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去中心化
1 - 无神论者
我自己也感到十分意外,一篇关于去中心化的文章,竟然会从无神论开始聊起。
在我们人类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信仰神。
神是正义的,我们把道德观念建立在对神的信仰上;
神是强大的,我们环形匍匐在神和神使的周围,建立了社会秩序;
神是慈悲的,我们把自己奉献给神,神必十倍的回报我们;
就算今生没有回报,来生或天国里也会有回报;
神创造了世界,没有神,就没有我们的生活;
而我们不知好歹的祖先,却想从这种生活中逃出来;
他和她逃出园子,并没有立地成佛,而是卑微苟且的忙着野合;
在神和我们旁观者的眼中,显得如此猥琐、淫乱而愚蠢,一如我们蒙昧的天性;
由此,我们生生世世,子子孙孙都背负着原罪,都亏欠神。
信仰绝非小事,当道德,权力,金钱,乃至于未知的死亡都站在神的一边。怎么还会有人选择不信仰神?我们从事后诸葛亮的观点来看,觉得那一定是了不起的先知。但推本溯源,在古希腊和罗马,最早的无神论者包括了三种人:罪犯、杠精和极少一部分知识分子。第一种人罪大恶极,自己翻翻账本,多半是要下地狱,只能不信;第二种人自我中心,天生反骨,就爱跟人唱反调,坐稳了边缘人;第三种人,我们姑且称之为聪明的傻逼,聪明到相信理性,傻逼到不懂得掩藏自己。
无神论的历史就是这样开始的,像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们不得不和小丑与盗贼走在一条路上。今天的去中心化,就像古希腊时代的无神论一样,充满了空想、异见、风险、罪恶和诈骗。
2 -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不是分布式系统。去中心化的英文是“Decentralized”,分布式是“Distributed”。分布式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多级冗余备份提高系统的鲁棒性(Robustness);而“Decentralization”的本意是“分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centralization ),从一开始,它就是一个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关于权利平衡的概念,把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数据权利和决策权利下放到每一个个体,我理解,这是去中心化的终极愿景。(参考阅读)
因此,我认为,去中心化的本质不是冗余,也不是开源,而是“赋权个体”。赋权个体这个原则在不同的领域展开,构成了去中心化的生态:对Steemit、Matters、Matataki来说,去中心化是自由的表达和传播信息,把表达的权利还给用户;对Solid来说,去中心化是把隐私还给用户,让用户拥有和使用自己的数据;对比特币和Libra来说,去中心化是把铸币权还给用户,让用户基于非主权货币来做交易;对Aragon来说,去中心化是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是让用户来决定协作的方式。
所有这些雄心勃勃要改变世界的项目,如果不是受益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两轮资产泡沫,都不太可能生存下去。
3 - 傻瓜的血脉使然
去中心化的愿景是美好的,但在实践中,它面临着两个巨大的挑战。首先,朋友们,你们要去中心化,要赋权个体,请问,个体需要吗?个体给钱吗?主张权利和保护权利都是有成本的,自由要用金钱来赎买,没有钱哪有自由,没有钱哪有权利。而用户的行为习惯,还停留在李彦宏说的,“用隐私换便捷”的阶段。
web2.0构建了成熟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也塑造了它的用户。以流量为核心的web2.0,是电视这种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它的理想受众是“沙发土豆”。用户越愚蠢,越情绪化,就越容易促进成交。去中心化要让用户自主思考和选择,要与人类的愚蠢作斗争,这太难了。众所周知,席勒说过,人类要犯傻,上帝也抓瞎。(Against the stupidity, the Gods themselves contend in vain)
抖音是web2.0模式下的典型产品,我还记得2016年底我第一次见到抖音,就认定这是一个炸裂级别的好产品,在投资人社群内部拼命推荐,到了2017年,我就把抖音戒掉了,太魔性了,浪费时间。抖音有一些产品设计,其效果是让用户变傻。比如说,抖音早期主要内容是小姐姐跳舞,一张面孔占据了屏幕的中心位置,我们的哺乳动物脑就会被吸引住;抖音平均每4秒钟一个镜头,跟好莱坞电影的镜头切换频率接近,高密度的视频和音频数据流,会完全占据大脑的处理能力,大脑忙着处理来自于枕叶的视频信息和来自于颞叶的音频信息,这时候用于逻辑思考的额叶会因氧气不足自觉停工。额叶停工之后,用于处理情绪的下丘脑主管了决策,结果就是李佳琦说“买它!”,小姐姐就咯咯笑着下单了。
我们人类做决策,需要收集信息,比较信息。早期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在顺应这个潮流,给我们的大脑输入更多信息,比如搜索引擎,比如淘宝,都是列出大量信息让用户比较。但随着信息超过了我们大脑的处理能力,新一代的明星产品不再是帮助用户做选择,而是阻止用户选择,替用户做选择。比如在抖音这样的产品设计下,用户看似有选择,其实完全没有选择,只能在算法给定的列表中上下滑动。
web2.0这个商业模式塑造了它的上下游产业链。它的目标客户是沙发土豆,它的上游是内容生产商,典型画像就是咪蒙这种高产无良自媒体。这个模式要求持续的给用户高密度的内容刺激,因此需要大量的内容生产商,其结果不是UGC,而是高产PGC。知识是不可能高产的,高产的是垃圾和洗稿。退一步说,即便知识能高产(依赖大量PGC/APGC),用户也吸收不了,此处应该有“我是辣鸡我吃辣鸡”的表情图。结果,家国大义沦为饭圈出征,知识干不过伪知识,参考阅读,保罗·巴奇加卢皮《赌徒》。
今天,我们要把权利还给用户。首先,用户捡不起来。其实,用户不知道为什么要拥有权利。今天的消费者同样是坐稳了奴隶,但不是做苦工的劳奴,而是娱乐至死的性奴。乖巧的产品爬上来自己动,消费者躺在下面,以为自己是主人,其实是奴仆。你现在把他拉起来,严肃的要把恋爱的权利还给他,他觉得这个正反馈闭环太长,不刺激,还是云恋爱好!
