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00
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也泡在疫情信息里太久,已经没有了最初那种强烈的焦虑和愤慨感,慢慢感到麻木,所以想转移一下注意力,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以下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也仅仅限于我身处环境中的感受。
我是一个95后,自我步入社会工作以来,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真的搞不懂现在的90后,一点都不知道上进“,”80后已经很努力了,90后已经跟不上了“,”现在的90后怎么这么难管“ .......
我非常厌恶这样的语言,我并不想把人刻意分为哪一代人,我听到的这些话,大部分都是所谓的80后所说,我不针对80后,也不针对任何人,我只是觉得,说这种话之前,就已经把人给分门别类,并表现出一种无意识的「自傲」。
我无法与80后感同身受,但我也试着去理解,试着在他们的环境背景下思考。80后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既是改革开放的时期,也是计划生育的时期,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一切都在尝鲜,那是中国旧生活与新社会的分水岭,在这种背景下出生的80后,与70后在观念、习惯、认知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同时,大部分80后的家庭又都不怎么富裕,导致了生活和物质条件跟不上思想的转变与不确定。受于生活条件的压力,80后好像普遍都非常努力,涌现出无数有成就的80后,成为了「努力」的代名词,社会对于80后的评价往往也都是积极的。但在我看来,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无形中让少部分人变得自我扭曲,并且不愿意承认。
直到90后出生,这一切风气好像都变了。在我的印象里,从小就开始听到大人们对90后的不满,同时又加强了对80后的肯定,小时候的我也慢慢形成了一种观念:“80后很努力,80后很强,‘80后是社会栋梁’“。
90后的生活环境相较80后有了很大的变化,物质生活基本已经不成问题,科技和互联网也为生活带来了空前的改变,90后可以接触到更丰富的文化内容,可以思考更多的问题,形成了更新的价值观,曾经80后被老一辈称为“最幸福的一代人”,后也用到了90后身上。但人们也习惯于把不满怪罪到这些上面,认为正是这样温床导致了90后的“不努力”。
我不知道普义上的「努力」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是不是只要还没有赚到钱就是不努力?是不是没有让人看到你花大量时间做一件事就是不努力?是不是即使更有效率更有质量的做完一件事也是不够努力?这些不正确的观点无形中影响着很多说出这些话的人,认为只有自己才满足这些标准。
但在我的身边,有很多90后才是我认为称得上「努力」的人,也许他们暂时满足不了以上的某些标准,或是他们根本也不认可这些标准,但在我看来,他们是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他们是不会轻易满足于现状的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但不只是为了某个单一的标准而努力的人。另外,所有的那些令他们自我满足的小成就,终将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转移到90后,00后身上。
我们生于不同的时代,就不能用不同时代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即使是同一时代的人。
而对于00后,我没有太多的了解,也基本不认识00后的人。我开始只是由于一些事件,对00后形成了一个非常浅显的印象(甚至有点像少数80后看90后),但是我想即使我认为的那些是客观真实的,很大程度上也不能怪他们,这完全受限于大陆的环境,各种偶像化内容的教育,严格的内容审查,从来不让真正有意义的好内容注入,从而造就了大量无营养内容的涌入,导致很多的00后无法建立自己健康的认知,对待事件往往人云亦云。
直到我前几天看到播客「剩余价值」的主播Zhiqi发过的一条微博,我也突然释怀了,微博原文如下:
我对年轻人自救是没什么信心的,这不是一个代际的问题,而是自救的资源是折叠的。有高中生在做哲学社这样的公号,也有高中生在网上喊打喊杀,说着比那封伪装成高中生口吻的信更蠢的话。对于后者来说,该如何突破这种折叠?我想说的是不平等以及不平等所带来的知识和信息鸿沟,它折叠了同代人,这种折叠既是意识形态渗透的阻力也是催化剂。
但是,前有「肖战粉丝事件」,后也有「Philosophia哲学社」,只希望后者可以多一些。
总之,有些东西不能被统一的量化衡量,它们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和标志;当然,也有些东西就发生在现在,我们却很难去改变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