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北小魚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啟發我的一篇文章|成為一個在文字中更誠實的人(By fide)

北小魚
·
·

相信每一位在網上寫字的人都曾經糾結過——為什麼寫?「喜歡!」大概是所有人的共同答案。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抒發情感,無論是讀書看電影還是旅遊美食,我們喜歡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軌跡和情緒思想。但是僅僅是喜歡大可以寫日記,為什麼要在網上寫?為什麼希望更多的人讀到自己的文章?

@fide《我在馬特市,成為一個在文字中更誠實的人》誠實地道出一位網絡作者為什麼寫、寫什麼、怎麼寫,帶給我很多思考和共鳴。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不喜歡說太多自己事情的人。
過去部落格的文章,絕大多數都是關於電影跟書,我不太喜歡寫自己,一方面來自我的自我隱藏,一方面,我確實就是活在書和電影裡面的人,就算在自己的日記裡,我很多時間也就是我在思考我看過的書和電影。

如果讓我寫一段描述自己的文字,完全可以用fide的這段一字不改地照套。我也是一個很private的人,不願意說太多自己的私事兒,必須說的時候,就用模糊邏輯一筆帶過。我也是一個生活在讀書和電影裡面的人,平常的日子裡,幾乎沒有一天沒有在讀書或者看電影。一直覺得喜歡讀書看電影的人,是在書中和電影中尋找生命的理想和答案,他們或許喜歡獨行獨處,卻是充滿幻想的浪漫的理想主義者。


我沒有任何野心,也沒有任何想要我的文字可以怎樣的念頭,最主要的契機,如同我說過的,就是因為看到了好多讓我心思一動的文章,想要對話。

有野心未嘗不好,可是我偏巧也是一個在寫字上沒有野心的人。從前的時候文字只有變成鉛字才能被讀者讀到,讀者哪怕有想跟作者對話的願望,基本上也是辦不到的。網絡為所有喜歡寫字的人提供了一個平等的平台,其中最大的吸引人之處還在於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互動交流,這種交流增添了讀和寫的樂趣和意義。


我在文字中一直都是誠實的,如同我說的:我不會告訴你所有的事,但我也不會說謊。

文字的誠實與真實是有些區別的,既使最寫實的作者,也不可能保證每一段文字百分百真實。寫作是因為自己對文字的喜愛,是我的「生活在別處」的「別處」,是我的「詩和遠方」,必然帶有我的期望和幻想。但是我在文字裡是誠實的,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


我不知道,如果這個世界的文字訊息,為了要吸眼球、抓注意力,非得像是拿著大聲公對著全世界嘶吼——我知道,我有時也會寫那樣的文章,甚至練習下那樣的標題,我當然也希望被閱讀,所有公開的文字,都渴望被閱讀,不然就放在日記裡就好了。

每個在網上寫文的人目的不一樣,這個世界需要爆炸性碎片化訊息,讀者的口味決定了作者的市場。自己也曾經寫過故意用抓眼球的標題吸引注意力的喧囂嘩眾的文章,也確實吸引來更多的點擊。要說完全不喜歡是假的,確實得到過短暫的快感和虛榮心的小小滿足。不過現在回頭看自己的文章,真正喜歡的有價值的反而是那些安靜的文章。最終,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網上找到一個最合適最舒服的存在方式。


一種不用摸頭,不用安撫,隔著距離的,默契的陪伴,與理解。

喜歡文字的人,大多享受內心的那份寧靜和孤獨。但是我們也渴望欣賞和理解。與現實世界中的友誼和情感不同,文字裡的欣賞和理解帶給我們的是一種不一樣的精神上的快樂,這也是自己在網上寫字的原因。


但反過來說,終究,我是一個只能寫自己能寫的東西的人,數據也許可以證實我用很多心思寫的東西,對人是有那麼一點意義的,但是我想,歸根究底地說,我無法以數字作為出發點,我無法為了那個寫什麼。寫幾篇應試應景之作,或者可以,但長期下來,我無法為了這些寫。

閱讀的數字和點贊的數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讀者的價值取向,以及世俗的審美觀。作者是要曲意迎合還是要特立獨行,完全是作者自己的選擇。其實這兩者之間也並不完全對立,能做到二者兼得的作者不是沒有。自知只能達其一,少了妄想,安心寫自己想寫的、忠於自己內心的文字。


我是為自己而寫;我並不希望寫耽溺的、只跟自己講話的東西,我當然希望我的文字可以跟人溝通、可以傳達什麼,但我也無法寫所有人都會有興趣的東西。

我也常會想自己到底希望在文字裡傳達什麼?我覺得一方面是想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思,另一方面希望自己的情緒和感思能得到共鳴。比如自己讀了一本好書,有好多感動和感悟,就想寫下來,同時還期望能感染到他人。其實身邊不乏興趣廣泛的朋友,不知道為什麼無法跟他們深層交流?可能是想讓自己盡量顯得合群,也可能是現實中的人間煙火,讓有些東西用語言說出來就變得可笑。


我希望可以繼續練習寫、繼續練習在文字中誠實,練習讓文字長出它們自己的樣子跟形狀。
我希望可以在文字中,變成自己。

特別喜歡fide的這句「讓文字長出它們自己的樣子跟形狀」,一下就擊中了我。文字長成的形狀不就是自己的形狀,或者說自己想要自己成為的形狀嗎?

CC BY-NC-ND 2.0