抛开抽象的比喻,我们看看去中心化产品的真实情况。我们先跳过IPFS,Scuttlebutt,Near,Matrix这些小众的底层服务不提,端传媒创始人张洁平创立的去中心化媒体Matters(此处应有锅盖),估计日活用户不超过5000人(请参阅),每天因为轰控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被五毛水军炸了一遍又一遍。把言论自由还给用户这件事听起来应该是刚需中的刚需吧,怎奈用户脑子有墙,墙里有屎,你把高墙拆下去,他把大便丢出来。
而像Telegram,或者更“去中心化”的Matrix、Scuttlebutt、Praxxis这种保护用户隐私的通信服务呢?完全没有刚需。用户的隐私被侵犯了!而用户,首先,不知道;其次,不在乎。如果隐私是刚需,此时此刻Protonmail的注册用户数应该超过Gmail,但显然,并没有。坦率的说,“危险”是一个低频小概率事件,因此“安全”很难成为高频刚需。
今年8月份我去柏林参加web3summit,问了web3基金会某位创始人一个问题,我们做了这么多去中心化应用,比如货币,比如媒体,什么时候这些应用会被大众接受呢?老头沉思着说,嗯……等到经济不行了……政府滥发货币……礼崩乐坏……人民绝望了……blahblah……我日你个猫猫哟!原来去中心化就是等着中心不行了吗?!把我的会议门票钱还给我!
总之,大众用户并没有“去中心化”的刚需,数字货币用祖国的就挺好,媒体用抖音就挺好,撕逼用微博就挺好,求医用百度就挺好。谁会有去中心化的刚需呢?只有那些天生就背离中心的行业。比如说,色情、博彩、毒品、军火、奴隶。这些交易场景支撑着加密数字货币,支撑着暗网。像古希腊的无神论者一样,我们不得不与罪大恶极,神都不能忍的坏蛋们走在一条道路上,坏蛋大爷赏我们一口饭吃,我们藉此饭得度贫穷的漫漫长夜。
4 - 效率与公平的权衡
去中心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用户没有刚需,第二个挑战就是竞争。朋友们,你们要去中心化,请问,中心知道吗?中心同意了吗?中心伸出个毡巴都比你们腰粗,你们凭什么去中心?连17岁的小朋友都知道,要站中心!中心对你好!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规律是规模经济性,有些行业规模经济,有些行业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性有三个来源:规模扩大平抑了交易风险,从而对上下游的谈判权利增加;规模扩大导致劳动者的经验增加,提高生产率;规模扩大产生网络效应,对消费者的价值增加。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英雄们想尽办法,利用这三个工具,实现了大量行业的规模化。
受益于规模经济性,中心化交易场景的效率很高,流量很大。去中心化的交易场景,通常效率低于中心化交易场景。这是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困难。典型的案例就是比特币TPS低于VISA。对交易场景的深入讨论可以写一本书,涉及到交易网络、重复博弈、路由收敛、价格歧视等等,此处写不下。
深奥的理论难以理解,我们讲个案例。去中心化浪潮的一个经典叙述就是,数据是未来世界最重要的资产,这个资产被大公司掠夺了,我们要把数据还给用户。数据资产有多少价值呢?《激进市场》的作者Glen Weyl去谷歌演讲,谈到谷歌和Facebook使用用户数据来做广告,应该把这部分广告收益还给用户。谷歌的首席经济学家Hal Varian提问说,Facebook有20亿用户,年利润100亿美元,分到每个用户身上只有5美元,谁会为5美元奋起反抗,干掉Facebook呢?
这个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帕累托问题,发生在很多领域。比如迅雷的星域CDN,号称利用用户家庭的闲置带宽,给视频网站提供P2P分发服务,算算财务模型会发现,在现有的定价下,迅雷每天能给每个家庭的报酬是 0.5 - 1元,谁会为了5毛钱挖矿呢?真实的玩法是把币价拉到每天收益5块钱,回本周期拉到100天以内,吸引矿主入场,但这样一个庞氏盘,又怎么能持续存在呢?
