲ改正シ兵役法ト改ム」JACAR:A03021636200, (国立公文書館)。

[47]「临参命缀(支那事変)巻1(1)」JACAR:C14060903000, 14,16,26,31页。

[48] 「北支那方面軍集中間に於ける方面軍兵站施設要図」JACAR: C11111443200,No.1371.记录的是9月5日的现状。

[49] 参考沢田久一编『宇都宫辎重史』1973年、165页。

[50] 同前沢田久一编『宇都宫辎重史』、165页。

[51] 岩井孝次 編『支那事変誠忠録』1,岩井珍品屋,昭和15.209页。

[52] 童屹立最近(《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2023年第8,第10期)在考证了平型关地形后,认为自动车队的实际战斗地点不在今日的乔沟,而在乔沟以南辛庄附近,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新地点(战场)说。但国内研究确定的地点(大捷纪念馆也修建在此处)与日军的地形,距离(两公里)记录几乎相同(可互相佐证),若是新庄附近,离关沟村的距离不足一公里。另外“開溝”不是“関溝”误植,另外有“開溝”村存在的解释等,多数观点仅为推测,缺乏证据,许多证据来自不可信的八路军方面回忆录,所以笔者认为此新说法构建潦草,证据不足,并不能成立。。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