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南灣水巷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覆城危機

南灣水巷生
·
·

[水巷閒思]正如《立場新聞》公告,文字獄已降臨香港。而在此人人都可以做作者的時代,問誰又能置身事外呢?人人都有權發聲卻人人都被迫噤聲,時代之悲號也。

無庸置疑,抗暴的防線已壓退至每位平民身上,危機席卷萬家燈火。因緣際會見證劇變,每顆擇善固執的靈魂不得不嚴肅思考,思考今後自己能做的事,以及該做的事。

比起危機,我猜形容香港的處境為「crisis」會更貼切。沒錯,英文「crisis」一字通常就解作危機。若究其字源,則別具深意。追溯至自古希臘文「κρῐ́σῐς」(krísis)一字,本義為分辨或判斷,尤指必須二擇其一的情況,故衍生出英文「critic」及「criterion」等字。又經古希臘的醫學名家引伸,「κρῐ́σῐς」也指重症病人所面對的轉捩點,或曰關鍵時刻。轉捩點一過,病人要麼得救,將逐漸恢復,要麼失救不治。所以關鍵時刻的英文才會是「critical moment」。

不只病人,「κρῐ́σῐς」也算醫生的關鍵時刻。生死繫乎一線之際,醫生必須審慎決定如何施救。卻因事態緊急,迫在眉睫,審慎之餘也不能猶疑太多,決定必須落得快、狠、準。面對危機而能作出恰當的決定,此即古希臘人所推崇的實踐智慧(φρόνησῐς, phrónēsis)。

廣而言之,「crisis」多指緊急情況,要求人馬上行動,當機立斷,刻不容緩。而此際之決定將左右生死。

觀乎現勢,在香港多留一日,前路便多險一分。坐困愁城,力圖自救。此間人人都是病人,卻也人人都是醫生。亂象中澄清自己的意念,濁流裏平穩自己的情緒,確保身心健康,以利作出恰當的決定,此即身陷危機之香港人的日常功課了。

一介書生,本事微薄。但願堅持做能做且該做的事,與君共勉。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