我自己谨慎的认为,去中心化要突围,只能寻找中心化交易场景存在短板的细分领域,单点切入。可能的方向包括:
1、中心化交易场景不存在:规模不经济,市场过于细碎。但这类市场教育客户的成本很高;
2、中心化交易场景不合法:色情、博彩、毒品、军火、奴隶,地下产业五大市场;
3、中心化交易场景受管制:金融、媒体。这件事看起来很正义,其实风险比上面那个不合法的市场还大,需要持续的Nudge监管,手持菜刀砍电线,玩的就是心跳;
4、中心化交易场景吸血:这也是去中心化的神话之一,降低交易费用。确实,今天的互联网平台平均在交易中都要吸血25-30%。滴滴抽成26%。京东25%,天猫平均25%。去中心化平台带着“再革命”的姿态冲进来砍掉交易费用,挥刀自宫,看似可行。但是互联网平台血槽那么长,我们血槽这么短,大家一起玩补贴用户,三刀六洞,看谁先死,当然是创业者先死啊!除非有资本大量输血进来,但在今天中国的资本环境下,血浆在哪里?
晚安喵在Matataki的一篇文章中翻译了Chris Dixon写的《去中心化为什么重要》,Dixon指出,中心化互联网平台一开始是正义的,帮助客户降低交易费用;后来变成独裁的,吸血提高交易费用。这是正确的,麻烦的是,邪恶的独裁者也可以一转眼砸下天量补贴,把交易费用暂时拉到负数。而去中心化场景要实现交易费用持续降低,就必须促使用户自发行动,这需要高昂的客户教育成本。
我的观点是,去中心化场景效率通常低于中心化场景,因为它试图解决公平的问题,而不是效率的问题。中心化带来效率,带来创新,带来利润,也带来奴役。去中心化带来公平,公平对效率,就像是愚公移山,如果没有用户对公平性的普遍认知,没有用户挥舞着钞票投票,去中心化是走不出来的。
5 - 一线未来
互联网极客多半是乐观的理想主义者,但现实与理想常常相悖。KK写过一本《必然》,我想再给他补充一句,应该叫“必然的黑暗”。蒂姆·伯纳斯·李认为DNS是互联网的阿喀琉斯之踵,结果并没有人用DNS来控制互联网。在早期互联网开放平等的地基上,长出了百度这种扭曲邪恶的围墙花园(在百度贴吧发个外链都会被封,我日你个猫猫哟!),不是因为基础设施不够去中心化,而是因为资本的邪恶,和用户的愚蠢。坏逼骑着傻逼,狼狈为奸,构成了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我们的理想无法与傻瓜的血脉相抗争,无法与人类吞食同伴的欲望相抗争。每个人都是自我中心的,我们却呼唤去中心。在满纸写着吃人的历史上,我们想靠爱和勇气活下来。
在想通了上述一切之后,如果一个创业者还愿意投身去中心化领域,那么必然会有些道理,也许这个道理非常,非常天真,比如聪明的程序员总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和他一样聪明,或者善良的产品经理不忍看到猫猫被日。有时候我想到我们就是这么一个组合,聪明的程序员,善良的产品经理,还有内心阴暗悲观忙于忽悠投资人的CEO。
Dixon在《去中心化为什么重要》中觉得开源,觉得大量程序员自发的创造和协作会战胜中心化机构的官僚和低效率。我认为这个观点过于乐观,好的组织需要产品,营销,融资三个点才能立住,去中心化的未来也需要开源协作的产品,开放的分销模型,以及创新的数字货币融资市场。区块链的乌托邦还远未到来,更重要的是,如果缺乏杀手级应用,如果去中心化不能迈出极客圈,走向大众,这件事就永远不会成立。愚公移山,什么时候客户会举手用钱投票,区块链才有光明的未来。
对于行业内的从业者,我个人的建议是,要么从规模不经济的行业入手,尝试重构交易场景,降低交易费用,但这需要深厚的行业人脉,一个初始启动网络是必需的;要么进入风险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存在着降低交易费用的巨大机会;或者,服务于数字游民,加密数字货币的价值是可以让一个人脱离国家主权而生活,我们姑且称之为逃秦,逃秦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不亚于移民市场。
有时候我想到无神论的思想史,许多年后,我们从梦中醒来,会觉得无神是如此天经地义的一件事。拉普拉斯会说,“陛下,我不需要这个假设。”离开了神,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离开了神,我们把道德建立在彼此的社会契约上,建立在共识的意识形态上;神的权力和财富都基于对大众的欺骗,而大众最开始之所以相信神,只是因为恐惧和愚蠢。有一天,我觉得我们会像摆脱神一样摆脱对中心的恐惧和迷信,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决策,并在独立决策的基础上缔造新的交易网络和社会网络。但那一天到来的时间也许还很远,在漫长的时间里,布鲁诺会被烧死,苏格拉底会饮下毒药,这些聪明人放下了毕生抱负,低声说,“克里托,别忘了,我还欠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公鸡。”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